走進大三巴街,一家叫“中國根”的古玩店,吸引了我的眼球。店名”中國根”三個紅色字在這條老街上顯得很是耀眼。店內共有三層樓,家私古玩一應俱全,走進店內,如同進入了一個藏寶屋。特色的木制傢俱,大大小小的各式古玩錯落有致地擺放著,不難看出店舖老闆對於木制傢俱的情有獨鐘。其實,這家古玩店的前身是名為“耀華”的家私店。澳門上世紀80年代家私業興旺,“耀華”家私生意紅火,當時葡國政府很多家私都是從這裡選購。直至上世紀90年代,中國人並不重視的藝術品反被外國人視如珍寶,漸漸帶來了國人的意識覺醒,也帶來了古玩買賣與收藏業的迅速興起。“耀華”老闆在古玩業興起之初就看准商機,將家私店與古玩店合併,成了現在小有名氣的“中國根”。如今,店內所陳設的古玩大多來自歐洲和東南亞,但其產地卻幾乎均為中國。老闆馮先生解釋到,這是由於近代中國時局動盪,大量國寶級的古玩漂洋過海到世界各地的歷史原因造成的。
馮老闆談到古玩店與其他一般商舖存在著本質的區別時,他說:“所謂的買古董,其實也就是買文化。每一件藏品都有其背後鮮為人知的歷史。從古玩中既可以瞭解到文化亦可知其歷史,只有真正懂古玩的人才能在這個行業裡面堅守下去。另外,古玩的收藏價值與盈利價值共存,今年賣10萬的收藏品,明年後年說不定就是10萬,20萬……”老闆馮先生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外國人因為缺錢希望5000萬賣一批古董,有人出3000萬向他買,當時他忍住了沒有賣,幾年後,其中一件古董在香港嘉士德以1億多元拍賣,就是圓明園的水力鐘獸首。
談到澳門的古玩行業的現狀時,他說到:現在澳門古玩業還很不成熟,希望政府對古玩業多一些關注,增加一些配套的設施,讓大家提起對古玩的興趣。他本人認為古玩行業很有發展前景,對古玩業非常有信心,也會一直堅持做下去。訪談間,馮先生對古玩頗有研究令記者非常佩服,同時也深深感受到一位行業老闆對古玩行業的熱愛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