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参与 高效课堂

2013-04-29 06:00谢旭飞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3年9期
关键词:胸廓生物学科环节

谢旭飞

【故事背景】

2009年12月,我参加了宜兴市生物学科“优质课”评比活动,教学内容是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第六章第2节《人体的呼吸》(第1课时)。选择这一课题对我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因为在《人体的呼吸》第1课时的教学过程中,呼吸运动的原理无疑是学生最难理解的。针对本课时的教学要求和特点,我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以问题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着力营造解决问题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做到“授之有法,得之有效”。

当前,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和学生减负措施的落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创建和谐高效的课堂已成为大家的共识。从2003年起,我校进行了“参与式教学”的研究和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参与式教学”的课堂结构,有课前参与、课中参与和课后参与三个教学环节。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学生在上课之前的参与不符合教学的实际情况,课前参与只能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环节才能落实到位。在备课过程中,我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具体的认知情况,从生活中学生熟悉的细节导入,“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有什么变化?”让学生轻而易举地发现生物学科与生活常识是息息息相关的。接着,让学生带着“呼出的气体能变得温暖、湿润、清洁,这是什么原因?”这一问题进行自主学习,进而讨论交流。在自主学习中初步熟悉知识,发现问题,在合作交流中解决问题,从而再发现问题。通过这一环节,学生学习的方向性和主动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得到了提高。

课中参与分为检测展示和互动生成两个部分。检测展示就是在学生第一环节之后,交流展示自学、讨论的收获,及产生的疑惑等。在此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一方面要给予充分的赞赏和肯定,以激发学生的参与度。另外是对学生交流的知识要及时总结、整合,实现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在互动生成中,我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如集体朗读、分小组做实验、讨论交流(生生互动),同时,教师在巡视过程中要对学习小组进行适当的学法指导,以提高学习小组的互动效果(师生互动)。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做到因材施教,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当然,在此环节中我会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保证,让每个小组成员都有参与讨论的机会,最后进行全班交流,教师进一步点拨和总结,以达到掌握呼吸运动的原理这一目的。

课后参与对于生物学科来说就是完成当堂达标检测,我设计的习题内容以基础知识为主,以强化基础知识的落实。时间控制在五分钟以内,针对学生回答时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讲解、纠正,从中可以诊断学习效果,矫正学习认知,巩固学习内容。

【教学故事】

一、找准切入点,问题引领共同探讨

上课伊始,我就让学生动手做一个小实验:把手放在鼻腔前,缓慢地吸气和呼气,仔细比较,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空气有什么变化?对于这个问题。学生都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再加上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比较,答案自然就有了。

“空气变热了!也变得潮湿了!”

面对一致的回答,我立即给予了肯定的评价:“呼出的空气的确是变得温暖、湿润了,而且还变得清洁了。空气发生这样的变化,是和什么有关呢?”

生:“呼吸系统!”

师:“那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变化呢?”

这下,学生们都摇头了,但求知的愿望非常强烈。于是我让学生自主学习,阅读书本P114~115内容,思考:人体呼吸系统是由哪些器官组成的?其中最重要的器官是什么?进入肺内的气体变得清洁、温暖、湿润的原因是什么?约五分钟后,再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然后小组代表纷纷发言,展示成果,最后学生运用集体的智慧找寻到了答案。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抓住问题为契机,在问题的引领下,激发学生高昂的学习激情,在共同探讨中获得新知。

二、瞄准突破口,实验演示辅助思考

至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他们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达成共识。经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学生已经体验到了学习的成功。我瞄准了这个突破口,让学生集体朗读P116第一节的内容,并思考:胸廓是由什么构成的?有助于呼吸运动的是哪些肌肉?为什么呢?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已经找到了所要的答案,我再利用两个简图画出膈肌和肋间肌的大致位置,并且说明肌肉收缩时膈顶的位置变化是下降,肋骨的位置变化是上提,这样,学生很快就能理解胸廓容积是变大这一难点了。接着,让学生将两手轻放在胸部下侧,缓慢地吸气与呼气,感受肋骨胸廓容积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学生对于做实验是很积极投入的,很快得出了一致的结论:吸气时,肌肉收缩,肋骨上提,膈顶下降,胸廓容积变大,呼气时则是相反的。至于肺的容积发生怎样的变化,由于看不到还没有结果。我趁热打铁,拿出预先准备好的实验模型,学生这下更兴奋了。而且都能异口同声地说出玻璃钟罩表示胸廓、玻璃管表示气管和支气管、气球表示肺、橡皮膜表示膈,这就说明学生对这部分概念已掌握清楚了。接下来就是充分放手给学生自己去实验了,学生表现得异常激动且又自信满满。学生个个主动参与,动手动脑,俨然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学生兴奋地说:“当胸廓容积变大时,肺也扩大了,外界的气体就进入肺里;当胸廓容积变小时,肺也缩小,肺里的气体就被排出体外。”看来实验的确是探究的最有效手段,我们教师要做的不仅仅是教授书本上的现成结论,还应该帮助学生创造更适合学习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内在潜能,最终实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分析与反思】

这节课上完后,我有一种很强烈的感受:上好一节课,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精心理解、充分准备固然重要且是必须的,但更需要的是我们教师精心营造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

在平时的教学中,一些教师也认真依据课标参照教材,认真地备课,卖力地授课,总怕学生听不懂、理解不透彻。于是在不经意间就采用了“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学生被动地接受一些枯燥无味的生物知识,听课热情怎么会高涨呢?面对学生无精打采的面容,或是看到学生做一些与课堂无关的事,老师就会埋怨学生不“领情”,就会停下授课进度去批评学生,结果事与愿违,既影响了教学进度,又导致了师生关系紧张,严重影响了课堂效率。

新课改的最基本的理念之一——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教师在课堂上只注重知识的灌输是一种初级的层次,新时代的教师必须突破传统方式,放心大胆地把课堂交给学生,使得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对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和讨论交流,在思考中进步,在讨论中成长,既能展示个人独特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又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合作精神。在学习过程中,当无精打采变成激情昂扬时,当内心的抵触情绪变成求知若渴时,学习才更加有效。

本节课中实验操作也是一大亮点,每个生物老师都知道实验是探究最有效的方法,也是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学环节。可这种教学环节的设计存在一个隐患:初中生好奇心特别强,做实验时特别兴奋,使得课堂纪律难以控制,所以,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这一方面能做到收放自如。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我设计了两个独立完成的小实验,一个小组合作实验,有自主思维,也有团队合作,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的能力,还能适度地增加生物课堂的趣味性和学科魅力。

“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学生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更为强烈。”这是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的话,通过这一课堂,我能深刻体会到它的真正含义。

当然,我这节课是上成功了,并收到了较高的课堂效率。与此同时,我也在想这样一个问题:在平时的“家常课”上我也能这样全身心地投入到备课中去吗?对于初中生而言,课业负担重是事实,生物学科作为学习的副科,不仅应该让学生学习起来没有压力,而且要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这一学科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而领略到生物学科的魅力。这对我们生物老师来说,无疑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见,营造高效的生物课堂,追求课堂教学的精益求精,是我们生物教师应该努力和奋斗的长远方向和目标。

(作者单位:江苏省宜兴市外国语学校)

猜你喜欢
胸廓生物学科环节
胸廓成形术在重度脊柱侧弯畸形矫正中的应用
“呼吸肌的运动和胸廓的变化与呼吸的关系”模型制作
基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情境体验教学
双侧胸廓内动脉起点异位一例
第十届食品与生物学科高水平SCI论文撰写与投稿技巧研修班招生简章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高三复习中生物学科的备考建议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腹腔镜在儿童胸廓出口处疾病中的应用
生物学科思想再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