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治国 王晖
一、六维十八步三论文物鉴定法产生的时代背景
目前我国文物鉴定的理论、观念、方法已严重滞后于形势发展,故而导致国家级文博泰斗专家都屡屡走眼误鉴,以致国人对文物鉴定失去信心。近两年来,汶川捐国宝风波和“壶王”事件的余音未绝,又爆“金缕玉衣”巨额骗贷的爆炸性新闻,紧接着曹操墓被质疑是假墓的报道又蔓延全球。当世人困惑不解街谈巷议之时,带着权威专家鉴定证书的汉代“玉凳”被高价拍卖后,又遭受众多质疑非论之声。此声还未消退,“天下收藏”栏目的砸瓷事件又成社会焦点和热议的话题,并被藏家起诉至朝阳法院,事情还未结果,又爆河北衡水“冀宝斋”博物馆藏品全系伪品,被文物局吊销资质闭馆的新闻,与此同时中藏网却又提出完全相反意见在网上广泛传播,到底谁是谁非,已把国人弄得晕头转向不知所措,更不知该信谁为好。一切皆因我国暂无权威文物鉴定机构和技术,使国人无法判断谁对谁错,于是给有些人制造事端、颠倒是非创造了机会和土壤。
不管怎么样,这些事已让文博界震惊,让拍卖行业目瞪口呆,让收藏研究与投资领域混乱!乱到了极致,乱得一塌糊涂!一时间所有人都糊涂了,都弄不明白!偶尔出错和争议属正常,一般专家个别出错或鉴定失误也属正常,可全国各地连续出大错和一件器物屡屡出多种结论就极不正常!所涉事的人都是享誉全球的泰斗级、权威著名专家,让国人无法理解,更无法接受。一时间国内人失望、国外人耻笑,已成为中国文博收藏事业的一个损失和耻辱。有教训不可怕,只要坦然面对分析总结,病树前面定是春,沉舟侧畔继续行。可怕的是,目前相关部门和人员并未总结教训、深究原因,只是人云亦云。随着人们表象的议论,把一切根由全归到当事人道德层面和皆因钱而起,我认为这绝非是重要的根本原因。事实远非道德与钱这么简单的问题,而是文物管理体制和理论观念、鉴定方法陈旧落后,不能与时俱进而暴露的问题所致。以致国人和所涉文物艺术品的所有单位、企业、从业人员困惑失望,因此形成全国文物保护、收藏、拍卖、投资、交流都因文物鉴定失去了权威性而形成的瓶颈大受影响,并导致混乱无序。甚至已影响到文物保护和征集工作的正常进行,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壶王等事件就是例证。同时也影响到公安、海关、法院对所涉文物案件的侦破审判。因近十余年来文物涉案呈激增趋势,然而执法人员在面对其他案件时都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唯独在面对文物案件时,却失去了自己的独立判断能力,只有借助文物专家协助判断,当请来数位文物专家面对同一件器物鉴定时,却会出现五花八门甚至相反的不同意见,原被告各自聘请的专家,也是各执完全相反的鉴定结论。这已给司法判定文物案件带来了极大的尴尬,更对判案质量和司法形象、国家法律的严肃性提出了挑战。
在此紧要关头,国家相关部门和所有文博专家、收藏鉴赏家、科技人员本应对此现象总结利弊,深化研究文物鉴定的理论标准及方法,拿出确实有效的鉴定理论与方法,以应形势的发展需要,以实力和水平证实自己、服务社会。然而现实却是自立门户、各吹各调,封闭自大、互不买账、自吹自擂。搞科检的不承认目鉴结果,目鉴专家不采信科鉴结果,拍卖行无奈只好只信自己,其他所有鉴定结论一概排斥。更有新生成长起来的一大批民间收藏鉴赏家,一改先前对文博专家崇敬迷信的态度,不再相信求鉴他们,继而转向看不起和攻击的极端。同时又俨然以内行专家的行为行走江湖,并都自以为是专家老大,更使鉴定乱象乱上加乱。另更有一批因文物古玩获利的相关利益团体人员,更是趁乱制造事端,极力保护怕失去的利益名声。在此各种乱象之下,各种相关文物艺术品的征集拍卖、交流、买卖、典当、质押的工作仍要艰难继续进行,因为社会要前进,历史发展是不会因各种干扰因素而停滞的。无奈只有依靠多元现有的鉴定方法继续鉴定,但终因鉴定人员方法、理解、水平、地域、切入点、角度的不同,导致信息交流严重不对称,而又产生诸多新矛盾问题,甚至严重影响到许多本该正常进行的工作无法顺利进行,交流买卖夭折、停滞,甚至诉诸官司,纠纷和交恶事件更是在全国各地屡屡发生。所有一切皆因国家无权威鉴定机构和技术而导致。
更有个别专家因思想观念落后于形势,误鉴、误判还情有可原,然而不可饶恕的是拿着国家文博专家的俸禄,挂着国家封给的专家头衔,行走江湖,走穴敛钱。更不能容忍的是只要给钱,就可昧着良心出与事实相反的假证书。于是又给造假者提供了伪造他们证书的良机。一时间专家出的非真实证书,再加上造假者乘机伪造的大量假证书,已彻底把初人收藏行业的大批爱好投资者,搞的一塌糊涂惨不忍睹,甚至还使不少人破产失业倾家荡产。
总之,我国文物鉴定已到了乱极必治的时候。因为从目前所有鉴定乱象看是坏事,而实际也是好事。因为在中国文物鉴定的历史上,各种思维观点从没有像今天这样百家争鸣的活跃。梳理引导这种活跃的混乱,把互不服气、自视老大清高的各派观点统一到一个平衡节点,就会达到极乱而治的境界。
只要我们站在全局的平衡节点,充分肯定各派别的鉴定长处、优点,采取开放、包容、兼容、团结、整合的态度,吸取所有门派鉴定长处,弃之不足,以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思想为指导,提升完善文物鉴定的理论体系体制,我国文物因鉴定而形成的以上诸多混乱,一定会得到有效管制改善并可因此而使文博事业会有一个大的发展空间和黄金高峰期。
我们多年来在与国内一大批著名文博专家、学者、民间鉴定家,特别是一些从事公安痕迹学又是文物鉴定的专家,共同学习,交流探讨中,在大家的积极参与和大力协助支持和鼓励下,正式于2012年成立宁夏六维辩证文物鉴定研究所。
二、六维十八步三论文物鉴定法的基本概念
(一)美学观点“穿越”对位,从美术、艺术、精神、书法、笔痕鉴定真伪
此法的基础是:鉴定人必须要学习熟知《中国发展史》《中国美术史》《中国科技发展史》《中国古陶瓷史》《中国工艺发展史》(以下简称“五史”);对美学、书画要有一定的欣赏敏感性。有了以上基础,在面对各朝代被鉴器物时,鉴定人的审美观念也要迅速“穿越”调整到对应朝代的审美标准、习俗,因各朝各代的政治、体制、审美价值取向和习俗等因素必定会反映在当时生产的器物之上,所以要从其综合因素看是否对位符合。
另外,从器物画面上的画技笔法也可辨出真品与赝品,因为当今造假者的画技以及画画时的心态和精神状态与古时的画画人相比,简直是天地之差。一是技法水平熟练老到程度不同,古时凡给宫廷作画或制作器物,基本都是御用画师或专业大师所为,水平造诣绝非一般,即使是民窑作品,也是世代口口相传从事多年、以此为生技艺精湛的熟练工匠所为,他们作画的每一笔走势、功底形态都是当今造假者功底和条件所难企及仿到位的。二是精神状态、心态从本质上就决定了赝品是根本达不到真品的形神意境,因为古时御用画师也好,还是民间工匠也罢,他们在制作物品和作画时,心中就有充分的心理暗示:“此物是给皇帝或王爷要看要用的,所用之人都绝非等闲之辈。”故而格外地认真小心!再加上还要过检验官的层层审验,工匠们在物品上作画时,是抱着对上的敬畏之心和秉着古人做事的认真精神,故而能沉下心,不惜工本代价和时间在从事制作,其画技、质量可想而知。而当今造假者在画画制作时的心态想法,就是为了骗人赚钱,所以作假时的心理暗示是:“购他作品之人都是图便宜想赚钱的贪婪之人!”心中自然没有那种敬畏之心,为利所使,自然更不会有那种认真负责不计工本时间的态度与作风。所以真假仅也可从此做出判断。
因为画是精神作品,作画人的当时精神状态自然就融在画面画风和画技之中。例如,我们最常见的红色收藏品——毛主席雕塑、画像,文革距今三十余年,经历之人为数众多,大家细想一下文革当时的工艺水平和今天相比,显然是今天要高许多,而为什么眼下所仿的毛主席雕塑、画像从形、神完全达不到文革时的水平,原因就是精神的区别而导致的作品区别。文革当时凡塑、画毛主席像的人都是抱着十分崇敬领袖的心情在做,倾注着发自内心的敬重之情。再加十二分的认真,因为当时凡做与毛主席有关的任何事,不允许有丝毫差错闪失,甚至还有随时被打成“反革命”之危。现今仿毛主席像的人,能有这种心境和社会环境吗?所以作品可以复制,但历史的痕迹、社会环境、氛围、精神是永远也复制不出来的。我们明白了这个道理,就可从真品、赝品的画技功底中鉴出好坏、真伪。例如,元青花中常有的海水纹、菊叶、竹子等画面我观察目睹了数以万计的仿品元青花,不少都画有这些纹饰,可以负责地说,还没有发现一件能把真品的那种神韵和功底画出来。再如大家都熟知的成化斗彩鸡缸杯,市场现仿赝品多如牛毛,历代后仿作品也不乏少数,但细观察所有仿品,仅公鸡的三根尾毛和母鸡的右腿外撇状,无一件能达真品的神韵功底,再看几只小鸡简拙、灵动的画技,仿品更是难以达到那种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神态、神韵,当然前提都是鉴者要大量观看,熟知真品的细部特征和功底笔法,一眼就可从中发现差别,然后做出真假判断。
以上美学穿越对位鉴定法,前提是要求鉴者熟知前文所述各史,以当朝器物的审美标准对位审视,此法才可见效。故鉴定者的功底与鉴别结论是否符合客观是成正比的,所以要求鉴者一定要充实自己,并要在平静、不浮躁、不盲目的精神状态下,极认真自信地做第一维的鉴定结论。(此维具体分三个步骤的鉴定方法与理论另文详述)
(二)集前辈经验智慧、融传统鉴定技法从器物形制、工艺、材质的时代特征察辨真伪
发扬传统目鉴经验的优点,克服其局限弊端,与时俱进地融会总结,从被鉴物的形制、工艺、材质的时代特征察辨真伪是其重要的第二维鉴定程序。
历史上每朝每代都有当时的背景、风俗和不同审美情趣与价值观,再结合当时的劳动生产力和生产工具而生产的所有器物,都带有当朝典型的时代痕迹形状和工艺特征。鉴定者首先必须对历史上的这些情况都要熟知了解,以五史和耿宝昌的《明清瓷器鉴宝》等书籍内容做基础素材,从形制、形态、工艺、材质及纹饰、图案对位、对照鉴定,此法已是近百年来文博界、古玩行约定俗成的潜规则鉴定方法,故我们的鉴定者必须要做到心中有数,在既对传统方法尊重和沿用的同时,但也不能教条套用照搬,而一定要在了解知晓造假的最新动向和最新技艺,然后再结合历史上各朝各代的典型审美观及形制、工艺、材质对比鉴定。当每一件被鉴物呈现在面前及上手细察后就可从中得出结论、做出判断。论述如何区分、细辨其各朝各代产品的形制、工艺、材质的文字量庞大,版面所限不便详述。(此维具体分三个步骤进行鉴定的方法理论依据也另文详述)
(三)用社会自然科学常识和触感,审视鉴别被鉴物真赝
因造假者的作伪行为是违反生活常识和正常规律的,要做到合理和符合自然规律而又不留丝毫痕迹,是根本做不到的事情,因作伪的痕迹是根本无法掩饰的,这也是能鉴定真伪的一个重要要素。因为作假就势必要先在新器物之上做旧状和沧桑感,而旧状和沧桑感是器物在时间岁月和各种自然环境中,以微积量方式发生的极微量细小变化,是由量到质的一种自然反应状态。而人为在短时间仓促做的旧状和沧桑感自然就会显假,并留下许多破绽和漏洞。而对这些细微之处的破绽观察和发现,往往不是在大面表层,而是在做旧的死角盲区和细微之处,或是只有在空气、微尘、水分子能通过进入之处,因这些地方恰是作假做旧的死穴,从此处详察细观再动脑分析,就会发现可以确定新老真赝的一些直接重要证据。即使造假者知道了这种鉴定方法,他也无力改变和规避,因为犹如让他在复制时间岁月、历史。用此法在无数鉴定实践中屡屡奏效,甚至有已瞒过权威专家眼睛的器物也被此法察之。这种方法的应用要求鉴定者要有丰富的生活经历和识辨知识、方法,从肌肤触感也可察出真赝新老的技巧,同时也必须具备应变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辩证唯物论的方法观。
因被鉴物的存世时间不同,决定了器物质地的物性硬软不同,也会使肌肤的触感不同,故触感也就成了鉴定的其中一个重要因素。例如,刚烧制出来的器物,看似光洁的平面,实际在高倍显微镜下呈现凹凸起伏状,人眼直观时,却呈现的是光亮如镜的玻化晶体平面。当手触摸时,其周身密集无数极微小结晶,稍有滞手的涩感。但经岁月洗礼和空气氧化后,这些凹凸起伏状的微小晶体逐步在根本无法觉察到的各种外部因素作用下,渐渐变锉,变圆、渐无,经千百年的氧化渐变,触感就越棉腻柔软。因是数百年乃至上千年的微小变化,这种变化区别和感觉有经验者还是能准确把握感觉到,但新手却还需有一个比较触摸练习体会阶段。
即使器物不被人所触摸使用及外力作用,一直静放千百年,它仍会在空气氧化作用下产生极微的变化,所以有许多宫藏未使用过的器物和入土、出土从未使用过的器物,千百年后都有这种变化,这种极微量的变化又需要百年至千年的积累过渡,要人为模仿这个过程是根本办不到的。人为模仿的结果和岁月磨砺的结果是根本不一样的,即使现在有人加化学添加剂制造这种效果,但用综合对比方法极容易识破。因两种光波效果完全不一样。如果是用兽皮打磨有光滑柔软触感,却会产生疆死呆板的死光效果,与老瓷器应有的内敛灵动宝光效果完全不同。故从生活常识和触感鉴定真伪,也是其综合鉴定的重要一环。(此第三维鉴定的三个步骤和评鉴的具体方法、理论事例另文再详述)
(四)用目前社会诸多仍有局限的科学检测仪器,扬长避短地做辅助参考鉴定
因为目前社会常用的数种检测设备在实践应用以来,严重暴露出了设备诸多的先天不足和极大的局限性(详情事例另叙),故而目前只能做参考。尽管仪器设备鉴定检测不权威,但它却仍有无限的潜在生命力。有待以后在实践鉴定工作中继续总结提高,加强提升完善设备功能后,科鉴的优势定会突显出来。因科技鉴定文物是未来历史发展的必然和进步,只需克服目前的局限与不足,扬长避短,总结提高,必是将来主鉴的方法和手段。
因设备仪器是人类基于对无限的客观世界的有限认识基础之上设计制造出来的,它的准确权威性和性能作用是设计人员对客观事物认知水平的客观反映。由于这些设计人员在设计前虽对相关文物专业知识有所学习和了解,但对文物鉴定的综合性学科和深奥复杂性的了解还是不够深入具体。再加上又没有与相关专业人员进行有效学习和深层次沟通,何况我国文物历史的浩瀚深邃、博大源远,即使是最高水平的专业人员对其认识也是有极大局限,故设计人员在相对不太精于专业知识的基础之上,仅凭有限的主客观认识水平,综合材料、物理、化学知识的有限设计而制造出目前的设备。所以致使设备一经面世,就没有经受住实践的检验,出现了目前的尴尬局面。只有不断认识总结再实践,结合各个文物鉴定的权威人士、理化专业人才和各方面相关人才进行有机综合,找到真正的鉴定平衡关节点和更权威完善的方法。在原有设备基础之上,一定能研制出更权威、更实用的科鉴设备,定能做到准确、有效、能经受住历史和实践的检验。但尽管如此,还是可以发挥目前的优点长处,发挥能准确检测各种物理化学成分数据的优点和相关功能,结合其他五维,做参照鉴定还是极有帮助参考作用。证明支持以上观点的理论、数据、实例,需另文详细论述。(此第四维鉴定的三个步骤和评鉴的具体方法另文介绍)
(五)以气泡学和光学原理,把握认识并熟知各种被鉴物的DNA家族图谱,准确识别被鉴物的家族出处
所有新老瓷器其釉内有气泡是人人皆知之事,但这看似简单的釉内气泡内,却存在着奥秘万千的瓷器身世密码。这是我们瓷器鉴定界只有极少数人关注使用的一个方法,孙瀛洲、冯先铭老前辈也用气泡形态学做过断代参考,是我国用气泡学辅助鉴定的第一代研究开创者。之后若干年以来,又有一些有识之士加入到第二阶段的气泡研究鉴定行列,瓷器真赝身世之谜,也正从气泡学角度开始揭秘。一个新生事物出现到被认可,确有许多坎坷之路要走,因有相当数量的瓷器收藏鉴定者,不了解气泡学,更是不愿用气泡学鉴定,这都是很正常的事情,因认识改变是要有过程的。这主要是他们对瓷器气泡形成原理及岁月的变化变异了解甚少所致,因此我们更需要进一步深化研究探秘。首先必须了解熟知气泡形成、变化、变异的共性规律和个性规律,就自然可以把握、认识、认知并熟知各种被鉴物的DNA家族图谱,并能准确识别被鉴物的家族出处和年代。当然要想利用气泡鉴定真伪、新老,就必须客观深刻了解掌握各个窑系气泡形成的机理和渐变、衰变、消亡的特征及规律(其形成的原理特征另文详述)。要求鉴定者要大量熟知各主要窑系的气泡、釉质、釉色特征,要求能做到在看不见器物全貌的情况下,仅在局部通过显微镜就基本能鉴出器物应该归属的窑系、窑口和新老真赝。故阐述此原理和鉴别方法需大量文字介绍,因版面珍贵,故也需另文系统介绍。(此第五维鉴定的三个步骤和评鉴的具体方法、实例另文详述)
(六)揭秘、认知、把握被鉴物的自然老化痕迹是文物鉴定最终定性的物证依据
任何文物包括瓷器,它们的自然属性均属物质。按物质论的理论概念,物质内在产生运动就是铁定规律。凡是运动就会有运动的轨迹,运动轨迹换言之也就是运动留下的痕迹。也正是这些运动痕迹给我们认识揭秘被鉴物瓷器的年代、物龄、新老、真赝提供了有力的客观物质证据。
因为任何经千百年以上的器物,自它诞生之日,无论存放于水下、地下、地上或动态使用、处于静止状态,都会在岁月时间、空间环境、物理化学的共同作用下,都有程度不同极微量的变化运动,这种极微量的运动在千百年的积累过程中,都会在器物不同位置留下微量渐变到自然质变的痕迹。虽然我们人类从未也不可能始终观察留取这一变化过程,但我们可根据器物本身在变化之中的不同阶段状态证据和对现存世的大量古物进行痕迹物证采集,按统计学原理进行反复分类比对分析,再与新生同类物种比对,得出何谓可靠老化微量渐变痕迹。而这种微量渐变痕迹,又具有人为不可复制的特性,这就为我们分辨被鉴物是古物还是新物提供了有力的物证。当然现已发现有人在赝品之上仿造这种痕迹,试想既是百年、千年极微量渐变形成的微观痕迹,怎是急功近利之徒随便可以仿造企及,我们在微观环境下对各种仿造之器反复细勘之后,发现在微观环境下,人为之痕和千百年极微量渐变形成之痕有天地之差,是人为根本无法做到的,这也正应了“历史的痕迹和历史是永远无法复制的”。
这些微量渐变痕迹在形态和表现形式上,却又千变万化,绝非单一形态,而且是形形色色的多种形态,不同“家族”不同窑系,不同年代,它的渐变痕迹都不尽相同,既有共性特征,又有个性形态,即使在同一器物之上,也是一种至数种渐变痕迹同时存在。还有一个特点是伪造的痕迹非常单一,就一种至两种极易发现,甚至肉眼都可发现,而微量渐变痕迹都较难发现,需用高倍显微镜,静心细致寻找才可发现。(注:数十种大类别和近百种小类别微量渐变自然老化痕迹的识别特征与方法,另需大量文字阐述。)但如何区分是关键。正由于此法在文物鉴定中显现出的无限生命力,已引起社会的极大关注度和重视。已有不少人员群体趋之若鹜地加入此领域,这确是好事,但也有诸多让人担忧之处。因为现在不少人,单一用此法已在从事社会鉴定,并已出现误鉴、错判的事例,搞不好很有可能使此新生物夭折,胎死腹中,因为不少人还未把工艺痕迹、人为痕迹、自然老化痕迹区分清楚,更没有把产生这三种痕迹的机理原因弄明白,只知是痕迹,不知为什么是这样的痕迹,故而导致一见器物有痕迹就判定是老器物,故使不少原本对此技术抱有极大希望的传统目鉴专家失去信心,并严重怀疑此技术的可能性和权威性。同时也使原本对此技术有怀疑和抵触的人更是以此为借口大肆诋毁,以保自己的传统地位。因为从目鉴和已知事实确定是一个新器物,可有人用错误的方法以人为痕迹判定成是老器物。照此鉴定怎能服人,这样下去很有可能会毁掉这个极有前景的新生事物。如果再用此技术办培训班收钱,这更是危险的行为。因为此技术还处在初级阶段,还需继续深化、完善。更需投身于此技术的各界精英反复交流、磋商,在相关管理部门的指导下,首先要在解决了是什么和为什么两个问题基础之上,再进行传授培训才合时宜。不然会以讹传讹,误人误己更误时间和误文物鉴定事业。如果仅从有限实物、图片和感受概念进行传授,完全会出现望文自生义、望图自生义、听话自生义的各自理解概念,将来社会就会出现同是一件器物同是痕迹专家鉴定却又会出现一件器物N种结论的尴尬局面,如此这样还会被社会和广大业界接受吗?能说此技术权威有效吗?所以说,凡从事此技术者,一定要爱护、保护这一新生事物。
以上仅是对六维基本概念的简单阐述,具体内容概念、操作步骤方法、鉴别的标准要素要用大篇幅文章才能阐明。其中每一维,都有三个鉴别标准,并进行评级,然后在依其三论做出初步结论,最后依六维十八款标准由6-12个相关专业人员分步进行综合勘验鉴定,汇总意见,做出最终结论。六维的创新方案方法,既用了传统方法,又用了创新的几个方法,再结合科检的数据,最后依据权威成熟的刑侦痕迹学技术,参照前五维综合结论,最终以审慎权威,自信有把握的态度,拿出敢承担法律责任的鉴定证书。
我们在做鉴定结论时,也是一改原来只出真赝两个结论的常规做法。我们的结论是三个,即真品、存疑待鉴、赝品。为什么要专门加上存疑待鉴这样一个结论,因为文物的特殊、复杂性必须要求我们要这样做,因为人对无限客观的认识极有局限,再加上中国文物考古历史不足百年的有限认识总结,去认识鉴别五千年源远流长,浩瀚深邃的中国文物本质,那真是可以说我们都处在无知、浅薄、好奇的探索阶段。原本远古一件极简单的物和事,要以我们今天现代人的文化和观点,就极难弄明白。故此在面对上百年千年的文物尤其是重量级文物时,我们认识不了弄不明白时,千万不要因虚荣心作祟怕丢面子,放不下专家架子,仅凭我们的主观无知认识,轻易一个“赝品、假货”而了之。著名文博大专家朱家溍文革后恢复工作到故宫博物院后,从前人定为赝品的垃圾堆中又鉴识出三件国宝级文物,其中就有展子虔的《游春图》。此例惨痛地告诉我们,鉴定结论千万不要只下两个结论,一定要三个结论。这样才是对历史和文物的负责,也能减少我们的错误和犯罪。因为后人会比我们聪明,以后科学会更发达,我们认识不了的留给后人去认识。
同时在实践过程中,既要不断总结提高、完善,更要广泛征求、团结文博界的专家学者,特别是那些老专家和民间隐身不露研究收藏的真正大家,还有广大收藏界的鉴藏精英及民间从事古玩交流实践中有眼力的人才。把各自观点、优点虚心地进行倾听、接纳,再进行融合,并进行梳理分析,找出一条符合中国特色和能让各界认可接受,并能经受住实践检验和历史审查的科学方法。任重道远,渴盼各界精英携手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