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镇化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关联分析

2013-04-29 21:07魏勇李卫国
经济视角·下半月 2013年9期
关键词:产业结构调整关联度城镇化

魏勇 李卫国

摘 要:城镇化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二者之间相互影响。城镇化发展通过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增加消费与投资需求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通过提升城镇功能和满足居民高层次消费需求推动城镇化的健康、全面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城镇化;产业结构调整;关联度

中图分类号:F299.2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09.66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09-153-02

本文分析了中国城镇化和产业结构调整这两大重要命题,在前人的基础上研究了中国城镇化现状、产业结构调整的现状以及二者之间的关联程度。

一、中国城镇化发展现状

(一)中国城镇化的发展阶段

诺瑟姆研究了各个国家城镇化进程经历的阶段和轨迹,概括出了生长理论曲线,即逻辑斯谛曲线。他将城镇化进程分成了三个时期:初期、中期和后期。按照国家统计的数字,中国城镇化率接近30%的年份是1995年,从逻辑斯谛曲线表述分析,中国从1995年便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至1996年发来,中国城镇化的发展速度的确超常,这与逻辑斯谛曲线比较吻合。

(二)中国城镇数量及规模结构

自改革开放以来,长期受压抑的中国城镇化发展逐渐被释放出活力,在近30年左右的时间里,中国大大小小的城市发展迅猛,形成了珠三角、长三角等城市群和城市带。但是从总体上来说,中国的城镇化模式以分散化的小城镇为主。这种小城镇发展模式有其历史原因:首先以小城镇为主的城镇化受到政府政策的扶持;其次,改革开放初期,经济高速增长,而城乡却严格分离,在这种背景下发展小城镇是当时的最佳选项。

(三)中国城镇化的二元性

从各国城镇化的发展研究来看,城镇化就是在二元经济结构下开始推进的。正是二元结构的存在,以消除二元结构不平衡的城镇化才会出现,并且城乡收入差距也为城镇化发展提供了极强的助推力。可是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困难和阻碍亦来自中国特殊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城镇双重所有体制、双重公民身份体制、双重交换体制、双重分配体制分别造成了在价值规律支配下的劳动力流动机制、城乡劳动力及其供养人口双向对流机制、等价交换机制、收入差引力机制等城市化过程的基本的运行机制的失灵或扭曲。当然,这种二元特征展现了中国城镇化的独特之处:农村也有旺盛的工业,农村城镇化成为中国整体城镇化的主力。

二、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现状

产业结构调整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从改革开放开始到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再到今天,中国的经济结构已经有了很大调整。然而这种调整是远远不够的。

(一)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特点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有以下特点:第一,产业结构的比例顺序依然呈“二三一”态势,相比目前经济发达国家的“三二一”态势有长远的距离,达到产业结构调整的优良态势还有很长一段路程要走。第二,重化工业发展异常迅猛。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加快制造业发展,其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显著提高。第三,高增长产业层出不穷。十多年来,房地产、通讯、网络、汽车、城市基建等行业的增长势头迅猛,由此推动了一系列中间行业的发展,诸如化工、机械、钢铁和建材等。这段时期发展的规律就是通过消费结构升级带动产业结构升级。

(二)中国产业结构不平衡的分析

第一,在农村,传统农业占比高,市场化程度低。中国是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协调,优化农业结构应该作为重大国家任务之一。可是目前,农业发展中存在许多不合理的现象。首先,传统农业占比过高,依托于农业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需要提升。其次,农业的科技化和机械化程度低,管理机制有待改善。再次,市场化程度低,农业需要实现分散经营与大市场的连接。最后,农村出现大量的剩余劳动力。

第二,我国第二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稳中稍降,但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却不断上升。究其原因,这与我国长期以出口外销带动经济发展的模式有关,并且在出口产品中,多为产业附加值低,处于价值链低端的制造业产品。这种发展模式没有创新性、可持续性,缺乏抵御国际风险的能力。工业在第二产业中占比很高,且很多行业存在严重的垄断现象,如电力、钢铁、能源等。垄断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工业结构转型和升级。

第三,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高,预计服务业对未来经济的贡献率会大幅度提高。可是目前,关于产业结构调整还有很多问题:首先,服务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与国际上发达国家和同等收入水平国家相比,仍旧偏低。当然很多学者提出,中国对服务业的统计遗漏很多内容,导致统计得出的服务业产值存在偏低现象。其次,现代服务业较传统服务业比重偏低,像金融、教育、法律咨询、保险、航空等发展空间广阔。现代服务业之所以发展缓慢有两个重要原因,一是政府在金融等领域存在垄断和管制等乱象,二是缺少从事高端服务业的精英和人才。

第四,三次产业就业结构失常。虽然从事农业的劳动力中有很大一部分转向从事非农行业,但是,第一产业就业人数与其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极不协调。相反,由于工业的高速发展,工业在劳动力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做出了较高产值。另外,第三产业充分利用其行业优势吸收了大批就业者。

三、城镇化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联分析

国家当前大力推动城镇化发展,同时也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重大任务之一,可见二者的重要性非同一般。本部分阐述城镇化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内在作用机理和关联程度。

(一)城镇化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向高级化发展

城镇化能优化产业结构,使三次产业的比例顺序向“三二一”比重发展演化,使各次产业内部得到优化。具体的作用机理如下:第一,城镇化可以缓解过剩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使农业升级。当前,农村有数亿计的剩余劳动力,并且在未来还会有很大增量。城镇化会把这部分剩余劳动力转移出农业,不但解决了剩余劳动力的流向问题,而且根绝生产函数可以得出农业的生产率也会提高。因为,农村劳动力的减少可以促进农民利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吸收科学的管理经验,从而为走集约化农业开辟一条道路。第二,城镇可以利用其集聚效应创造各种需求,推动产业结构转化和升级。首先,城镇化可以创造大量消费需求,从而促进工业、尤其是服务业的发展。在农村,居民消费非常单一,消费的目的也多在于维持人类生存的低端要求。而在城镇,居民消费范围会扩大,消费层次会提高,除了居民基本的生活需求外(餐饮、住房等),城镇居民更关注一些高级别消费(教育、医疗保健、法律咨询、金融等)。这样,城镇化既会拉动传统服务业的发展又能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从而为服务业的总体升级提供了巨大动力。其次,城镇化可以创造大量的投资需求。大量剩余劳动力涌进城镇,必然要求城镇有容纳这些人口的基本能力,进而住房、基础配套设施等要相应完善。住房和基建的投资需求会促进私人和公共投资的增加,并且这些投资亦会带动钢铁等工业的发展。

(二)产业结构调整对城镇的健康发展有推动作用

城镇化不单指简单的人口转移,它的内涵非常之丰富,包括城市功能的提升、绿色环保等内容。要使一座城镇真正有城镇的内涵,产业结构调整必不可少,这里介绍两类调整。一种是从工业向服务业的转移,这种调整是两次产业之间的调整。由于历史的原因,建国以来受政府大力发展工业的影响,城镇的核心就是工业,并且工业至今在城镇的发展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然而以工业化为核心的城镇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被淘汰,因为工业生产的技术变革日新月异,促使一部分职员失业,这些失业者的吸收需要服务业来承担;另外还因为随着人们的生活需求的提高,人们更多追求服务方面的享受。这两个原因都要求服务业替代工业在城镇中的核心地位。国际上也已证明,城市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度必然是以服务业为中心。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城镇可以和服务业等同成一回事。第二种调整是服务业内部的调整。一个城市的发达程度强烈依赖于服务业中的现代服务业而不是传统服务业,现代服务业越发达,城镇化的深层内涵就越显著。人的需求是有层次的,经济的快速发展增加了人们的收入从而会带动各种层次的消费。城市居民高层次的消费需求诸如教育需求、法律咨询需求、理财需求的满足必然会提升城镇化的质量,而且还可以使城镇更具吸引力进一步加速城镇化进程。

四、结论和建议

城镇化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二者之间相互影响:城镇化的发展通过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增加消费与投资需求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的调整通过提升城镇功能和满足居民高层次消费需求推动城镇化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鉴于本文的研究,下面提出两条建议:

(一)完善户籍制度

现存户籍制度的二元性使得农村居民在享受城镇教育、医疗等各种福利时受到歧视,阻碍了城镇化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完善户籍制度,可以使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更顺利、更具吸引力,从而为农业走集约型道路,为城镇化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动力。

(二)政府应大力放松对现代服务业的垄断和管制

中国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缓慢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政府垄断和管制特别严重,例如银行等金融行业。放松对现代服务业的垄断必然使市场的力量释放出来,价格的力量亦得以充分发挥,从而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动力,进一步提升城镇化的内涵。

参考文献:

[1] 许承宇.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

[2] 谭顺福.中国产业结构的现状及其调整[J].管理世界,2007,(06).

[3] 王国刚.城镇化: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心所在[J].经济研究,2010,(12).

猜你喜欢
产业结构调整关联度城镇化
基于灰色关联度的水质评价分析
财政支出与产业结构升级:基于湖南省的实证研究
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中小企业如何适应产业结构调整
浅论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
基于灰关联度的锂电池组SOH评价方法研究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城镇化
基于灰色关联度的公交线网模糊评价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