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化:课改语文教材文化建设的必然趋势

2013-04-29 20:50廖莉
大观周刊 2013年9期
关键词:文化视角审视语文教材

廖莉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811(2013)03-0103-02

摘要:新课改呼唤教材的变革,语文教材的文化建设是课程与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不少学者运用文化学的理论对语文课程与教材进行了改造和创新。其中,整合化是语文教材的文化建构模型之一,是语文教材文化建设的一个必然趋势。本文主要从其理论依据、整合方式以及反思等四个方面,来审视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教材文化建设走向整合化必然趋势的问题。

关键词:语文教材 整合化 文化建设 文化视角 审视

课程本身是一种特定的文化现象。郑金洲认为,“狭义的课程文化主要指教材文化而言。”[1] 曹明海等指出,“语文教材的文化建设,根本上就是对语文教材进行文化设定,用文化的眼光,文化的逻辑思考、定位和编制语文教材,赋予它一种文化主体地位,使其具有文化的属性和品格。”[2]语文教材是语文教育活动的基本凭借,它作为经验、生活、思想、情感等一切人类文化现象的载体在教育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语文教材的文化建设是新课改语文改革的重要方面。随着课程整合观的确立和理论研究的深入,整合化已成为语文教材的文化建构模型之一,是语文教材文化建设的必然趋势。

所谓整合,顾名思义即重新调整加以组合。因此,语文教材的整合化是指根据教学的需要,对教材做出的必要处理和调整。如重新安排课文顺序,确立新的单元主题,重新设定教学目标等。曹明海等则明确指出,所谓整合化教材就是语文教材的教学内容由板块间的割裂走向板块间的融合,由学科间的隔离走向学科间的沟通,必修教材与选修教材相结合,注重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以更好地适应现实生活和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一、语文教材走向整合化必然趋势的理论依据

(一)课程整合理论的发展

课程整合理论最早可追溯至19世纪中期的欧洲。20世纪上半叶,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秉承儿童本位教育观,主张以活动、专题作为课程的组织中心,并采用问题解决的学习方式,在理论与实践中倡导课程整合。70年代,人本主义的课程整合受到关注。课程整合的实质是采用各种有机整合的形式,使分化了的学校教学系统各要素及其各成分之间形成有机联系,成为整体的过程和课程形态。课程整合是当代我国正着力建设的一种新课程形态。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教育界已对“课程整合”陆续展开理论和实验研究,如今在实行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更受关注。

(二)新课标的要求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课程与教材必须“加强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和学科的沟通,注重跨领域学习和信息技术的整合,拓宽语文学习的领域和范围。”从而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全面提高其语文素养。同时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整合目标出发,改革课程的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新课标还特别强调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这就要求教师自觉地具备整合课程资源和教材的意识。

二、语文教材建设如何走向整合化

根据前文曹明海等人所指语文教材的整合化内涵,本文接下来将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论述语文教材的建设如何走向整合化这个问题。

(一)板块间的割裂走向板块间的融合

对语文构成板块的整合,主要强调语文教材的编写应围绕育人功能整合语文的各个板块。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学要努力体现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注重听说读写间的有机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就语文教学板块来说,其一是强调语言与文学渗透,即通过品味语言感受其中的文学思想,通过文学鉴赏学习语言艺术的魅力和巧妙运用;其二是阅读与写作相结合,即阅读中融入写作,写作中融入阅读,力求坚持读写一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具备教材整合的意识,深度开发教材,促成教学内容的整合和教学效率的提高。对板块的整合还可以从单元内、单元间以及整册教材之间选取相关主题的选文进行有效的整合,可以打乱原有课文顺序,确立新的单元主题,重新设定教学目标等。

(二)学科间的隔离走向学科间的沟通

学科间的整合,主要是强调教材跨学科领域知识的融通。就教材选文来说,力求内容丰富,融合多学科、多领域知识,打破学科间的界限走向有机融合与统一。学科间的整合突出体现在新课改提倡的综合性实践活动方面,它比较注重联系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多以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进行专题设计开展活动。这种整合不同学科知识的教材,强调了语文的学以致用,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语文的综合应用能力,有利于学生完满人格的培育和发展。

(三)必修教材与选修教材相结合

过去我国实行封闭单一的必修课程制度,忽视了学生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和主体能动性。必修与选修教材相结合,主要强调学科教学与学生自身发展需要的有机统一,在保证学生获得基本素养的同时也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必修教材与选修教材相结合的课程模式,是本轮新课程改革中教材的最大变革。必修课重在突出科目的基础性,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文化修养和较强的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选修课则更重在选择性,尊重学生的兴趣和主观意愿,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促进其有个性地发展。必修和选修二者均按模块来组织学习内容,模块的内容组合以及模块间的顺序编排,各学校自行决定。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新安中学特级教师吴泓自2001年起开展的教改实验——高中语文专题研究性学习,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经典阅读、读写一体、言意互转等是它最显著的特征。首先,吴泓老师主张学习材料应该选充满“大气”的境界高远的经典作品,且文史哲政经均可选入,打破了学科间的藩篱与枷锁。其次,专题教学集读写于一体。它不再将语文教学分为阅读教学、写作教学等板块,而是巧妙地将读写素养融合为一体。再次,吴泓老师抛开教材闹革命,以一种开放的态势自编教材实施教学。他自编的教材由28个专题组成,其中16个专题由吴泓自己提出,作为必修专题进行教学。其余12个专题由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兴趣提出,可供课余或选择性地选修教学,这充分突出了课程内容的自主整合思想。

三、语文教材建设走向整合化必然趋势的反思

语文教材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是文化的载体和传递工具,又是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语文教材是教学的一个重要依据和媒介,教材整合作为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不仅是教学理念的直观体现,也是教师和学生良性互动的桥梁和纽带,还是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的基本依据,因而必然成为教学实践和课程文化研究的重要内容。

其一,教材实现整合化是时代发展,社会进步对教育提出的改革要求。教材实现板块间的融合,有利于提高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效率。教材实现学科间的融合,打破了学科的界限,拓展了语文学习的范围。同时,教材的整合要求学习方式的转变,综合实践活动提倡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化了学生的学习的主体地位。教材实现必修和选修相结合的课程模式,是以人的共同化和个性化整合发展的需要为内在依据的,旨在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是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的体现。

其二,语文教材走向整合化是学科走向更加合理化、科学化的改革举措。语文教材的整合化是其整体文本的文化性回归和建构。整合化教材相对于传统孤立枯燥的单篇、单元教学具有明显的优点。首先,单元教学虽以单元编排教学内容,强调了教学内容的整体性、逻辑性,但却忽略了课程本身应有的生活价值。整合化教材在内容的选择上则充分考虑了课程的生活化,且倡导学生通过参与实践和真实体验来学习。其次,传统单元教学的课程遵循线性逻辑的组织形式,单元间及各单元内部组织教学时必须严格按照先后顺序,学生学习时没有任何自主选择权。而整合化教材则能在学习顺序上灵活调节。

其三,教材的整合化不仅体现于对教材形式与内容的整合,还要求对多种学习方式做出相应的整合变化。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学生自主性学习的体现。如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主动参与实践与研究,独立思考、判断和操作等;综合性学习活动,还是学生合作性学习的体现。如共同探讨研究的课题,分工协作研究的过程,彼此共享研究成果等;综合性学习活动,还是学生探究性学习的体现。如拥有强烈的好奇感,敏锐的观察力,主动的探究精神,自觉的创新意识等。由此可见,综合性学习是对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的整合,整合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在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于实现语文课程的终极目标——促进学生个体生命的整体生成。

注释:

[1]郑金洲.教育文化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288.

[2]曹明海,陈秀春.语文教育文化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180.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郑金洲.教育文化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4]曹明海,陈秀春.语文教育文化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

[5]曹明海.语文教材的文化建构模型[N].淄博师专学报,2006(2).

[6]黄甫全.国外课程整合的发展走势及其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1997(3).

[7] 兰世辉.高中语文专题教学的教材整合艺术[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32).

猜你喜欢
文化视角审视语文教材
未经旅行“审视”过的设计,是不可信的
论语文教材中古典诗文吟诵教学方法
语文教材中寻找口语训练的契机研究
小学语文教材共有课文的词语编排情况考察
基于文化视角的社会分层与青年新移民的社会融合研究
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审视与当代发展探析
初中语文教材中情感元素的教育价值研究
从文化视角来看日语接受与表达
历史文化视角下秦皇岛旅游资源的开发
关于国际法渊源内涵和外延的重新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