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娟
中图分类号:G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811(2013)03-0080-01
做为一名电视新闻记者,我认为电视节目在细节的表现上,画面本身所具有的视觉冲击力和说服力是压倒一切语言形式的。但是,在电视这一记录性节目中,更多的细节也不完全产生于拍摄现场。画面本身的时态常常适合于表现“正在进行时”,观众对画面的要求和信任也是它的纪实性和现场感。一大部分不能在现场出现的细节在时态上属于“过去时”。而再现细节,等于表演细节,扮演细节,在时态上就不能为观众所接受,而那些无法再现的细节,用文字语言上的细节也同样可以完成,它的时态可以是自由的,不受任何限制,任何约束,人们也是给予最大信任的。
那么,如何使那些在镜头语言中无法再现的细节,通过文字语言来呈现,为深化主题,丰富内容,使结构形式更活泼,使作品更生动、自然,又不失其真实性的原则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我觉得在镜头语言中无法再现的细节,用解说词形式表现细节和写好解说词,应该有以下几点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一、做好深入采访的准备
采访是记者的基本功。这一点无论对文字记者或是电视记者,要求都是一致的。采访是相当艰苦、细致的工作。记者要认识事物,要得到典型、生动的事实材料,一般来说是不容易的。既要作艰苦的脑力劳动,又要做辛勤的体力劳动。采访的程度决定着未来节目的深度。有时有的记者也对没有拍上的几个关键镜头表示可惜,但却从来不因没有深入采访而感到遗憾。我们前面说过,画面从时态上总给人“正在进行时的感觉”,拍摄正在发生的事件,把该拍的都拍下来是很重要的。但是即使是这样,如果不进行深入的采访,没有丰厚的生活和知识积累,没有相应的职业修养,那么对“正在进行时”的事实同样不可能准确地加以记录。更何况形象报道本身不仅仅是对现场“正在进行时”的事态的记录,它包含的内容更深、更广;不进行深入细致的采访,不可能挖掘出能够反映本质的细节,不可能使每一次报道都能开掘出新的角度,达到新的高度和新的深度。
所以说:解说词所叙述的“过去时”的事件细节、动作细节、环境细节、情感细节等等,常常是在深入细节的采访过程中被发现的,有时一句话、有时几个字就会把细节反映出来,弥补了镜头细节的缺失,使电视节目更具感染力,解说词也真正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采访的目的要明确
在深入采访的基础上,面对已经见到的、听到的、感到的大量现实生活中的素材,记者不可能“有闻必录”,碰到什么采写什么,也不是一般地记叙某个人某件事。记者要从大量存在的客观事实中发掘出具有一定报道价值的事实,从中传播某种信息,宣传某种思想,体现某种精神。
拍摄现场的瞬息多变,作者新的发现、新的瓦解、新的感受,常常使自己不得不放弃原有的设想,而立即投入对视听形象的新的现场构思,作者几乎没有什么反复思考的余地,常常是凭着直觉和职业敏感来进行。用画面表现细节也往往是如此。
由此可见,深入采访并不是漫无边际地全面接触,而是在丰富多彩的客观现实中找出重要的事实;把大量散落的事实有机地组织起来,联系起来。所以说,解说词所要表现的细节,常常是在有目的的采访中挖掘和发现的。
三、记者对视听形象要有敏锐反应
记者如能对视听形象有敏锐反应,那么,对采访中遇到的有关细节,就能够准确地判断将采访到的细节用什么形式进行表现。反之,解说词所叙述的细节,尽管不具备直观形象,但也决非简单的文字语言。它通过形象具体的语言,使人们产生通感,从而形成某种“视”的因素。同样能够满足人们综合感官的需要。
四、电视解说词的效用应“为看而写”
电视节目是视听艺术,主要靠造型的表现力,在观众眼前呈现可见的直观形象。这个直观的形象直接诉诸于人的综合感官,引起综合兴奋。这个直观的形象就不在再是单纯由画面或语言完成的,让声音走进画面,使画面的形象活起来,这才是解说词的视觉力量。也就是解说词和画面共同刻画出各种形象。由此可见在写作中,解说词具有自己的写作特点,即征服观众的形象性,可以说是电视纪律性节目的第一优势。然而要真正做到写实为了看,并非一次简单的写作就能达到,必须要根据整体构思的需要,根据画面的内容进行写作。否则,要么解说词作过多的描写,与画面重复,失去了真正的视觉感染力,要么与画面严重脱节,造成两种语言各行其道,失去了电视传播的视听复合语言的优势。
而形象化的语言是解说词中不可缺少的语言,是让观众能够更好的理解和接受节目内容的重要方法。解说词写作如果能又具体又形象,是能够造成一种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效果,弥补电视传播一瞬即逝的不利因素,让人们获得更多更深的视听感受,从而加深对节目的印象。
简单的讲,解说词写作结合要求做到具体、形象、准确,这三点缺一不可。如果不具体就很难有形象,当然也无所谓准确了;但如果不准确,形象就没有规范,不着边际的形象化语言,不能够传达准确的内容,所以这三者是紧密合在一起的,为看而写语言处理得好,这三者就结合很紧,很难把他们分离开来。
除了形象化的语言,电视节目解说词的语言必须是准确的,说准确不是要过多的用一些概念化的语言,比如:“非常好”,“特别坏”,“很美丽”等之类的话。这些语言虽然不能一概排斥,但运用时要慎重选择。我们所说的“准确”不但要求内容准确,表达准确,也必须和画面形象吻合准确。
解说词的写是为了“看”,要开拓画面的视觉因素,这才是真正的解说词写作。如果不能够根据画面的含义,具体、形象、准确地传达出其视觉内涵,那么这种解说是苍白无力的,仅仅是一种“看图识字”式的东西。而解说词要写的“形象”,是要靠画面、解说、音乐共同来完成的,仅靠解说词自己是无法成立的,如果没有其他辅助的形式,解说词也就失去其应用的作用和地位。
综上所述,无论是做好深入采访的准备,明确采访的目的及对视听形象的敏锐反应,到为观众的感官效益而写的解说词,都说明解说词作为整体构思中的一个因素,它不是孤立存在的。只有认识了电视节目各构成因素的密切关系,及有准备的深入采访,才有可能具备整体构思能力,才有可能在屏幕上塑造出活生生的视觉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