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皮书:我国农村扶贫开发进入新阶段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13年5月14日发表《2012年中国人权事业的进展》白皮书。白皮书说,我国农村扶贫开发进入新阶段。
白皮书说,为不断提高农村贫困人口生活水平,中国政府于2011年颁布《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明确提出到2020年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以及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的总目标。国家大幅度提高扶贫标准,将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2010年不变价格)作为新的国家扶贫标准,更多低收入人口被纳入扶贫范围。
根据白皮书,2011年全国扶贫对象覆盖人口1.22亿人,占农村户籍人口的12.7%。2012年,中央财政综合扶贫投入2996亿元,比2011年增长31.9%。其中,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332亿元。启动实施了武陵山、六盘山、罗霄山等11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及“十二五”(2011-2015年)时期支持西藏、新疆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四川云南甘肃青海四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着力解决深度贫困问题。2011年,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985元,比2009年增长40.2%,增幅高于全国农村居民平均水平。按照新的国家扶贫标准,2012年末农村贫困人口为9899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339万人。国家编制出台了《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十二五”规划》,计划“十二五”期间,完成中西部3万个贫困村整村推进任务,年均6000个村。
此外,白皮书指出,我国农村贫困残疾人生活状况进一步改善。2012年国务院印发《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2012年,共扶持229.9万农村贫困残疾人,为86.1万农村残疾人提供实用技术培训,为13.2万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实施危房改造。
(新华网)
第二届友成扶贫科研成果奖开评 鼓励加强扶贫研究
由国务院扶贫办主办,国务院扶贫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参与和指导,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承办的第二届友成扶贫科研成果奖日前开评。该奖号召更多人士加入到扶贫研究中来,促进我国扶贫开发工作进步与发展。
长期以来,我国扶贫研究存在“少、散、弱、慢”的不足,我国的扶贫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关于中国扶贫发展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学术成果还没有得到充分、系统的梳理。为落实《中国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提出的“切实加强扶贫理论和政策研究,对扶贫实践进行系统总结,逐步完善中国特色扶贫理论和政策体系”的精神,我国设立了第一个针对扶贫研究的部级奖项——友成扶贫科研成果奖,旨在促进扶贫理论研究、政策咨询、成果应用和人才建设,提高扶贫研究水平,加强减贫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据悉,友成扶贫科研成果奖每两年评选一次,首届已于2011年10月1 7日国际消除贫困日颁发。
(《人民日报》)
江西省九江市扶贫和移民办建立宣传调研工作奖惩机制
为加强扶贫和移民工作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赢得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进一步提升全市扶贫和移民工作水平,九江市扶贫和移民办党组高度重视宣传调研工作,于近日出台了宣传调研工作奖励机制,明确了县(市区)扶贫和移民办、办科室宣传调研工作任务,并与其他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考核;加大了奖惩力度,对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奖励,对工作滞后的单位予以通报、批评;加大了培养力度,对从事宣传工作的同志高看一眼、厚爱一分,切实解决他们工作中必需的办公用品,除给予经济激励外(按发表调研宣传文章不同级别给予相应的经济奖励),并作为年终评先评优的重要条件。
通过以上举措,极大地提高了全市扶贫和移民系统宣传调研人员的积极性,发稿的数量和质量都有很大的提升。
(江西省九江市扶贫和移民办)
江西省抚州市扶贫和移民局“六措并举”推动“五民一建”活动
去年下半年,中共抚州市委要求,以定点包扶贫困村为主战场,在全市各部门单位广大党员干部中全面开展“交民友、畅民意、办民事、帮民富、聚民心、建幸福家园”活动。根据活动的总体安排,市扶贫和移民局提出
“创新、提升、加强能力建设,用手、用脑、用心服务群众,争当贫困群众库区移民贴心人”的具体活动要求,各项工作得到有序推进。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市委动员大会召开后,全局随即召开党组会议研究具体实施方案,成立活动领导小组,明确下一步工作任务,并召开全体干部职工大会,对我局“五民一建”活动开展进行全面动员部署,半年来,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均多次到挂点联系的贫困村实地调研,布置工作。二是选派包村成员。由于这次活动的开展是以定点包扶贫困村为主,局党组决定由原包扶南丰县太源乡东堡湾村扶贫工作组4名成员同时为“五民一建”活动工作组成员,基本与单位原工作脱钩,全力抓好各环节工作。三是深入调查摸底。在原有基础上,工作组成员深入田间地头和群众家中,了解党的惠民利民政策落实情况、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状况,同群众交心谈心,听取意见建议。特别是十八大和全国两会召开前后,全力做好维护包扶村社会稳定,当前,又把十八大精神的宣讲作为主要工作。局党组并要求,没有参加包扶的科室也要定期到点,开展调研,联系贫困群众。经摸底,已初步落实了18户贫困群众作为结对帮扶对象。四是完善帮扶规划。工作组经过深入走访和调查摸底,结合村扶贫开发五年规划及“五民一建”活动具体要求,把贫困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核心任务,因地制宜制定完善了“市扶贫和移民局定点包扶南丰县太源乡东堡湾村五年帮扶规划”以及“2013年帮扶计划”报经局党组研究通过,围绕该村党组织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开发建设和社会管理建设四个方面,分轻重缓急明确帮扶重点,打造示范村建设。五是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包扶村发展,是“五民一建”活动和定点扶贫工作的共同目标,结合扶贫和移民工作职责,千方百计想办法、出主意,帮助包扶村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目前,已落实整村推进扶贫开发10万元财政扶贫资金,解决村小学修建资金10万元,村公路建设资金3万元,并整合了4万元移民资金维修村组公路。六是明确发展思路。下一步,重点是针对生产开发建设,培育主导产业、发展特色产业、做强优势产业。引领贫困群众建立较为稳定的增收渠道。一是深化发展农业生产,提高粮食单产,使村民年人均增收500元;二是在现有1000亩的基础上,扩大生产优质南丰蜜桔,使村民年人均增收1000元;三是继续培育毛竹生产,使村民年人均增收500元;四是积极谋划茶叶、西瓜、烟叶种植,使村民年人均增收500元。
(江西省抚州市扶贫和移民局 吴晓东)
江西省赣州市大力扩宽农民增收渠道将工厂“送”到家门口
赣州市大力开展“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活动,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扩宽农民增收渠道,早日实现脱贫致富。如大余县池江镇杨村出现“三送”干部“送”工厂下乡的新鲜事。杨村人多地少无产业,大多数村民在外务工,但许多村民因为年龄偏大而就业难,平日里只是守着一亩三分地贴补家用,生活过得紧巴巴。
该村驻村干部在工作中了解到,该村村民王启波夫妇在沿海地区从事制衣行业,虽然待遇不错,但常年在外心里总感觉空落落的,渐渐萌生了回乡办厂的念头,不但自己可以致富,而且乡亲们也可以在家门口就业。受资金、设备、货源等多方面因素制约,20多年来,这个想法只能一直停留在王启波的脑海里。
了解情况后,驻村“三送”工作队队长张声奇想到了自己多年前引进的一家外资企业——大余县昊天制衣有限公司,因为海外市场的扩大,该公司一直面临着招工难的困境。在杨村实地考察后,双方一拍即合,当即决定由厂家提供技术、原料和设备,王启波与厂家签订来料加工合同,产品由厂家负责销售。
靠着工作队“送”来的工厂和源源不断的海外订单,王启波和村民王伟各自建起了一个制衣工厂,专门生产羽绒衣和睡袋,产品出口到西亚和欧美,年产值110多万元,为50多名留守妇女和“4050”人员解决了就业问题。
现在,该村群众都可以在家门口的工厂务工,不仅能顾家还能赚钱,也不耽误干农活。
(江西省赣州市扶贫和移民办)
江西安远:福娘学校让“福娘”在家门口致富
安远县长沙乡福娘学校通过开展福娘夜校以及利用非农忙时节在田间地头对广大妇女开展烟叶生产各项知识的培训,提高了她们的烟叶生产技能,增加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收入。据了解,2012年该乡共种植了烤烟近2000亩,其中“福娘”创造劳务收入299.5余万元,每个劳力平均收入达3000元以上。这是长沙乡针对近年来该乡青壮男劳力大量外出务工的实际状况,不断拓宽福娘学校这一在引导、提升农村妇女综合素质的有力平台,积极发挥了福娘学校在服务农村留守妇女学习、技术培训、就业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福娘学校通过组织农村留守妇女参加“和谐秀美乡村建设服务队”、“妇女互助会”、“产业协会”和各类形式多样的活动,鼓励引导她们参与县域主体产业建设,让她们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拓宽了农村留守妇女就业新途径。在实现增收的同时,也能兼顾在家照顾老人孩子,让丈夫安心在外打工创业,使家庭更加幸福和睦,实现了双赢。福娘学校加强了农村留守妇女自我组织、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能力,引导她们积极投身到赣南苏区振兴发展中去。
(江西省安远县扶贫和移民办郭常耀)
瑞金为扶贫资金安上“保险闸”
江西省瑞金市切实加强财政扶贫项目资金的审计监督,为财政扶贫项目资金的安全使用,安上了一道“保险闸”。
该市规定从2013年5月1日起,一是对所有财政扶贫项目资金的报审工程,实行按规定履行设计及监理等建设程序,必须由相应资质条件的施工企业组织实施,对无设计或无监理及无施工资质人员承包的工程不予审计;二是对报审工程竣工结算价款超过合同价款10万元及以上且未按要求报市政府批准,审计部门暂不受理,待市政府对工程增量批复后再审计;三是对财政扶贫项目资金20万元以上至50万元以下项目,未经财政部门预算评审的,审计部门对其竣工结算不予审计。
财政扶贫资金投资评审管理力度的进一步加大,有效地保证了财政扶贫的专款专用和安全使用,提高了财政扶贫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益。
(江西省瑞金市扶贫和移民办 刘金生)
峡江“四早一快”力促移民搬迁
2013年江西省峡江县搬迁扶贫指标任务为127户523人,分两个点集中安置。为了将这一利民工程落到实处,峡江县整合各类资源,凝聚社会帮扶力量,强化责任,充分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引导群众,使今年的移民扶贫搬迁安置工作进展顺速。目前两个集中安置点房屋已全部动工,其中4户一层在建,79户一层完建,26户二层在建。
峡江移民搬迁安置工作的顺利开展,除得益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强力推动及上级扶贫部门的鼎力支持外,还得益于该县立足“四早一快”,充分调动搬迁群众自力更生、自建家园的积极性。一是早宣传。根据《峡江县2013-2020年扶贫搬迁规划》,春节前,该县组织工作人员上门到户,发放资料,解答搬迁疑虑,宣传移民扶贫政策,当面征求搬迁户意见,了解搬迁安置意向,进一步统一群众思想,确定搬迁对象;二是早计划。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上级下达搬迁计划前就向有关乡镇下达了移民搬迁指导性计划,要求各乡镇按计划尽早落实搬迁户和搬迁人数;三是早落实。年前根据走访收集的群众意愿,按照“近公路、近市场、近学校、近医院”原则,并经移民户同意,分别确定移民集中安置点。在安置点确定后,立即着手“三通一平”基础建设工作,为移民户尽早建房打下基础;四是早实施。为了使移民户尽早开工建房,峡江提前做了“五个早公开”。即搬迁对象早公开、补助人数早公开、补助办法和标准早公开、安置方式、地点早公开、优惠政策早公开,这五个早公开为移民户建设房吃下定心丸;五是快建设。为了促进安置点建设进度,各搬迁户统一向安置点理事会交纳搬迁保证金2000元,搬迁户在规定的时间动工建房后保证金全额退回。另外各搬迁户先期交纳补助资金的10-20%做为基建资金,用于安置点上的“三通一平”等基础设施建设,基建资金由理事会统一管理,多退少补。
(江西省峡江扶贫和移民办 陈贱根 何群)
江西省奉新县创新扶贫帮困方式受欢迎
为进一步加大扶贫扶帮困力度,奉新县在坚持常规、不断创新的基础上,在全县大力实施“党员先富工程”,强化了党员意识,让先富起来的党员起到了很好的带头示范作用。
该县要求先富起来的党员广泛开展结“穷戚”活动,要求各县直单位、县科级干部与贫困村组、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健全帮扶责任制,要求一定三年,不脱贫不脱钩。党员干部每月联系帮扶贫困对象不少于1次,每季度走访不少于2次,每年帮扶不少于5次。同时,该县转变帮扶方式。在全面了解贫困村组和贫困对象生产和生活情况的基础上,结合该县优质稻、毛竹、猕猴桃、苗木等四大产业,充分发挥出各单位和富起来的党员优势,重点突出“科技扶贫”、“知识扶贫”和“智力扶贫”,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近三年来,共提供各类致富信息170余条,开展林果业培训会(现场会)40余场次,组织培训农村富裕劳动力4000余人。此外,该县还针对部分贫困党员有发展愿望和劳动能力,但缺少启动资金的情况,采取了在职干部党员借助的方式,建立党员互助金。近两年来,共累计发放党员互助金80余万元,近百户贫困对象有了自己的脱贫致富项目。
(江西省奉新县扶贫和移民办 帅小红 熊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