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新
年,我出版了《我的教育理想》一书,其中关于理想教师的论述,引起许多教师的共鸣。他们说,这本书点燃了自己沉睡许久的教育激情。
2002年,“教育在线”网站正式开通,第一所新教育实验学校正式启动。新教育“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价值追求,以及“营造书香校园”等行动,吸引了数以万计教师的热情参与。一大批年轻教师怀揣着教育梦想,在新教育中成长起来。
实践证明,当一个教师真正把教师职业当作自己实现生命价值的事业,把教室作为他们实现人生理想的“道场”,把孩子视为上天赐予他们的特别礼物时,他们的创造力就会喷涌而出,他们就会充满激情地劳作,并在这样的劳作中真切体会到幸福。
当然,不可否认,仍有一些教师没能从自己的职业中找到意义和乐趣,他们或者无所事事地混日子,每天重复昨天的故事,把学生当作流水线上千人一面的产品;或者利用手中小小的权力要挟学生及其家长,索要好处;或者上课不卖力,却把主要精力用于办补习班;或者侮辱、讽刺、挖苦学生,甚至拳脚相加体罚孩子;更有一些“禽兽教师”猥亵、奸淫自己的学生。
因此,一方面,我们要为那些优秀的教师提供成长的空间和沃土,让他们成为教师的榜样和标杆;另一方面,也要防止和限制那些不能够守住教师职业底线的行为。制定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建立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长效机制,对违反职业道德规范的行为进行及时处理,“榜样立于前,法规预其后”,就显得特别重要。
为此,教育部和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于2008年重新修订和印发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把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和终身学习作为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国务院也在2012年颁布了《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41号文件,明确要求构建师德建设长效机制。
——建立健全教育、宣传、考核、监督与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建设工作机制。
——开展各种形式的师德教育,把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学术规范以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职前培养、准入、职后培训和管理的全过程。
——加大对优秀师德典型的宣传力度,形成重德养德的良好风气。
——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师德考评方式,完善师德考评制度,将师德建设作为学校工作考核和办学质量评估的重要指标,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业绩考核、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优奖励的首要内容,对教师实行师德表现一票否决制。
——完善学生、家长和社会参与的师德监督机制,对有严重失德行为、影响恶劣者按有关规定予以严肃处理直至撤销教师资格等。
应该说,《规范》为教师确定了标准,指明了方向,而《意见》则是以各项措施对《规范》进行具体落实。两者的颁布,都对我国的师德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配套文件,对违反师德的行为缺乏刚性的处罚办法,这些年仍然有许多严重违反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出现,如有偿家教屡禁不止,体罚学生时有发生,性侵害事件频发等。在这样的背景下,教育部研究出台《关于建立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和《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规范行为处理办法》的配套文件,就显得非常必要了。
如果把《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作为教师职业的“榜样”的话,那么,《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规范行为处理办法》就是教师职业行为的“底线”。底线是保底的,底线也就是红线,底线不保就意味着触碰红线,就要受到必要的惩罚。而《关于建立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则是从底线出发、向榜样前进的机制保障。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建立了系统化的职业道德规范,以保证教师在职业道德习惯养成和社会对教师道德行为评价上有规可依、有章可循。早在1929年,美国就通过了“教学专业伦理规范”,1968年美国国家教育协会(NEA)正式制定了《教育专业伦理规范》。1952年,日本教师联合大会通过了《伦理纲领》,并把“道德教育研究”列为师资培训课程的必修课目。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有不同的标准和要求,因此有不同的红线。如韩国、德国的法律明确规定教师不允许从事有偿家教,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则对教师兼职有详细的限制,有条件地允许参加包括有偿家教在内的兼职活动。
不可否认的是,我国各行业相关规范的制定,普遍存在“大而空”的现象,容易把职业道德的标准拔高,把“圣德”作为“常德”,而忽视了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也存在这方面的缺憾,它树立的是作为榜样的标杆。
我认为,鉴于我国的实际情况,作为一个教师必须践行遵守的规范,还应该尽快明确教师行为的底线。这些底线是任何教师都不能够逾越的红线。如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并对学生造成不良影响的;体罚学生或变相体罚学生的;以侮辱、讽刺、挖苦、嘲笑等方式伤害学生人格尊严的;在教育教学或学生管理中孤立、排斥、歧视学生的;侵犯学生隐私,损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有不正当、不健康师生关系的;索要或者收受家长、学生财物的;强制学生购买教辅资料等谋取个人利益的;组织或者参与校外培训机构对学生进行有偿家教的;未经同意擅自停课离开教学岗位的;因为严重失职导致重大事故的;在招生、考试、评估考核、职称评审、教学科研中弄虚作假、营私舞弊的等。这些违反师德的行为,视其情节严重情况,可以分别给予警告、记过、降低专业技术职务等级、撤销行政职务等处分。
为了保障《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规范行为处理办法》能够落到实处,尽快制定出台《关于建立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也非常重要。这个长效机制要在明确师德建设目标的基础上,建立师德教育机制、宣传机制、考核机制、监督机制、奖励机制、惩处机制和保障机制。如把师德教育纳入教师教育课程和继续教育的内容,通过评选年度教师、师德楷模等,加强对优秀榜样教师的宣传,在教师资格注册、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优评奖、特级教师评选等实行师德一票否决等办法,引导教师自省、自重、自律、自强。对于那些严重违反师德的害群之马,也要毫不手软,及时处理。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业,教师为本。教师的素质决定着教育的品质,教师的师德决定着教育的内核。随着教师待遇的逐步落实和教师地位的不断提高,对于教师的要求也应该逐步提升。当教师都能够不碰红线、守住底线,我们的教育愿景才能真正吸引教师,我们的各项激励才会切实起到作用,我们的规范才会更实在地引导帮助教师,才会造就更多真正能够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和终身学习的教师。而这样的教师,就是教师身边活生生的榜样,必然会激发更多普通教师怀揣教育梦想,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去,与学生一起享受成长的幸福,创造自己的生命传奇。
(作者系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