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君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情境维系着学生的认知、动机、兴趣和意志信念。良好的情境创设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自觉地参与教学活动。多媒体辅助数學教学,能构筑数字化学习资源,使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被动接受式学习转变为自主探究性学习。因此,我们要构建基于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整合的探究式教学模式,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也是本次高中数学课程改革中转变教学方式的重要途径。下面用高中数学教材中“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作为教学案例,来谈谈数学课程中的情境创设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一、教学案例
1.引入研究对象
(影像资料独白)哈雷彗星:彗星是在扁长轨道上绕太阳运行、质量较小的云雾状小天体。为纪念英国天文学家哈雷,首次利用万有引力定律推算一颗彗星的轨道,并预言它将以76年为周期绕太阳运转,而命名这颗彗星为哈雷彗星。彗星的轨道有椭圆、抛物线和双曲线三种。轨道是抛物线和双曲线的彗星是非周期彗星,它们绕太阳转一个弯就一去不复返了,只能看到一次,而轨道是椭圆的彗星,总是周期地绕太阳运转,称为周期彗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记录哈雷彗星和记录资料最丰富的国家,公元前613年第一次记录哈雷彗星,而欧洲在公元前11年才有了观测哈雷彗星的记录。
T:在我们生活的大自然中处处蕴藏着优美的数学,同学们看到的周期彗星的轨道轮廓线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椭圆,这样的图形到底有那些性质?怎样给它下一个严格的定义?下面我们先做个小游戏,看同学们从游戏中能不能找到相关答案。
2.建构实验
T:游戏的道具很简单,每桌一根定长的细棉线和一张白纸板。游戏规则:(1)把棉线的两端固定在板上的两点F1、F2;(2)用铅笔尖(M)把细绳拉紧,在板上慢慢移动看看画出的图形。
T: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几组图形。
(由于学生所选取的长度不同,所以椭圆的扁圆程度大相径庭。在学生作图的过程中,巡视一周,找出较为典型的几个图形,用实物投影仪进行展示。)
T:观察一下,请大家思考:为什么线长一定,画出的图象怎么是不一样椭圆呢?
S1:因为我们固定F1、F2的时候,选取的|F1F2|的长度不同。
T:那你能用自己的语言给椭圆下个定义吗?
S1:到两定点距离之和为常数的点的轨迹是椭圆。
(板书:到两定点距离之和为常数的点的轨迹是椭圆。)
T:同学们同意他的观点吗?
(决大多数表示赞同,因为他们在作图中过程中确实感觉如此。)
T:到两定点距离之和为常数点的轨迹究竟是不是椭圆呢什么?让我们来看一段动画演示。
3.演示实验(屏幕展示FLASH)
T:我们先设两定点F1、F2的距离为2c,M到点F1、F2的距离之和为2a。同学们说2c与2a有几种大小关系啊?
S2:2a>2c,2a=2c,2a<2c.
T:那让我们先来目睹一下2a>2c的情况吧。
(FLASH动画展示这种情形,使学生较为直观清晰地观看这一美妙的动态效果。由于在椭圆轨迹形成的过程中加了光环效果,学生脸上露出了惊异的笑容。)
T:从同学们的眼神中我读懂了:简洁、对称,妙不可言!我们趁热打铁看看满足2a=2c条件的点的轨迹是什么?(FLASH动画继续展示。)
S3:M点在两定点F1、F2间滑动,应该是线段|F1F2|。
(由于FLASH动画非常直观,同学们都表示赞同。)
T:显而易见,M点的轨迹是线段|F1F2|,所以说,在平面内满足到两定点的距离等于定值的点的轨迹不一定是椭圆,还有可能是线段。会不会还有其它情况呢?让我们看看2a<2c的情况。(FLASH动画继续展示。)
T:哦,它们多么渴望相交啊,但是无论这两条直线怎样运动,都不可能有交点,所以满足2a<2c的点不存在。现在我们知道,只有当2a>2c时,得到的点的轨迹才是椭圆,因此在椭圆的定义中要注意这个条件。
(板书:在刚才的椭圆定义后,加上这个条件。)
T:根据以上的研究,我们要好好体会数学的奇妙性与严谨性。因此我们对椭圆的定义有如下几点说明。请看大屏幕——
(大屏幕显示:①当2a>2c时,点M的轨迹是椭圆;②当2a=2c时,点M的轨迹是线段F1F2;③当2a<2c时,点M的轨迹不存在。由三角形的性质可知。)
4.椭圆标准方程推导
T:前面我们学习了怎样用坐标法研究几何问题,以及曲线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线的意义,现在,我们用坐标法去研究椭圆。
复习提问:(1)求曲线方程的步骤是什么?建系设点—列式—代入—化简—证明。
(2)那么如何建立坐标系呢?建立直角坐标系一般应符合简单和谐的原则,注意充分利用图形的对称性。
二、案例分析
1.问题情境的创设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不能视知识教学为终点,而应以知识教学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创设各种教学情境,使创新成为数学课堂教学永恒的主题。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普及,网络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教学的传统观念必将受到冲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甚至教学内容、教学思想、教学理论、教学体制也将产生重大的变革,多媒体教学将成为数学教学现代化的突破口,多媒体课堂的教学情境设计也将成为数学教师关注、探索和研究的课题。
从哈雷彗星导入新课,不但可以较为新颖地引出的椭圆轮廓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可以带出圆锥曲线的双曲线、抛物线,为后继学习打下基础。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我们应该重视课堂情境的创设,把传统枯燥的数学课上得生动起来,这也顺应了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情境的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有利于促进学生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进行探究学习。
2.探究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要在普通高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即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主动地探索、发现和体验,对大量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进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
本节的建构实验以及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为学生创设了探索、合作的空间。教师可以通过动手操作、总结归纳、应用提升等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掌握坐标法的规律,掌握数学学科研究的基本过程与方法。我们的学生将要面对未来世界,他们最需要的是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因此,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3.计算机课件的动态交互
把多媒体引入数学课堂,辅助数学教学,通过图文闪烁、变色、动画以及平移、翻折和旋转,产生图文并茂、动静结合之效果,有利于刺激学生各种感官,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唤起情感活动,促进学生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本节课的演示实验提供给学生的是自由实验、动态交互的实验环境。这样可以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采用激发兴趣、主动参与、积极体验、自主探究的学习,形成师生互动的教学氛围。
4.数学美学的渗透
怀特海曾经指出,数学是“真、善、美”的辩证统一。一个正确的数学理论,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这就是真;数学理论不管离现实多远,最后总能找到它的实际用途,体现其为人类服务的价值,这是数学的善;数学理论本身的奇特、微妙、简洁有力以及建立这些理论时人的创造性思维,就是数学的美。本节通过对哈雷彗星、太阳近地点与远地点的展示展现了数学的美。此外,在“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中,引入巴黎标志性建筑“埃菲尔铁塔”近似于双曲线型的优美造型,巴黎“罗浮宫”大厅双曲线型扶梯,以及电厂双曲线型冷凝塔,体现了数学学习对自然、历史、文化及人类自身的关注和热爱。通过揭示数学知识结构内在的魅力,让学生从中体验到数学的美,可以使学生形成终身受益的认知结构,对学生人格的塑造、综合素养的形成和发展,都有着不可小视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