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名人连线》我们连线到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表彰为“全国抗震救灾模范”的武警8750部队部队长王毅。王毅,1963年10月出生,1980年9月入伍,大校警衔。入伍33年来,他先后带领官兵圆满完成“7·01”四川广元、“8·02”陕西宁强抗洪抢险,“5·20”利州山林大火扑救,四川汶川“5·12”大地震抗震救灾,参与组织多项执勤、处突演练。先后荣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3次,先后被四川省表彰为“抗洪救灾先进个人”,当选第十一届“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改革开放30年军营新闻人物”。
65547部队85分队指导员 韩仁杰(中尉):2008年突如其来的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您给队员下了死命令:就是爬,也要爬到汶川;就是倒下,头也要朝着汶川的方向!冒着生命危险率先进入震中地区是艰难的,进去之后一再挑战生理极限连续作战同样极为不易,是什么力量支撑着您坚持下去的?
王毅:是军人的使命感。地震发生后,震中汶川牵挂着党中央和全国人民的心,我们早一分钟到达,老百姓就多一分生还的希望。参加抗震救灾的每一名军人肩上都挑起了沉甸甸的责任,在那样的情况下,容不得大家去想更多的个人生死,再大的困难也挡不住我们救援的脚步,因为人民利益、百姓生命重于天。
沈阳军区某通信团战士王超(上士):2010年7月,您参加了由武警260余名将校学员组成的集训班,再一次真正体会到了兵味,也认识到一名士兵的伟大和不易。您认为什么样的士兵才是合格的士兵?作为老兵,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王毅:在任务需要时,能够冲在一线;在工作需要时,能够胜任本职工作。我觉得这就是合格的士兵。作为一名老兵,我想对战友们说,战士——就是战胜一切困难的勇士。在军营的大舞台上,我们每名战士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部队发展的根基,只要大家胸怀梦想、脚踏实地,军营就是你成长成才的一片沃土。
65559部队66分队排长 王磊(中尉):抗震之后,您被委以重任,赴武警某部任师长,始终保持着那种敢打必胜的作风,您曾说过“军人就要时刻准备为使命献身!”那么您是怎样加大力度抓训练,着力提高部队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的?
王毅:习主席在视察武警部队时提出:“武警部队要时刻保持箭在弦上、引而待发的高度戒备状态。”近年来,武警部队遂行多样化任务日益呈现常态化,部队随时可能担负急难险重任务。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我们牢牢扭住军事训练这一中心,紧贴实战需求抓训练,把部队放到复杂艰苦环境中去摔打,练技能、练保障、练协同,把所有精力向提升部队战斗力聚焦用力,借助“考、比、拉”等手段,把重大军事演习、应急救援和维稳处突等作为“磨刀石”,巩固提高部队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确保遇有情况,能够拉得出、开得走、上得去、打得赢。
兰空某场站宣传干事 尹飞(少校):听说您当年是成都陆军学校的优秀学员、训练标兵和成都军区的“武状元”,您常说,当兵就要刻苦训练,当干部就得让兵佩服。那么您是怎样抓住干部训练这个“大头”的?
王毅:战场打不赢,一切等于零。干部是要带兵打仗的,他们能力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部队是否能打胜仗。在干部训练上,我们坚持培养指技合一型干部为出发点,结合部队实际,采取集中培训、网上轮训、任务磨练等方法来抓,每年定期组织三级主官集训,遂行重大任务把干部放到一线去锻炼,军事考核把干部作为重点突出出来,作为单位综合考评和个人晋升重要内容,激发干部队伍主动训练的热情,使其清醒认识到,扭住能打仗、打胜仗的强军之要,自己责无旁贷。
94153部队连长 侯立龙(上尉):长时间身处和平环境的中国军人,能否保持战争年代那种“击鼓之时,则忘其身”的英雄气概?能否经受住血与火的考验?对此您的看法是什么?
王毅:說实话,我也曾考虑过这些问题。很多人说和平环境是军人的“腐蚀剂”,对部队完成任务能力产生了质疑,但2008年汶川抗震救灾以来,部队出色完成了一系列的急难险重任务,用实际行动把这些问号拉直了。在国内,乃至国际上,都展现出了中国军人的本色,这不仅是我军优良传统的传承延续,更是对新时期军人履行职责使命的生动诠释。
武警8750部队宣传干事 杨世宏(中尉):师长,您给我们的感觉是工作上不苟言笑、十分严厉,生活中朴实朴素、和蔼可亲。您身上总有一股内在的素质和力量让我们折服,请您说说怎样培养军人的气质?
王毅:古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军人的气质就是骨子里的“血性”。这股“血性”是通过理论武装培养出的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是训练场摸爬滚打磨练出的勇猛顽强的英雄胆气,是任务一线砥砺出的不惧艰险的革命气概,是坚守岗位积累出的无私奉献的卫士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