遮浪岛的石头不沉默

2013-04-29 00:44
解放军生活 2013年9期
关键词:雷达站官兵们大榕树

粤东沿海,两个美丽的海湾夹挤出一个不足1平方公里的半岛,这里有着令人称奇的自然现象——无论哪个季节,无论多大风雨,小岛两侧总有一面相对风平浪静,因此得名“遮浪岛”。

小岛最前沿驻守着广空雷达某团的一个雷达站。虽说岛小雷达站更小,但走进这里却不禁感慨:“好一座海岛花园!”那么,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全军基层文化建设先进单位”,探寻他们利用海岛自然资源、运用文化环境育人、建设全面过硬连队的真谛吧。

大榕树其实也是流行元素

走进连队营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刻在大石头上的“千里眼”3个大字,举目望去,榕树和石头成了这里独具特色的风景。再往里走,覆盖营院大部分区域的榕树苍翠醒目,官兵们自豪地介绍:这是“连心榕”、这是“双争榕”、这是“融心林”……在那棵有着170多年树龄的“龙榕”下,一代代雷达兵孕育出“落地扎根,生生不息,和谐包容”的“大榕树精神”,它不仅是连队的“精神内核”和“精神底色”,也成为了雷达站独特的“连队名片”。

“最美的风景在雷达站,最吸引人的景物是雷达站的大榕树,最阳刚的发式是雷达站官兵的‘遮浪头。”在驻地,提起遮浪雷达站,群众总是这样说。但在几年前,雷达站也存在贪图安逸、士气不振等问题,2008年还痛失了保持10年的先进。

“尽管经历了4次大的整治,工作生活条件已经好了许多,但我还是想出去,不为别的,只为看看热闹。”两年前,雷达站迎来建站以来第五次环境综合整治,站党支部征求官兵意见建议时,一名战士坦率地说道。

抬起头来看看,战士道出的是现实:驻地就位于号称“东方夏威夷”的红海湾,营门对着酒楼,阵地对着海滩。对比旅游区多姿多彩的生活,一门之隔的军营显得单调枯燥。

战士们感慨地说:“我们驻守在一流的自然风景区,用着二流的营房设施,过着三流的文化生活。”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们靠什么留住战士的心?在开诚布公的群众性大讨论中,官兵们才如泉涌。

标记员赵杰说道:“生活中没有纯粹的、不涉及人们思想观念的文化,如果健康的军营文化不去主动占领,消极甚至腐朽的文化就要来抢地盘!”

排长陈弥达说道:“硬件建设只要有投入就可以大变样,但精神文化建设只能靠自己,只有官兵动手创造的文化才能影响官兵。”

……

在上级党委机关的指导下,站党支部汇聚官兵智慧,把3项文化建设举措嵌入综合整治中。

——挖掘优良文化传统。把驻地鸦片战争、抗日战争,以及共产党人彭湃建立的中国第一个苏维埃农村政权,在这里留下的烙印找出来,找回引以为豪、值得坚守的光辉历史、文化根脉。

——与时俱进提炼精神内涵。紧跟时代发展和官兵需求,把一代代雷达兵用信念与忠诚谱写的“守望者精神”、“千里眼精神”、“坑道精神”、“亲民精神”串起来,创造性地梳理总结出“大榕树精神”。

——营造激昂和谐的氛围。全方位美化亮化营区,自己动手建设八一广场、技师之家、榕园小道和禽舍、菜园、果园,形成构思精巧、富有特色的良好内部环境,让官兵为之自豪。

石头原本有磁场

走在营区里,遒劲有力的石刻,使人为之震撼;错落有致的榕园,让人印象深刻;富于哲理的标语,令人警醒振奋。而这些备受赞誉的连队文化氛围,不论是内容构思,还是后期制作,都來源于雷达站官兵的智慧与力量。

“每个石刻、每块标语的背后,都凝聚着官兵的智慧,都有一个经典故事。”指导员彭军告诉笔者,启动连队文化环境建设时他们曾困惑过,是自己搞还是请人搞?

标记员杨勇军站了出来:“请外人来搞连队文化建设,即使花了大价钱、搞出高档次,官兵们也会感觉与自己无关,没有感情。自己动手,哪怕辛苦一些,哪怕不那么专业,也会让人回味良久。”

一句话,让官兵们频频点头,也启发了站党支部:文化的建设与传承关键靠人,新一代官兵渴望得到认可,要让他们有归属感,就要相信他们的创造性,给他们舞台。党支部还明确,所有标牌图像,除上级规定统一使用的英模画像外,全部使用本站官兵的照片。

通向阵地的道路经过一株有170多年树龄的大榕树和数座巨石,怎么让这些巨石变“路障”为“精神图腾”?

在连队服役了16年的四级军士长、操纵员洪德义提出,大榕树落地生根,生生不息,独木成林,可以专门建一个榕园,把与“榕”同音的字刻在石头上,赋予其生命和精神内涵。

于是,官兵们先后找出了“榕”的6个同音字,总结出有时代特点和军营特色的内涵——“戎”,要牢记军人身份,不辱使命,戍边卫国;“容”,要有大海一样的胸襟和气魄;“熔”,要自觉投身军队这个大熔炉;“溶”,要溶汇八方精华,方能超越自我;“融”寓意官兵来自五湖四海,要相互交融,共同进步;“荣”,要自觉崇尚荣誉、追求卓越。官兵们自己动手把6个字及内涵刻写在石头上,构成了一个感染力很强的“文化磁场”。

文化原来是个动词

一棵榕树就是一种召唤,一块石刻就是一种信念,一个标语就是一种精神。在站党支部的主导下,特色“大榕树”文化逐步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实现着从思想浸润到行为引导。

上士、操纵员廖均良已经在岛上整整干了12年。上个月,他接到上级指令,要求连续掌握一批重要空情,但这批空情已经超出装备的正常探测范围。

“我第一反应,这不是难为人吗?但很快脑海中就浮现我们在榕园刻下的一句话‘不辱使命,戍边卫国。作为操纵员,一定要相信装备,相信自己。”廖均良迅速调整操纵方式,使装备性能达到最好,顺利抓到目标,始终掌握连续上报,受到上级表扬。“这是我当兵以来最兴奋的一次,在最困难情况下抓到目标,这才是能打仗、打胜仗。”廖均良如是说。

下士朱明阳2010年6月分到雷达站时,紧张的战备和高强度的训练让他感到无所适从,就连业余时间站里组织的读报评新闻,他也紧张得说错话。

班长黄学军拉着他走进“融心林”:“朱明阳,好好领悟一下‘大榕树精神,谋划好自己的军旅人生。”小朱冥思苦想了好几个晚上后高兴起来,语言单调,就多读书看报;说话紧张,就每次跟人交流前先打一份腹稿。

从一个说话结巴的新兵到一个表达能力很强的操纵班班长,小朱仅用了一年时间。上级工作组来雷达站视察,朱明阳担任解说员,落落大方地把雷达站文化建设特点生动地介绍出来,给工作组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去年,小朱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空军预警学院。

文化滋养着官兵的心灵,促进着战士的成长,也成为雷达站对外的闪亮名片。近年来,雷达站的多次学雷锋义举在驻地引发如潮好评:为难产孕妇献出救命鲜血、帮迷路老人找到回家路、对受伤游客渔民进行急救、坚持资助几所中小学的贫困学生……

荷兰哲学家冯·皮尔森说过,“文化不是一个名词,而是一个动词”。负责挂钩帮建遮浪雷达站的团领导深有感触地说:“官兵们创造着文化,也被文化影响着改造着,文化软实力正演变为战备训练的硬实力。”

猜你喜欢
雷达站官兵们大榕树
亲爱的大榕树
老家的大榕树
雷达站
紫帽山雷达站防雷系统几个关键参数分析
双语图片
校园里的大榕树
地球上最高的雷达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