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红玲
【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治疗急性胃穿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到2013年4月期间收治75例急性胃穿孔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本组的75例急性胃穿孔患者中,28例患者给予胃大部切除手术,所占的比例是333%,47例患者给予穿孔修补手术,所占的比例是667%;其中病情恢复良好的患者63例,所占的比例是84%。结论对于急性胃穿孔患者,给予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全面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而选择合理的手术方法,提高疗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手术;急性胃穿孔;临床分析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218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042-02
急性胃穿孔是一种常见的普外科疾病,其病因有很多种,如外伤性、癌症、消化性溃疡等,如果不能给予科学的治疗,容易造成休克或者是腹膜炎,甚至会造成死亡,对此,引起了广大医学学者的高度重视[1]。笔者选取我科室从2012年6月到2013年4月这段期间共收治75例急性胃穿孔患者,对其给予手术治疗,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具体的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2012年6月到2013年4月期间共收治75例急性胃穿孔患者,其中男性41例,占547%,女性34例,占453%;年龄最小的29岁,最大的78岁,平均年龄是(520±68)岁;从发病到就诊的时间间距最短的是1个小时,最长的是70小时,平均间距时间是(112±14)小时;病因:胃癌穿孔的患者6例,占8%,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患者21例,占28%,胃溃疡穿孔的患者44例,占587%,外伤性穿孔的患者4例,占53%;合并症;高血压患者6例,糖尿病患者9例,冠心病患者6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5例。
12手术治疗方法
121胃大部切除手术在手术前,给予患者常规处理,胃肠减压、禁食禁水、抗休克、抗生素、纠正酸碱失衡以及输液等,对患者进行X线片诊断,采取腹腔镜对穿孔的部位与腹腔污染程度进行探查。给予患者持续硬膜外麻醉,然后实施手术,此种手术方法可以彻底完成穿孔问题,在手术的过程中,取出可疑病变组织,然后给予病理检查。在整个手术过程中,手术医生要严格、熟练掌握手术流程,执行无菌操作,在手术后,给予患者3000ml生理盐水(浓度是09%)冲洗腹腔,然后放置引流。
122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手术把腹腔镜置于脐上孔,选择左右锁骨中线肋缘下作为两个操作孔,再吸出操作孔中所漏出或者是渗出的液体,完成修补穿孔以后,继续洗出腹腔内所渗出的液体,反复冲洗腹腔,注意冲洗要彻底,特别注意膈下肝部上下方间隙与左膈下间隙,冲洗液吸净后,进行左右膈下穿孔,避免引流管由右方操作孔流出。
在手术后,常规给予患者抗感染治疗、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输液等处理,密切注意患者的引流管情况,在手术后的1-2天,若患者的肠蠕动恢复,则拔除胃管;在手术后的4-6天,若腹腔引流液小于10ml,则拔除引流管;常规给予患者甲硝唑,如果患者肛门排气正常,体温恢复,没有出现腹腔感染或者是切口感染现象,则可以改为抗生素治疗。
2结果
在本组的75例急性胃穿孔患者中,28例患者给予胃大部切除手术,占333%,47例患者给予穿孔修补手术,占667%;其中病情恢复良好的患者63例,占84%;住院时间最短的是5天,最长的是21天,平均住院时间是(103±18)天;出现手术并发症的患者13例,其中腹腔感染的患者3例,肠梗阻的患者2例,切口感染的患者6例,肺部感染的患者1例,腹腔感染的患者1例,均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而治愈。在患者出院后,对患者进行1年随访,其中出现复发的患者3例,占4%。
3讨论
胃穿孔是常见外科疾病,属于一种急腹症。据资料表明[2],胃穿孔有胃癌发展为晚期的可能,此种疾病的发病机制是由于胃癌细胞在癌毒素和多种蛋白酶的共同影响下,破坏胃壁细胞和蛋白质,损害胃壁的稳固结构。胃穿孔疾病病情发展迅速、危及,穿孔直径大,这都给临床诊治增加了难度。
由于胃穿孔会致使胃液进入腹腔中,引起强烈的化学刺激,导致化学性腹膜炎,增加鹿的腹痛感,如果不及时采取治疗,长时间之后,会造成休克。因此,对于急性胃穿孔疾病来说,无论是何种病因,所采取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法,并且采取手术治疗的时间越早则越好,据相关资料表明[3],及时的诊断与处理,可以避免胃肠液侵蚀,确保胃肠功能的有效恢复,积极预防感染。如果发病到就诊的时间超过12个小时,则腹腔内的感染比较严重,此类患者并发肠粘连、肠梗阻、中毒性休克等疾病的几率比较大,所以,及时的诊断与治疗对于急性胃穿孔的治疗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情况下,临床上可以明确诊断急性胃穿孔疾病,但是由于穿孔的直径、时间、部位等方面都不尽相同,患者所表现出来的生命体征、临床症状、病情轻重以及年龄等也都不同,常常混淆于急性肠梗阻、妇科疾病、输尿管结石、急性阑尾炎等疾病。对此,在判定急性胃穿孔疾病的时候,要排除以上几种疾病,并认真询问患者的病史,全面检查患者的相关体征,科学评估检查结果,在必要的时候,可以进行剖腹或者是进行电子胃镜检查。当确诊后,需及时做好相应的手术准备,如果是休克的患者,要给予患者抗休克治疗,及时输液,及时恢复血容量,纠正酸碱、电解质、水平衡。与此同时,给予患者胃肠减压、禁食禁水等,取患者半卧位,给予抗生素治疗。当完成手术准备后,针对患者的临床症状、就诊时间等,合理选择手术方法。如果是高龄患者,并且基础病比较多,其手术耐受性差,可以考虑给予患者穿孔修补手术治疗;如果是年龄小,没有其他合并疾病的患者,可以考虑给予患者穿孔修补手术;如果患者是癌性穿孔,或者是外伤性穿孔,并且病情严重,此种情况下,可以考虑给予患者胃大部切除手术。另外,胃穿孔患者在手术治疗后,通常会出现体液流失现象,在术后或者是术后经常会出现并发酸碱、水、电解质失衡的现象,给予纠正治疗。在进行手术的时候,还要注意腹腔引流情况,避免出现吻合口漏、穿孔修补失败等现象,与此同时,注意抗感染治疗,积极避免并发症的出现。
总之,对于急性胃穿孔患者,应给予早期诊断,全面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而选择合理的手术方法,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提高治愈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梁荣更,卢佐京54例急性胃穿孔诊治体会[J]中外医疗,2010,4(14):871
[2]伍卫急性胃穿孔44例诊治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0,8(4):37-38
[3]董艳军,吴强胃癌急性穿孔手术治疗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2011,6(1):69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年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