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植树变成“毁林”

2013-04-29 00:44陈君石
科技生活 2013年9期
关键词:毁林天然林植树造林

陈君石

“植树并不是向大自然“表决心”,没有必要“一哄而上”,如果你还没有很好掌握植树的知识,你可以不去植树而是去“护树”,这同样是很有意义的。

又到了植树造林的好时节。单位组织一批人,或邀上若干好友,带上树苗,扛上铁锹,找个山坡,挖个洞把树栽好,培好土浇好水,然后就可以坐等绿树成荫?如果你这么想,那么未免把植树造林看得太简单了。事实上,植树造林不仅是技术活儿,更是科学。

在业内人士看来,没有经过专业指导的群众造林,存在很多盲目之处。植树讲究因时因地,不同的土壤,不同的气候条件,要求的树种也不一样,自然生长的情况最为理想,但现实中的树苗经常是外地的,比如北京市要造林,经常从山西、河北选苗。山地的苗拉到平原来栽,阴坡到阳坡,高海拔到了低海拔,这些树虽然可能存活下来,但会很虚弱,日后难以成“材”。

此外,目前的植树造林还存在种单一树种的问题,导致这些林区很容易发生病虫害,并造成巨大的损失。我国在这方面的教训曾经非常惨痛,比如三北防护林,早期树木存活率仅15%,林业虫害年均发生面积一千多万公顷,相当于近12年来每年造的林全部被“吃光”。

更令人担忧的是,人工造林已经不是植多少树,多少能存活的问题,而是对自然生态的破坏。

内蒙古师范大学教授、著名植物学家刘书润曾做过一项研究,河北某县大造林,要把所有山地进行“改造”,根据样地调查,这些山地上原本长着各种灌丛,一平方米有42种植物,虫子和鸟也乐在其中,后来造了刺槐林,林中只剩下一种植物——绿草,土壤也板结了,环境反而恶化了。究其原因,其实很简单,这样的荒山坡,最佳选择就是灌丛和草本植物,虽然不好看,但符合当地生态系统的生长条件,人工造林并不适应当地的水土条件,反而好心办了坏事。

中国可以说是全民义务植树运动最为积极的国家,根据林业局统计,三十多年来,全国有133亿人次义务植树614亿株,中国造的人工林面积也是世界首屈一指的。人工造林当然为环境绿化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也要看到,人工林不能代替天然林,有树不等于有生态,想借人工林来“补足”环境破坏造成的天然林损失,那么,顶多是补数量,而不是补质量。

当前,随着全社会环保意识的提高,植树造林的热情已经走在前面,但植树造林的科普却拖了后腿。什么样的环境种什么树、什么树具有什么功能、什么栽种密度最合适,这些知识很少有专家或媒体进行宣传普及;树栽了以后,还需要有一套养护机制,但大部情况是有种树的经费而无抚育的经费,树种了后“死活”再说。

如何让植树造林变成真正的生态工程,需要做的事无疑很多。从政府层面来说,要扭转过去的只追求数量的造林方法,而且要树立“培育天然林重于人工林”的观念;要向公众宣传科学的植树造林方法,尤其要提高园林、绿化相关从业者的生态意识和知识储备。对于影响面广、投入巨大的社会造林工程,其决策更应该公开透明,要进行深入的调研,让不同方面的专家、公众参与讨论,集思广益,而不是匆忙上马。

地球是彩色的,全变成绿色既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我们喜爱绿色,但也不一定都是树林,还有草原、湿地、灌木丛,甚至荒草坡。在对大自然认识更为深刻的今天,我们对植树造林应当有更系统性的理解。植树并不是向大自然“表决心”,没有必要“一哄而上”,如果你还没有很好地掌握植树的知识,你可以不去植树而是去“护树”,这同样是很有意义的。

猜你喜欢
毁林天然林植树造林
植树造林
植树造林
植树造林
山西省天然林保护工程二期建设成效与经验探讨
天津: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
天保工程:把天然林都保护起来
天然林保护任重而道远
毁林违法犯罪活动规律及执法对策
REDD+项目中不确定性对森林碳减排量的影响研究
植树造林共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