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民屯凹陷沈16块气藏已进人开发后期,目前气井普遍低产,部分套管损坏严重,影响了天然气生产。通过精细地质研究,发现该区砂体规模小,多为透镜体,300m井距砂体连通系数只有16%,具有进一步加密潜力。为了挖潜剩余天然气,充分利用原有的地上和地下资源,通过整体侧钻进行气藏二次开发,取得了良好的二次开发效果。
【关键词】沈16块 侧钻 气藏
1 区域概况
1.1 地质概况
沈16块构造上位于辽河断陷盆地大民屯凹陷前进断裂背斜构造带的中段,含气层段为新生界S31~S32I,含气面积2.2km2,天然气地质储量8.81×108m3。储层孔隙度为14%-26%,平均19.5%,渗透率为10~300×10-3μm2,平均为374×10-3μm2,属中等孔隙度,中-低渗透率储层。主要是岩性横向尖灭构成圈闭而形成的岩性油气藏,其次是构造和岩性双重作用控制而形成的构造-岩性油气藏。
1.2 开发现状
目前该块共完钻各类井62口,其中油井28口,开井15口井,断块日产油54吨,日产气6.2万方,水井5口,全部关井。累计采油21.4956万吨,采气14456万方,可采储量采油速度0.84%,可采储量采出程度36.43%。气井29口,开7口,日产气5.7万方,气井累计采气3.35亿方,采气速度0.8%,采出程度33.9%。
2 存在的问题
沈16块共完钻各类井62口,其中油井28口,水井5口,气井29口。油气水井能够维持正常32口,由于各种原因的停产井达30口之多,停产井占完钻总井数的48.4%。断块日产油59吨,日产气1.5万方,气井日产气5.7万方,严重影响断块开发效果。
造成油气井停产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2.1 油气井具有一定产能,但产量下降比较快
沈16块油气分布比较复杂,即含气又含油,以气为主。目前仅断块南部以油为主的区域有5口注水井,中部、北部均没有注水井,只是依靠天然能量开采。由于该块砂体规模比较小,多为透镜体天然能量不足,又没有外来能量的补充,气井产量递减的比较快,需要通过补层来维持气井的正常生产,目前已无油气层可补的井有14口,此类井占停产井总数的46.7%。这些气井目前均已关井停产。
2.2 套变出砂井比较多,影响油井正常生产
沈16块S32段储集层属于近三角洲前缘沉积,储层主要是前缘薄层砂和分流河道砂坝。储层为砂泥互层,泥质胶结,比较疏松。储层胶结差造成断块套变出砂井比较多,影响油井正常生产。停产井中套变出砂井有16口,占停产井总数的53.3%,这类井中,有的井多处套变,均已无法恢复正常生产。除上述两方面原因外,断块还有因高含水而关井的无效井。
3 具体做法
3.1 侧钻潜力分析
沈16块储层纵向上分布井段长,1100—1600m均有分布,层多而薄,平均层厚为1.6m,层数30—60层不等。平面上叠加连片 ,但单砂层延伸短多呈透镜状,150m井距砂体连通程度一般26—57%,平均38%,气层连通程度30%左右。06-07年在沈16块北部实施扩边调整,共部署9口井,其中扩边井为8口。平均单井钻遇油层7.0m/2层,低产油层1.0m/1层,气层12.1m/5层,平均新层钻遇率为64.9%。因此通过老井侧钻,可以实现钻遇新层的目的。
3.2 精细气藏描述落实剩余气分布
通过对30个小层剩余气饱和度分布图分析研究,目前控制剩余气分布主要因素如下:
3.2.1 砂体边部剩余气饱和度高值区较多
砂体边部物性逐渐变差,往外又无泄流通道,是注入水不容易驱替到的部位,剩余气饱和度相对较高。如S32-II-4-2小层(图2),S11-9井南部靠近砂体边缘,由于无泄油通道,剩余气饱和度相对较高,II-5-1小层SQ2井周围存在同样的现象(图3)。但这部分剩余气由于位于砂体边缘,开采难度较大。
点与规律,我们开展了侧钻气井的研究工作。从停产原因、开发动态入手,按照先易后难、效益优先的原则实施项目管理,积极组织技术人员找出潜力井、潜力层,优化方案设计。我们对该块气井的未控制储量及套变以下的难动用储量进行了气藏对比描述工作。通过对周边油、气、水井测井资料的二次对比并结合动态资料,对目标气藏微构造、气水关系等进行了重新建立和划分,进一步确定了局部有利位置共筛选出潜力气砂体20个,并最终确定侧钻目标13个。3.4 地质设计优化
侧钻井部署方案通常根据经济技术界限要求,对油藏开发现状周密分析,找出剩余油分布范围,确定设计方案,根据目前钻井工艺[1]可分为以下两种。
(1)小位移侧钻:利用产液剖面、吸水剖面等动态资料,对采出程度、水淹程度进行分析,确定剩余气体的分布区域。对于采出程度比较低、水淹程度不严重的事故井采取小位移侧钻。如沈3-3井于1997年12月发现套管在1019米、1268米套变。无法正常生产。关井前日产液10吨,日产气2560方。1998年地质报废关井。2006年对该块认真调查分析,认为油藏“呈透镜状”的特点,2006年7月对该井实施小位移侧钻挖潜。该井投产后初期日产气3.3万方,油压11.0Mpa,截至目前累产气量564.3万方。
(2)大位移侧钻:结合油藏特点,对无效、低效、水淹程度高的井采取大位移定向侧钻,达到钻遇新层,改善油藏开发效果的目的。如沈7-3井2003年1月水淹关井,累产气量3180万方。2006年我们对其实施大位移定向侧钻,动用构造高部位剩余油,该井投产后初期日产气27989方,油压10.5MPa,截至目前累产气172.4万方。
4 效果分析
针对实际情况,我们沈16块对一批报废井实施了套管开窗侧钻技术并获得了成功,使一批报废井恢复了产能,提高了天然气采收效果,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2006年初至2008年底,共设计完钻侧钻井13口,钻井成功率100%,投产成功率100%,累增天然气量2197万方。(表1)
实践证明,大修井定向侧钻井比常规钻井投入少,成本一般仅为新井的一半左右,又可使闲置资产发挥作用,故其综合效益可观,此外还可减少环境保护的压力。随着大修井开窗侧钻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老油气田一批批报废井将会起死回生。
5 结论
(1)单砂层延伸短多呈透镜状,侧钻钻遇新层机率比较大;
(2)剩余气多分布在砂体边部和井网不完善的部位;
(3)通过实施侧钻,救活了该区块,提高了气藏的最终采收率,同时也为国内同类气藏开发挖潜提供了依据。
参考文献
[1] 刘乃震,王廷瑞,等.现代侧钻井技术[M].石油工业出版社,2009
[2] 生如岩,水驱砂岩气藏残余气饱和度试验研究[J]. 石油天然气学报,2010,32(4):105-107
作者简介
关守国(1983- ),男,工程师,2006年毕业于大庆石油学院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现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在职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石油地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