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乾
常用的降糖药物有三类,即磺脲类、双胍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用法各有不同。有的患者使用后效果不好,其中重要原因之一便是服用药物的时间不正确。
磺酰脲类:饭前30分钟服。其作用机制是直接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从而起到降糖作用,故这类药物只对胰岛功能尚未完全丧失的2型糖尿病患者有效。由于它们进入人体后需要一定时间刺激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因而服药时间宜在餐前半小时左右。例如:格列吡嗪(美吡达)、格列齐特(达美康)、格列喹酮(糖适平)等。
双胍类:在饭中或饭后服用。其作用机制是促进外周组织(如肌肉等)对葡萄糖的利用,抑制肝糖原异生和肠道对葡萄糖的摄取,从而使血糖降低,故该类药物对血糖正常者不起降糖作用,特别适宜于饮食控制效果不佳、体型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例如苯乙双胍(降糖灵)、二甲双胍(甲福明)。此类药物的降血糖作用与胰岛素的分泌无关,主要是通过促进机体组织对血液中的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减少葡萄糖在肠道内的吸收,抑制肝糖原转换成葡萄糖,对抗胰高血糖素等作用而降低血糖。由于此类药物胃肠道反应明显,所以应在吃饭时或饭后服用。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与第一口食物一起服用。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延迟和减少肠道对淀粉的分解消化和吸收来控制餐后血糖的升高幅度,对糖耐量异常及餐后血糖控制不好的患者尤其有效,用法是嚼碎后与第一口饭同服,若在餐前或餐后服用则疗效会大打折扣。例如:阿卡波糖(拜唐平)、伏格列波糖(倍欣)。
格列酮类:饭前15分钟或饭中服用。例如:曲格列酮、罗格列酮。此类药物又称胰岛素增敏剂,能增加骨骼肌、肝脏、脂肪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提高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率而发挥降低血糖的疗效。此类药物服用后发挥作用较快,药峰时间仅为1小时,所以饭前或饭中服用均可。
(摘自《大众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