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过快增长对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影响分析

2013-04-29 22:27陈茜
今日湖北·下旬刊 2013年9期

陈茜

摘 要 自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商业银行投放了大量信贷。信贷扩张有助于克服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但也可能会导致未来不良贷款增加。本文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对信贷扩张与不良贷款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应该如何降低信贷风险的建议。

关键词 信贷扩张 不良贷款率 动态面板模型

一、引言

从金融危机爆发开始,我国采取了宽松货币政策和4万亿投资计划,银行信贷规模迅速增长。大量信贷的投放造成了通货膨胀,2011年我国开始实施紧缩性货币政策。随着宏观调控的加码,不良贷款反弹的预期日趋强烈。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不良贷款余额为5265亿元,已经是连续六个季度反弹。贷款迅速增长是否将导致将来不良率地提高呢?基于此问题,本文对信贷扩张与不良贷款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分析。

二、文献综述

国外已有很多学者对信贷过快增长如何影响不良贷款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大多文章采用GMM方法建立动态面板模型进行研究。Salas(2002)和Jesus(2006)都以西班牙为研究对象,发现贷款增长与三年之后的不良率呈正相关。Foos (2010)以14个西方国家10000多家银行为样本,结果表明过去的贷款增长对贷款损失存在显著正向影响。Espinoza(2010)对GCC成员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滞后的信贷增长率系数显著。而这一问题在国内研究得明显不足。本文将采用GMM方法建立动态面板模型来研究国内银行的情况。

三、实证分析

本文样本为25家商业银行,研究区间为2000-2012年。不良率、贷款增长率来源于Bankscope数据库及银行年报。由于部分银行个别年份数据缺失,本文采用非平衡面板数据。参考Jesus and Gabriel(2006)的模型,本文采用如下方程:

NPLit=%ZNPLit-1+%]1LOANit-2+%]2LOANit-3+%]3LOANit-4+%[1GDPt+%[2GDPt-1+%[3RIRt+%[4RIRt-1+%`i+%^it

为了考查贷款增长率和不良贷款率之间的动态关系,在方程中加入了LOAN的多期滞后。如果这些变量系数为正且显著,则证明了贷款增长越迅速,未来的不良贷款就越严重。本文采用一步GMM估计,结果如下。除LOANit-4系数不显著以外,其余系数均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LOAN it-2符号为负,而LOANit-3符号为正,这表明滞后三期的贷款增长对当期不良贷款率存在正的显著影响,即贷款增长将会带来三年后不良贷款率的提高。此外,NPLit-1系数为正,实际GDP增长率的提高以及实际利率的下降,会带来不良贷款的下降(见表1)。

四、结论及建议

1、结论

(1)快速信贷增长和未来不良贷款之间存在滞后的正相关关系。尽管贷款增长的初始影响能够促使不良贷款率下降,但是从长期看,滞后三期的贷款增长率将导致未来不良率的提高。

(2)GDP增长率会对不良率产生负向影响,利率对不良贷款产生正向影响,经济增速的下降和央行加息带来不良率的提高。

2、建议

(1)银行管理部门应加强贷款高增长时期的信贷管理。如果银行只是追求信贷的高增长,而不能增加足够资源来进行信贷管理,新增贷款可能就无法得到合理地监督,这样未来可能会产生大量不良贷款。

(2)监管部门应重视信贷过快投放对银行系统稳定性造成的影响。使用一些审慎监管工具控制经济周期各个阶段的信贷投放量,避免过度借贷,以保持经济的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Salas V, Saurina J. Credit Risk in Two Institutional Regimes: Spanish Commercial and Savings Banks [J]. Journal of Financial Services Research, 2002, 22(3): 203-224.

[2]Jesus S, Gabriel J. Credit Cycles, Credit Risk, and Prudential Regulation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entral Banking, 2006,65-98.

[3]Foos D, Norden L, Weber M. Loan Growth and Riskiness of Banks [J]. 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 2010, 34(12): 2929-2940.

[4]Espinoza R, Prasad A. Nonperforming Loans in the GCC Banking System and their Macroeconomic Effects [J]. IMF Working Papers, 2010: 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