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新品种玉稻518产量结构分析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2013-04-29 00:44李习军唐振海刘贺梅
农家参谋·种业大观 2013年9期
关键词:通径粒数结实率

李习军 唐振海 刘贺梅

玉稻518是河南省新乡市农科院与河南师范大学共同培育的水稻新品种,2012年6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属中熟常规粳稻类型,熟期适中,高产稳产、品质优、抗性强,适宜在黄淮粳稻区种植。在2009~2010年河南省区试中,平均产量8821.5千克/公顷,较对照豫粳6号增产16.8%,达极显著水平。该品种大面积示范单产9750千克/公顷左右。本文通过对该品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分析,了解各因素间的内在联系并探讨其增产途径,为进一步扩大应用面积,充分发挥该品种的增产增效潜力提供科学依据。

一、材料与方法

试验材料取自河南省水稻品种区域试验汇总结果资料,选出具有代表性的22个点次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试验要求按照河南省水稻品种区域试验实施方案进行,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小区面积13.3平方米,成熟时每小区随机抽样考查有效穗、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每小区全部收获计产。统计分析采用DP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1]。

二、结果与分析

1.各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异分析。由表1(见下图)可以看出,玉稻518产量及其主要构成因素在不同生态点呈现不同幅度的变化。实收产量的变异系数为11.22%,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产量构成因素中,有效穗和每穗总粒数的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14.28%和12.21%;而结实率和千粒重的变异系数相对较小,分别为7.33%和6.75%。说明栽培管理措施、环境条件等外部因素对有效穗和每穗总粒数的影响相对较大,而对结实率和千粒重的影响相对较小。

2.产量构成因素间的相关分析。由表2(见下图)可以看出,玉稻518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相关系数大小依次为每穗总粒数(0.5726)、结实率(0.3829)、有效穗(-0.1855)、千粒重(-0.1300),其中,产量与每穗总粒数间呈显著相关,表明在产量构成因素中,每穗总粒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在产量各构成因素中,每穗总粒数与有效穗、结实率、千粒重之间呈负向相关,且与有效穗呈显著负相关;有效穗与千粒重呈显著负相关;说明随着有效穗的增加,每穗总粒数和千粒重会显著降低。所以,要实现该品种的高产,应主攻每穗总粒数、提高结实率,同时使产量构成因素之间彼此协调发展,以充分发挥各因素的最大效应。

3.产量构成的通径分析。为进一步揭示产量各构成因素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其对产量的直接与间接作用,对产量构成进行通径分析。由表3(见下图)可以看出,每穗总粒数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最大(0.9214),再次证明其是影响产量的最重要因素;其次是结实率的直接通径系数(0.5032)相对较大,从而可以适当增加每穗总粒数,同时提高结实率以达到高产的目的。此外,有效穗和千粒重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较小,但它们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均为正值。中国稻作学[2]的研究表明,在水稻产量构成因素中,千粒重比较稳定,主要是千粒重是品种的自身固有特性,受栽培条件和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小。因此,在保证一定量的有效穗条件下,增加每穗总粒数,同时提高结实率是该品种获得高产的关键。

三、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玉稻518在河南沿黄稻区作麦茬稻种植全生育期156天左右,根系发达,株型较紧凑,分蘖较强,株高101.1厘米,茎秆粗壮,剑叶短、宽、挺,叶色稍深,穗长16.7厘米,穗粒结构较协调,熟色佳,是一个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等综合性状较好的水稻品种。根据以上分析结果,玉稻518高产栽培应以提高每穗总粒数为主,同时兼顾结实率和有效穗。其栽培管理上应重点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1.适时播种,培育带蘖壮秧。沿黄稻区作麦茬稻栽培,4月底至5月初播种,豫南“籼改粳”地区可推迟到5月中下旬播种;湿润育秧,秧田播种量控制在450千克/公顷左右,秧田与大田比例1∶10,播种前浸种催芽,做到稀播匀播;秧龄控制在35天左右;播种前施150千克/公顷磷酸二铵作为底肥,在二叶一心时施尿素75千克/公顷,移栽前一周前再施尿素75千克/公顷作“送嫁肥”,做到移栽时带有二至三分蘖。

2.合理密植,插足基本苗 合理密植是调节秧苗群体与个体间矛盾的最有效措施之一[3]。根据玉稻518的特征特性以及田块地力水平,中等肥力田块栽插规格为13厘米×25厘米,高肥力田块株行距可增大至13.3厘米×30厘米,每穴3~4苗。插植应做到浅插、匀栽。

3.科学肥水管理,及时防治病虫害

施肥本着前重中轻后补的原则,总施肥量折合纯氮255千克/公顷,以基蘖肥与穗肥比例为6∶4为宜。在施足底肥的基础上,并配施磷、锌等微肥,追肥以尿素为主。早施重施分蘖肥,结合浅水促早发快发,提高穗数,重施促花肥,巧施保花肥,以达到穗大粒多的目的。

水浆管理做到:薄水栽秧;前期浅水勤灌促苗早发快发,够苗适当晾田;孕穗抽穗保持水层;灌浆成熟期浅水湿润交替,切忌大水长期浸泡;收割前7天左右停水。

及时做好稻飞虱、二化螟、稻纵卷叶螟以及纹枯病等的防治。成熟后,及时收获,晾晒入库。

参考文献

[1]唐启义,冯明光.实用统计分析及其DPS数据处理系统[M].科学出版社,2002:294-311

[2]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稻作学[M].农业出版社,1986:235-236

[3]吴茂力,吴万义,匡应龙.水稻品种绵香576产量结构分析及其高产栽培技术[J].种子,2010,12(29):108-109

作者简介

李习军,1976年10月,男,汉族,硕士,河南延津县,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水稻栽培技术研究与品种转化工作。

猜你喜欢
通径粒数结实率
抽吸参数对电加热卷烟气溶胶粒数和粒径的影响
牡丹江市气象因子与PM2.5浓度影响通径分析
新型全自动气动通径机设计要点探究
小麦穗顶部和基部小穗结实粒数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气动通径机设计及使用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籼稻两用核不育系异交结实率与花器官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甘蓝型高角粒油菜不同部位角粒数差异研究
利用野栽杂交分离群体定位水稻结实率QTLs
不同品种油用型牡丹的光合与生理特性及其与结实率的相关性分析
新型钢管气动通径机的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