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氧树脂在现代化建设中已成为一种不可缺少的化工材料,它应用于国民经济、国防建设的各个部门。历年来全国环氧树脂应用技术学会,在各届技术交流会、学会年会、刊物上都发表过极有价值的论文、总结、信息。使环氧树脂的生产、科研、应用各个环节有机联系成为一个“环氧树脂体系”。要从环氧树脂体系的发展来考虑问题,提出“创品牌”使之“高纯化、系列化、精细化、专用化、高功能化和配套化”的发展方向。
上述方向是在对环氧树脂生产、科研、应用现状的总结基础上提出的。但是目前我国双酚A型环氧树脂受国标命名的限制,大多按统一命名,没能创出自己的品牌。对于国家标准:GB13657-92、GB1630-89早已有所探讨,但没能引起有关主管的注意,使一批用量大、用途广、经济效益显著的双酚A型环氧树脂处于“无标准”状况。例如:E-51、E-44、E-42、E-20、E-12等“E型”命名的牌号充满环氧树脂市场。严格讲来,由于GB13657-92的发布同时宣布“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学工业部标准HG-2-741-72《E型环氧树脂》作废”。既然《E型》已作废,为什么市场上还到处有《E型》树脂呢?参考资料中已对国标命名的不合理作过有益的探讨。本文针对在执行国标中发现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一、指标的覆盖性
国标EP01441-310指标(暂不考虑其命名的正确性),不能完全覆盖部标E-51指标。EP01441-310其黏度范围为6-26Pa.S(25℃),而E-51按GB12007.4测得其转筒黏度大约在3-10Pa.S(25℃),根据E-51黏度数据积累,符合国标黏度的仅占50%左右,其余在3-5Pa.S范围内。可见EP01441-310与E-51不是同一产品!已有用户反映选用EP01441-310与原用E-51时应用结果不一样,影响了用户的适用性。另外,原部标E-51黏度为5-10Pa.S,测试温度为40℃;国标黏度为6-26Pa.S,测试温度为25℃。黏度高,测试温度反而低,故分析时恒温时间长不利于分析。在黏度的测试方法上也没明确使用哪一型号的转子,测出的结果不一,也引起生产厂家和用户在验收上的矛盾。
二、易皂化氯
部标氯离子为容量分析,而国标为仪器分析。国标分析因在烧杯中溶解样品,不易摇动,溶解时间长,除仪器开机准备、电极浸泡处理外,样品混合物静置需2小时,然后进行滴定,滴定完毕需作图,量取数据后再计算,不但分析周期长,而且接触的试剂毒性大。
三、环氧当量
测定环氧当量的标准溶液为高氯酸冰乙酸溶液,分析时溶解样品的溶剂仍为冰乙酸。冰乙酸结晶点为15℃,当室温低于15℃时:1、溶剂结晶无法溶解样品;2、标准滴定溶液要在滴定仪中结晶就无法滴定。这样分析室温度必需控制大于15℃,可采取安装空调、热水汀来解决,但能源费用大大提高,分析成本增大。
四、毒性问题
原部标准分析项目氯离子、环氧值测定时溶剂均为单一溶剂丙酮,其毒性为低毒。国标分析项目环氧当量、易皂化氯、无机氯测定时溶剂为三氯甲烷、冰乙酸、溴化四乙胺、乙二醇单丁醚、甲乙酮,它们的毒性都比丙酮高。由此可见,国标分析环境差、毒性大,对分析人员身心健康影响大。
五、成本
部标分析溶剂为丙酮,每批树脂分析耗试剂费用为1.98元,而国标分析溶剂有三氯甲烷、冰乙酸、溴化四乙胺、乙二醇单丁醚、甲乙酮等,故分析费用大大上升达14.18元/次。为改善分析环境,需一次投入通风柜;为解决恒温,需安装空调或热水汀;设备及能源投入也使分析费用增加。
六、不同工艺方法生产的“同一牌号”|色谱分析
“同一牌号”的产品,用不同工艺方法生产,色谱分析结果显示出峰情况大不相同。
由上问题可知,目前的国标存在的问题很多,从市场经济的角度出发应予以修订,以利于各厂创出自己的品牌、创出专用树脂。从保护知识产权的角度看,各生产厂都有自己的诀窍,自己的工艺特点,应该予以自己产品以特定的命名。为此制订出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标准。以求创出各企业的品牌、名牌,以满足不同行业的专用或专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