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叫卖里的似水年华

2013-04-29 18:06张雪
文化产业 2013年11期
关键词:京韵网子胡同

张雪

一种纯粹民间的市井风情

正在悄然消失的京腔京韵

曾经神韵鲜活的吆喝

老北京游商小贩走街串巷的叫卖

绘成昨日京城胡同小巷里的民生画卷

于繁华深处 聆听这座古老城池的心跳

世事变迁 今昔异然……

“甜蒜豆汁儿麻豆腐,糖麻花、米麻花,芝麻酱烧饼加焦圈儿——”手扶在耳朵后,头稍上扬,这段原汁原味的老北京早点叫卖来自82岁的崔燕民老人。除了这段儿,老人会的叫卖还有许多。

八旬老人为何对老北京叫卖情有独钟呢?

叫卖,简单来说就是边吆喝边卖货物,用以招揽买主。叫卖是世界上最早的广告形式。如今大家走在街上,经常能听到各商家在扩音器中播放的宣传词、广告语,有些地方是一遍一遍地重复,声音还都不小。而在过去,商贩们都是沿街叫卖和吆喝,来招揽生意。

历经几千年的演变,叫卖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现象,以老北京叫卖为例,那时的商人在胡同、街巷等为推销商品(或服务)边走边吆喝,叫卖声高亢、有韵味、好懂耐听。老北京的风土人情,是叫卖产生的摇篮。而且,“老北京叫卖”还作为一项民俗,在2007年被列入了《第二批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寻找叫卖传人

故事开头这位八旬叫卖老翁名叫崔燕民,家住北京望京西园一区,他希望,在他有生之年能将手上绝活传给下一代,却苦于寻找未果。

老人出生于1931年,今年82岁,满族人,从小在安定门内方家胡同长大。为维持生计11岁开始“吆喝”走街串巷,至今能表演至少150种老北京叫卖声。

“打梳头油、买网子啊,买刮头篦子、买拢梳”,崔老见到记者,随即从家里小库房拿出各种叫卖道具开始“吆喝”。据崔老介绍,在他孩童时代,他就开始卖臭豆腐、冰棍、西瓜、报纸、烟卷儿等货品,包括日用品、食品、金银首饰。那时候,由于胡同庭院深,每家每户大门紧闭,商贩们只能挑着扁担、背着箩筐上门“吆喝”买卖。

“想把东西卖出去,你得有一套本事。我的吆喝曲调是一路自己琢磨过来的,干这行不研究点特色吆喝声的话买卖不好做。开始的时候喊的声儿不对,吆喝的字头也不对。人家听着不顺耳不舒服不惹人家喜爱。自个儿得动脑筋。”

“卖报,号外,号外,看新闻啊,火车上房喽。喊这个就是招引看报的人听见有新闻他必定要买,实际上,这是我编造的。”

要引起别人注意,光凭嗓子吆喝还不够。很多买卖都有自己叫卖的家伙儿事儿,拨浪鼓、铜铃铛、惊闺叶……崔燕民一件件摆弄着。

“那个社会妇女早上起来都梳头。用梳头油、雪花膏,还有刨花泡水,抿这头发。它那不是粘的吗,头发一抿上就不散了。就打这个。买梳头油打网子,买网子,买梳头油,买拢子,买篦子,买红头绳儿嘞。”

每唱一段,崔燕民都能讲出这段吆喝背后,当时的风俗,那段历史的细节。而这也是老北京叫卖留下的最鲜活的部分。

如今,也有人在进行老北京叫卖的表演,但是,真正走街串巷,做过小生意,叫卖过的老人都年事已高,有些已经

去世。他们中,有人会上百段的叫卖,但没有人能把这些都传承下来。

年过八旬的崔燕民老人几年前就想找一个传人,却一直处在失望之中。他有一个疑问说难道“老北京叫卖”这一民俗文化,以后只能在博物馆里欣赏到了么?

步入老年后,他参加各种民俗活动,和之前的叫卖大王和叫卖真人沟通交流,切磋手艺。“如今会叫卖的老人越来越少,这种老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绝对不能失传。”

目前,老人手头有许多关于北京叫卖的资料,但由于年龄大等原因,缺乏精力整理。他希望有对这项技艺感兴趣的年轻人能加入叫卖文化传承队伍中来,“如果有经济上的支持,我将创办燕春社,组织叫卖表演文化,和年轻人一起圆梦老北京本土文化”。

消失的京腔京韵

国庆假期,已经退休多年的84岁的杨长和可没闲着。他带上叫卖的家伙儿事儿,穿上一身行头,到北京南锣鼓巷、陶然亭公园给游客们表演起老北京叫卖。84岁的杨长和也是一位老买卖人,他说他会的叫卖过百段。

“换底,修理缸种锅,锔锅锔缸锅。特别有勇气那个感觉。”

和崔燕民一样,在每段叫卖后,杨长和也都会讲出一段故事。

“这是什么?葫芦,吆喝着很简单,大串糖葫芦。多少钱一串那时候?也就是三两毛钱一大串。多大呢?一米多高。”

杨长和曾经录制过一个视频资料,解释和演绎一套民俗画作资料上的民俗内容。他说,文字画面整理完了,但那是死的,没人能说,能唱出来。

北京语言大学曾永人进行过一个关于北京商业叫卖的研究项目,研究者称,在进行叫卖表演的艺人里,这些真正自己叫卖过的老人在北京已经很少了。曾永人说,老人自己叫卖过有很多的典故。他并不是仅仅去唱这一段,他对整个当时的情况,比如说叫卖人拿什么东西,穿什么衣服,大概什么档次的人,这个东西的做法啊,这个东西有什么样的受众等等都了解得很详细,这种人不会超过5个了。

猜你喜欢
京韵网子胡同
蜻蜓和网子
捞月亮
筝曲《醉京斓》中京韵的演奏表现
如何抓住京剧艺术中的“京韵”
光阴,在胡同中流逝
最不像胡同的胡同
Preserving and Honoring Beijing’s Hutongs
胡同凶案
探究黄梅戏王少舫“王派”演唱艺术
关注发展需求,创新“班班有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