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淑霞
引言: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做数学学习的主人,面对这一新的数学学习方式,我们教师要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努力创设恰当的数学教学情境,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上动脑筋、下功夫,让学生热爱数学、去想象,使他们在浓厚的兴趣中认识新知,掌握技巧。
一、创设数学教学情境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通过创设问题悬念、新奇的教学情境,能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燃起他们对知识追求的热情,驱使他们积极思考,从而增强他们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和积极性,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高,气氛就活跃,我们的课堂教学就会有良好的开端。
(二)有利于启发积极思维,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潜力
创设问题情境,符合科学研究的科学思维,通过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训练,能使他们思维得以提高,我们创设的教学情境往往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生产实践和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息息相关,通过对问题的解决,使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关注社会决策的能力有很大提高。
(三)有利于适时、和谐地进行思想教育
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除了知识、技能目标外,更加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而教师在进行这方面的实施又显得办法不多,用传统的讲述法宣扬思想教育,更是显得手段单一、教条,无法吸引学生,如果我们适时用图片、故事、录像等来创设情境,能在不知不觉、轻松和谐的环境中进行思想教育。
(四)有利于预防和矫正学生的认知缺陷,强化反馈信息
学习者学习新知识是在原有自身经验的基础上,与环境相互作用逐渐建构的,而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往往是错误的、模糊的、肤浅的,并且这种经验知识十分顽固,不易改变。传统的讲授法成了生硬的说教,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当然不能构建新的知识。如果我们创设一定的情境,将新的知识放入一定的情境之中,通过学生解决这样的矛盾问题来建构新的知识,效果则会好很多。
二、创设教学情境的策略
(一)设置活动型情境。在建立函数概念时,可设计这样的学习情境:利用星期天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各自去市场调查某种商品的出售情况。提出两个要求:
(1)了解一种商品的单价,并记下至少两组的数量与金额;(2)分析在出售过程中单价、数量与金额之间有什么变化规律?
然后在第二次的数学课上将同学们的调查结果进行展示、分析,引导学生得到常量和变量的概念,进一步利用这种对应关系概括出函数的概念。这样,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函数概念并不抽象。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积极性。
(二)设置问题型情境。设置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或悬念,能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我们应该有意识的把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数学化,使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逐步具备在日常生活中和社会生活中运用数学的“本领”使他们认识到“数学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处处离不开数学,要培养他们养成事事、时时、处处运用数学知识的习惯,调动他们主动学习数学,创新性运用数学的积极性。在教学有理数的乘方时,可设置这样的问题作为引入:有一张厚度是0.1毫米的纸,如果将它连续对折20次,会有多厚?请估算一下,如果将它连续对折30次,会有多厚?只要学好了今天的内容——有理数的乘方,你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
在教学“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时,可设计这样的问题:张师傅在搞大扫除时,不慎打破了一块圆形的镜子,只拣到一小块的残片,他想重新配制一块与原来一样的镜子,配制时找出圆心和半径,他感到很为难,你能帮他解决吗?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就能帮他解决這个问题了。
这些都离不开数学,这样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的问题不仅激发了学习兴趣,而且能提高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数学走向生活。
(三)设置故事型情境。爱听故事是每一个孩子的天性,用数学故事作为课堂的开头,最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也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有理数的乘方时,也可讲述这样的一个故事:古时候,在某个王国里有一位聪明的大臣,他发明了国际象棋,献给了国王。国王从此迷上了下棋,为了对聪明大臣表示感谢,国王答应满足这个大臣的一个要求。大臣说:“就在这个棋盘上放一些米粒吧,第一格放1粒米,第二格放2粒米,第三格放4粒米,然后是8粒米、16粒米、32粒米、……一直到第64格”。“你真傻,就要这么一点米粒?”国王哈哈大笑。大臣说:“我就怕您的国库里没有这么多米!”你认为国王的国库里有这么多米吗?教师告诉大家若满足大臣的要求,国王的国库里应有264-1粒米,以100粒/克计算,约为1844.67亿吨。
(四)设置信息型情境。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五)设置探究型情境。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罗杰斯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要形成一种使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设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以问题的发现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并由此推动学生主动探究、寻求解决问题方法的学习热情开展探究性学习有利于克服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的教学模式的弊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进取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什么是探究学习?所谓探究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问题:某公交公司业务员小林打算对该公司某条公交路线进行一次调查,已知从始发站到终点站,客车要依次停靠10个小站,请问客车从始发站到终点站一路上乘客总共可有多少种不同的乘车路线?
教师: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上述问题一经提出,教室一片哗然,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纷纷讨论起来,教师可趁机点拨:如果我们把行车路线画成线段,每个车站都看作线段上的点,那么问题的实质是什么呢?由此引出:“线段的条数与规律探究”于是教室里气氛更加活跃起来,学生们开始画图,互相讨论,纷纷投入到探究结论之中去了。
良好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对教师课堂教学的成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无限风光在课堂,当我们通过创设别出心裁的教学情境、艺术化的课堂教学携领我们的学生驰骋在数学广袤的原野上,从我们筑造的一道道风景线上分享学生的快乐与成功时,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为之努力、为之倾心呢……。
(作者单位:渭源县莲峰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