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置身山顶,可眺望远方;占据高位,是权倾四海;才艺高超,则出人头地……生活在尘世中的人,往往据有这样那样的“高处”,当我们面对所处的“高处”时,会有怎样的联想与期冀呢?
请结合你的生活阅历或生活体验,以“人在高处”为题,要求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阅读所给的文字,是不难看出写作时可选择的角度。登高远眺,有着“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身居显贵,切记“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成了社会名流影视明星,要想想“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三五天”……如此想来,可以选择的材料、能够表现的主题,切入点自然很多。
在构思表现的时候,如果能结合社会现状、人生感悟,从寻常的事件中看到问题的实质,在表情达意上,自然可以从中获益。带着人生体验作文,在选材表现的时候,结合到具体的事件,加上自己独到的观点来阐述,写出理想的文章,应该不是难事。
(例文一)
人在高处 程梦可
前几天,在网上看到一首诗《相遇》,诗文不长,全诗如下:“在楼梯/我低你一级/你高我一级/瞬间/有多少话语/都未说出/我仰头看你/在沉默中/擦身而过/听得见对方的呼吸/突然/有一句话要告诉你/回头一看/我高你一级/你低我一级。”
这是一首哲理诗,让我心动的是诗中描述的两个瞬间的感觉,一是抬头时“我低你一级/你高我一级”,二是回头时“我高你一级/你低我一级”。这样瞬间的感觉,在任何人的心理都能造成强烈的反差。同一个人,因为地位的不同,立足点不同,对人对己都有了不同的看法,也就产生了不同的感觉。是的,梯子本是双向的,但在许多人的眼里,它只是单向的,它给出的启示,仅限于高处,这对梯子来说是有失偏颇。梯子,是可上可下的,对人的生命历程来说,它只是一种“通过”的过程。而且,把人送到低处的意义一点不比把人送往高处轻。因此,才会有像“人生的价值在于不断攀登”“梯子的横档从来不是用来休息的,只是为了一只脚迈向更高的一格,另一只脚可以落一下脚”等格言。这样的格言也曾激励过多少像我们一样血气方刚的年轻人,让我们去奋斗,力争上游,朝着更高的目标不顾一切地前进。
但当你真正处于高处,却又不知下一步该怎么走。是继续攀登吗?那如果你一失足就有可能跌落谷底;是享受现状吗?那可能下一秒就有人捷足先登。还是像比尔·盖茨一样吧,用物质充实自己,成功之后,也继续保持良好的心态,捧着谦虚的品格、低调的态度去享受生活所带给他的一切,或许你也不会有“高处不胜寒”的无奈了。
曾经有一位参加高考的学生写道:“人类需要仰望星空,因为没有星空的照耀,我们的路不会有前方,但是在仰望星空的同时,也不能忘了脚踏实地,才可以用自己的每一个脚印折射出星空的绚丽。”
人在高处,毕竟只是一种短暂的停留,比这更重要的是人的心态,是保持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态,才是一种人生的自信。在高处,我们可以看到纷纷的背影,无数的脸谱,生出万千感慨,但最终我们要回到平地,平视我们所面对的一切!
(评点)
文章首先以诗歌《相遇》入题,开宗明义提出自己的观点:高处,抑或是低处,只是不同的时间和空间所处的位置罢了。作者以其细腻的笔触,分析人生境遇中的高低,然后提出人人皆知的“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旗帜鲜明地点名文意,高也罢低也罢,还是平视面对一切最好。
(例文二)
人在高处 章志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立身于泰山之巅,俯瞰大地。那种居高临下的壮志豪情溢于言表。人在高处,迎着呼啸的狂风,脚踏大地,俯瞰众生,感人生之渺茫,叹万物之虚无。
人在高处,是一种态度。人生短暂,生命可贵,每个人的命运与众不同。命运创造未来,态度决定一切。假如每时每刻,我们都站在高处看问题,看到的就不仅仅是表面,高屋建瓴,洞若观火,定然所向披靡、马到成功。始终坚信,自己是最棒的,并努力向顶峰攀登,那么到达巅峰后的第一次日出,将会成为你眼里一道亮丽的风景。
人在高处,是一种挑战。命运对于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我们都从一个相同高度的阶梯走。有的人一直在原地;有的人努力向前攀登;有的人不慌不忙地向前走;有的人一不小心,从高处掉了下来,又回到起点。三国时期,一代枭雄曹孟德当年还是一个小小的军官,从讨伐黄巾军开始,曹孟德一路联系十八路豪杰征董卓,白门楼前杀吕布,官渡火烧袁绍……终于,他荡平群雄,成为以汉朝丞相之名行使统治权力的霸主。做了丞相后,曹孟德不仅利用实权“挟天子以令诸侯”,更不忘享受从全国搜刮来的金银财宝美女贡品,甚至还想着东吴的大乔小乔,俨然成了历史上的第二个董卓。可见,人在高处,改变的不仅是一个人地位的高度,而且是欲望的高度。
人在高处,更是一种境界。人生在世,总免不了一波三折,不管是大风大浪还是鸡毛蒜皮,都应该以宽宏的胸怀,乐观的心态来对待,把眼光放高些,不要总停留在原处。
人在高处,别忘了身后的风吹雨打;人在高处,要放开你的眼光;人在高处,要记得欣赏人生最美的太阳。
(评点)
作者以杜甫的诗句入题,提出自己见解。文章从“态度”“挑战”“境界”三个角度,进行具体的分析和探讨,加之以曹操的事例,足以让读者感受到那些“在高处”的人不同的人生追求和精神境界,从而起到警示后人、提醒今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