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思想品德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3-04-29 21:04:36马海杰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2013年9期
关键词:因材施教课本思想品德

马海杰

摘要:初中思想品德课不仅是一门知识学科,而且是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学科,包含着丰富的创新内涵。创新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学生有无创新思维往往取决于教师是否有目的有意识的培养。任何模式化、规范化的教育都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教师能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训练,将对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起重大作用。

关键词:思想品德 创新思维能力

初中思想品德课不仅是一门知识学科,而且是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学科,包含着丰富的创新内涵。创新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学生有无创新思维往往取决于教师是否有目的有意识的培养。任何模式化、规范化的教育都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教师能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训练,将对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起重大作用。对此,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什么是创新思维

有人将其定义为:反映事物本质属性和内、外在有机的联系,具有新颖的广义模式的一种可以物化的高级思想、心理活动。

还有人将创新思维定义为:创新思维是指以新颖、独特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通过这种思维不仅能揭露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内部联系,而且在此基础上产生新颖、独创、具有明显社会意义的思维成果。

也有另一种说法:创新思维是指具有新颖性,能解决某一特定需要(目的)的思维过程及其功能。

无论有多少说法,但反映创新思维的本质是一样的。创新思维是人类创造力的核心和思维的最高级形式,是人类思维活动中最积极、最活跃和最富有成果的一种思维形式。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离不开知识的增长与发展,而知识的增长与发展又是创新思维的结果。所以,创新思维比之上述思维的其它形式,更能体现人的主观能动性。

创新思维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一般认为人们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切对创新成果起作用的思维活动,均可视为广义的创新思维。而狭义的创新思维则是指人们在创新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创新成果的思维活动,诸如灵感、直觉、顿悟等非逻辑思维形式。

二、初中生思想品德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1、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思维的独创性是创新思维的核心,没有思维的独创性,也就没有思维的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我们应把书本观点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进行创造性学习,思品课的内容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思考、分析。所以,在思品教学中应重视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联系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敢于想象,敢于创新,都必须与实际联系起来,才能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在现实的训练中,唤起学生丰富的想象,改善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实现认识能力的飞跃和突破,让他们的创新思维更符合现实。

2、在政治教育资源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所谓教育资源,是指凡是支持教育活动开展、解决教学问题所需要的各种客观条件。具体来说,就是教材及其他文本资源、实物资源、现代媒体资源、社会信息资源、人际与情感资源等,都可以為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地开展提供必要的支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提出的任何有价值的,能够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都是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的结果,政治课本在编排形式上充分运用了多种教育资源。政治课教学对课本资源利用的创新就是要对教学内容的生活化理解和生活化讲授上。教师无论是备课还是讲课,必须紧密联系社会现实、学生生活实际,充分吸取包含政治知识的文学、艺术作品来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借用成语、名言警句、比喻等来解释教材内容,加深对教材的理解。采用投影仪、电脑、录音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优化课堂结构,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思维。

3、在普遍和特殊的统一中培养学生求同、求异思维

班级授课制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将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它的公平和效率是公认的。但创新人才的培养要求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正确处理教学中个体差异的教学原则和策略,它与班级课堂教学在通常情况下被认为是矛盾的,理由是因材施教是以牺牲效率为代价,而能否做到两者的统一,是课堂教学需要创新的主要方面。事实上,在班级课堂教学中能够做到因材施教才是创新的重要表现。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处理好普遍和特殊的关系。要尽可能地了解学生的每一个体、并在此基础上,研究教学内容与学生状况的最佳结合形式。如:鼓励学生采用点线联系法、归纳法、图示法、比较和分解法等记忆方法,学习课本内容,教师搜集整理个体记忆方法,总结出适合学生实际的科学记忆方法传授给学生。这种从学生个别中来,再回到学生中去的教学形式,既培养了学生求异求同思维,又提高了课堂效率。

4、在知识的迁移、转化过程中培养学生灵活应用思维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一个真正的教师指点给学生的,不足己投入千百年劳动的现成的大厦,而是促使他去做砌砖的工作,同他一起来建造的大厦,教他建设。”这里“建造大厦”的过程,就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迁移、转化的创造性过程。学生是我们教育活动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把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两步:第一步从课本中的材料入手,指导学生学习课本基本理论知识,这是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第二步运用已学好的基本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这是一个由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采取快速抢答、分析认识历史事实、社会现实、国际国内的热点、写小论文等形式,引导学生将课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认识观点。既能懂得理论观点的内涵,又能得心应手地应用理论知识,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

猜你喜欢
因材施教课本思想品德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新教育(2018年8期)2018-08-29 00:53:10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新课程研究(2016年2期)2016-12-01 05:53:16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解题技巧
学周刊(2016年26期)2016-09-08 09:03:44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