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网络资源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利用

2013-04-29 21:04王熙伟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2013年9期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内容探究

王熙伟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的课堂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巨变不仅体现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上,更重要的是课堂教学模式也发生了或正发生着一场革命。特别是语文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演播式教学正向网络化教学发展。网络,更为传统的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力量,为语文教学开创了一片新天地。因此,如何科学、有效地开展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以多媒体网络为支撑,使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优势互补。利用网络资源,创新语文教学模式,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关键词:网络资源 语文教学

一、丰富语文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能主动、愉快地学习,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而网络教学以独特的优势在这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教师讲学生记的固定模式,具有超时空限定的特点,实时传输视频、音频、文本等多媒体信息功能,能实现网上多媒体信息传递和信息资源共享,有利于师生的分层导学、交流合作、协作学习,优化学习资源,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刺激,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引导学生向预定教学目标前进,为教师组织多种教学形式提供了方便。

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可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多媒体网络形式开展课堂教学。如:在《秋魂》的教学中,文中所描写、歌颂的“秋实”、“秋色”、“秋味”、“秋风”、“秋叶”、“秋土”、“秋景”,与学生脑海中的秋天是否一样。而大多数文人笔下的秋天的肃杀、凄凉的景象也会给学生留下一定的印象。而这些光靠教师口头说说,学生是领会不了的。教师通过网络收集这些内容的图片或音乐风光片,再将它们通过多媒体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自己从听觉、视觉角度去体会作者笔下“秋”之韵、“秋”之美。教师只需在欣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启发学生对“秋魂”的理解,了解文章的主旨即可。而在教学《敬畏生命》这一课时,我了解到有些学生不重视生命,动不动就说“不想活了”之类的话。为此我设计、制作了一个以《敬畏生命》为主题的个人网站,除了与课文有关的内容外,还包含了“胚胎发育”——人的生命形成的过程(可让学生自己体会到生命的来之不易);一段树木成长过程的FLASH动画(可让学生从动画中感悟到生命成长的艰难);有关学生自杀的新闻材料。课上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入网站学习,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或自己查找信息)进行个别化和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并利用信息技术完成任务。最后,师生再一起进行学习评价、反馈。这堂课的学习,不但让学生学习了课文的内容,也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真正知道为什么应该“敬畏”生命。

这两个教学设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和个别化都得到了较大的体现,这样的教学氛围十分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同样,教师通过整合的任务,发挥了自己的主导作用,以各种形式、多种手段丰富了教学内容,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让学生学得更轻松,对所学内容掌握得更好。

二、创建新颖的教学结构,激励学生自主学习

我们知道,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建构“主导—主体”教学结构。把信息技术融入语文课教学,我们可充分发挥多媒体认知功能作用、自主探究、交流协作、创新工具等功能,创新教学结构,运用“主导—主体”理念,采用“情境—探究”、“资源利用—主题探究—合作学习”基本模式,再结合传统的教学方法,演译出灵活多样的方式,如讲—演示—讨论—试作—交流;观察思考—范例激趣—自主探究—创新实践;设疑—练习—演示—总结—创新;加上按兴趣重组学习小组,多向反馈,培养合作精神,人机对话,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发挥创造性等有效地培养学生自己学习意识,习惯和能力。

三、创造学习情境,提高学习质量

利用网络教学这一新型的教学方式。可借助虚拟的网络,化抽象为具体,变理性为感性,使语文课教学发生了质的飞跃,它丰富的形象、艳丽的色彩、呈现客观事物的时间顺序、结构和运动形式、自然风光、事件场面等主动展现出来,还能对运动的声音、制作流程加以记录和重放,使老师演示、讲授融为一体,重难点迎刃而解。语文课也从单纯语文知识讲授进入到培养学生具有良好语文信息素养的广阔境界,有效地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让学生通过视听等直观功能,形象地把握教学内容。感性的理解问题。

例如初中语文《枣核》一课用多媒体和网络,采取创设情境——合作探究——自主探究的基本模式,创新了课堂教学结构。

1.创设情境:(主页面上以〈月之故乡〉的音乐为主,穿插表达展现祖国壮美河山的图片)预备铃响后学生进入主页面欣赏。教师提问:我想了解一下,我们在座的同学,有哪些或者因为探亲、旅游等原因而离开过家的?离开家后,时间稍长一点,会有什么感受?你会用什么方式表达这种感受?现在,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如果一个人离开家乡很久,又很远,时间的流逝、高山大河的阻隔,他,还会有这种思乡之情吗?----这,就是萧乾先生在《枣核》里所要告诉我们的。让我们一起,以探究者的身份走近《枣核》。我们看看这位老人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的。他做了些什么?老人何以这样不辞辛苦,不嫌麻烦?[进入公共讨论区,发表你的看法]在《月之故乡》的音乐声中齐读课文,思考后进入公共讨论区发布,交流大家的答案,将学生在公共讨论区的问题分析整理,发布在小组聊天室的主题上。

2.合作探究。教師启发:课前老师布置了作业:假如你是老师,在教《枣核》时,你会让学生首先了解什么?请你以老师的角度设计一个问题。老师将大家的问题进行了整合,请大家进入合作探究页面,这里有五个专题讨论区,请大家结合对文章和背景资料的思考,将你的思考发表在专题讨论区。浏览课文与背景资料,在专题讨论区发表、交流对专题的探讨,展示自己的成果。

综上所述,灵活运用运用“网络教学”,确实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充分体现“寓教于乐”的思想,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和培养各种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积极探索,努力寻求现代教育技术与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最佳结合点,以促进教学过程的最优化,从而更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益。

猜你喜欢
多媒体教学内容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多媒体达人炼成记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