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娜
对他和他的分布式能源事业早有耳闻。
他是令人多有猜测的高干子弟,未曾得到过父辈的荫蔽,却血脉传承了老一辈革命家的理想情怀;
在中国,他最早提出“智慧能源”理念,这在业界学者看来具有高屋建瓴的前瞻性与先驱性,但也有更多人将之视为不可实现的“乌邦托”……
而他始终不计代价的苦苦坚守,以开创者的胸襟与胆识多方奔走呼吁;
哪怕在现实诸多体制困局牵绊下走的头破血流,也要以“星星之火”的决心与行动,建立视之为信仰的“能源井冈山”,十五年来未曾动摇……笔者看来,他甚至理想主义的不像个商人;
他很健谈,但很淡然,透着一种曾经沧海,矢志不渝的坚强;
他的不张扬,绝不是谦虚,是历经磨砺仍胸怀爱国热忱的一份坚守;
他就是冯江华,北京恩耐特分布式能源技术有限公司董事、总裁。
孤独的拓荒人
2011年11月,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四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发展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鼓励发展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并拟在十二五期间建设1000个左右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和5000万千瓦装机容量的目标。看起来,政策的破冰让分布式能源即将迎来一个更好的时代,“对市场震动太大了!”这对在这个行业艰难摸索十多年的冯江华来说无疑是振奋的。
十多年前,冯江华在参与国外企业的电力项目开发时,开始接触天然气分布式能源。“这真是个非常先进的东西。当时还没有‘新能源这一概念,美国能源部做了西部五个区的能源规划,实际是综合能源规划(Comprehensive Energy Plan),结果非常漂亮,传统能源基本各管一摊,通过系统规划、综合平衡、系统工程,可以科学的测算出节能多少减排多少。”一提到分布式能源,冯江华就滔滔不绝。这些年,他几乎逢人就推荐。
2002年,冯江华在北京成立了恩耐特,开始在国内专门从事天然气冷热电三联供技术(CCHP)的相关业务。“我们在借鉴美国经验基础上进行创新开发,目前我们的自主技术被称为智慧能源系统(District Smart Energy System)。”
提高能效是分布式能源显而易见的好处。中国的天然气需求不断增长,但负荷时间分布不均,冬夏峰谷差别很大。分布式能源为平衡天然气需求提供了一种可能,在为天然气调峰的同时还可为电网调峰,同时由于可以自发自用,不需要再消耗电能制冷取暖,从而实现了节能。但是由于天然气价格较高,发电成本仍比用煤发电高很多,仅靠节能很难直接获得经济效益。也因此,恩耐特很多的优秀设计,最终因客户对前景不明朗宁愿选择传统方案而归于流产。
在这种情形下,恩耐特的主要资金来源一度依靠欧盟和世界银行的研究项目,在合作推动下,恩耐特做了很多诸如“能源公园”、“能源公社”、“能源一体化”、“区域智慧能源系统”等“乌托邦”设计。
如早在2004年的一次美国能源部与中国能源局交流会议上,冯江华提出在奥运村建立分布式能源公园(Energy Park)的建议,在该方案中展示了当今国际上最先进的分布式能源系统,方案中所采用的关键技术包括先进燃气轮机发电技术、热泵技术、太阳能光热技术、地热技术、先进蓄能技术以及分布式能源系统的集成技术等。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与地热)为主的可持续发展能源体系代表着绿色能源的未来;热泵技术将成为中低温的绿色能源有效利用的支撑技术;蓄能技术将在解决能源利用系统的不稳定、不连续的问题中起到关键的作用;而把天然气与太阳能等综合互补组成分布式供能系统,将是极具创新性的理念、代表着发电技术发展的一种新模式。用冯江华的话说“不用投十几个亿建太阳宫电厂,5个亿就可以解决整个奥运的能源问题。”该方案得到徐建中院士的支持,并与倪维斗、江亿、蔡睿贤三名院士联名给市政府建言,“当时也得到北京燃气集团出资50万的支持,用于做可行性报告,搞的非常红火,但种种原因最终还是被否掉了。后来我们又与瑞典环境科学院共同合作完成由欧盟资助的在北京亦庄开发区东区规划建设能源合作社(Energy Group)和能源公社(Energy Community)的研究课题。当我们向欧盟提出规划的能源系统是否需要符合国内当时的能源政策,欧盟的回答是可以设计出一个乌托邦式的系统,借以对中国能源政策产生一些影响,当然当时的开发区不可能接受这种全新的概念。” 冯江华顿了顿,不无惋惜地感叹。
以星星之火 建立能源井冈山
北京燃气集团调度指挥中心的CCHP项目是恩耐特的一次成功实践。北燃中心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全部冷、热负荷和大部分电负荷由CCHP系统供应,整套设备造价为2000万元。项目2003年建成,次年调试完毕正式投运。
据悉,如果不计设备投资折旧,这套系统每年能源消费上能为业主节省60多万元,但加上折旧则成本要比外购电热还高37万元/年。北京燃气集团希望CCHP系统能与北京市电网并网(主要是出于运行效率的考虑——夜间北燃中心用电量小,如不并网,发电机还需要在低负荷条件下运行,影响了设备的寿命和经济性。并网后CCHP系统在夜间可以停止发电,避免在低负荷下运行),但种种原因目前CCHP系统仍在与市电并列运行,并网问题至今尚未解决。
冯江华和他的公司经手的另一个项目是北京火车南站的CCHP项目。项目设计时,业主方铁道部门要求恩耐特做了并网运行方案。两年多过去了,尽管早已拿到了能源局的批文,这个项目还是没能并网,发电设备尚在闲置。
冯江华认为,分布式能源规模化发展的核心问题还是电力体制问题,主要阻力就在并网和上网环节。对此冯江华没少通过多种场合呼吁。
考虑到分布式并网成本问题,目前冯江华看来,在区域智慧能源系统技术下建设的区域电网和微电网,从安全性、建设成本上已可以达到很高水平,“大电网是唯一可靠的神话”是可以打破的。大电网与分布式能源和区域智慧能源系统的结合,才是电力系统的发展方向。“这将是针对现有能源系统的革命性变革。而要实现这一变革,一方面要试点先行,建立能源井冈山,同时通过各种协会机构的力量来影响改革者政策,通过顶层设计,在我国建立更加先进的能源管理体制和能源系统。丹麦曾经提出细胞构架(Cell Architecture)的概念,在一个能够容纳10-20万千瓦的配电网上建立独立电网,将可再生能源和用户不稳定性等问题先自行尽可能消化掉,然后跟电网形成互补关系。”
长期以来,由于政策不明朗、市场不成熟、管理者的不理解,恩耐特曾经在用大量时间、精力在不同场合进行政策的呼吁、市场的推动和对客户的科普教育,并不遗余力的在有关国家能源建设和改革的相关会议上大声疾呼,对国家相关政策的制定与修改起到很大推进作用。在谈及未来会不会有后来者在技术上超过恩耐特时,冯江华倒不以为然,说当初恩耐特这个公司成立的时候就有思想准备,现在经过这十多年的市场积累,已历练出一支有工程经验的队伍,有很好的技术积累。“我会一直坚持做下去,而且坚信分布式能源一定会引领中国未来的能源发展趋势,当然我更愿意做‘先驱,不是‘先烈。”冯江华自我调侃式的莞尔一笑,却让人信心顿增。
共和国之子的赤子情怀
一个商人一门心思考虑国家电力能源安全问题,不计成本的推广一项技术,一种理念,并时刻希望以己之力去解放一种思想,冲破一些桎梏,这在某些人看来犹如蚍蜉撼树,但在他却是一种决不放弃的理想,是不惧前路多荆棘的义无反顾。这在现代人淡化理想、远离高尚的今天,何尝不是一种纯粹与崇高?而这又饱含怎样的一种情怀呢?
对此我做了一番了解,冯江华是共和国的同龄人,出生在一个革命家庭。其父冯仲云曾是一名清华学子,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在东北大学任教授时,毅然加入抗战,成为与赵尚志、杨靖宇共同浴血奋战的东北抗联将军,也是游击队伍中唯一一位教授学者。
解放后,担任共和国第一届的水电部副部长,为我国的水电能源发展日夜忧叹,操劳到报病危还念念不忘为党工作和为人民服务的程度;在文化大革命的非常岁月,家庭的两代人被迫害,那时父亲曾对冯江华说,中国在核电技术方面是落后于苏联了,但我们国家也许能在受控热核反应的研究方面追上去,走在前面。而就在被四人帮关进监狱后,父亲最后一次带话要两本书:《毛选》和《核物理工程学》……正如冯江华所说,自己的父亲是一个可爱的理想主义者,平生有三大愿望:一是长江三峡;二是南水北调;三是受控核反应。今天,我国在长江三峡兴建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综合效益最广泛的水利水电工程,南水北调实现了,我们也已经建立起自己的核电站了,这一切的实现,包含老一辈革命家冯仲云的理想与追求。
冯江华很平淡地说自己的人生也是受父亲的影响,不看钱,就希望干些有意义的事出来,他说自己挺乐观,虽然曾经因父亲牵连受到过很多不公正的待遇,但依然坚信理想。谈起多年来积极从事能源发展的推进工作,而且也做成了一些事情,他很是欣慰。“不一定要什么大成功,追求的过程就是一切。”而今身为这个革命家庭的后代,冯江华怀着传承前辈理想的心愿,仍不计得失地为社会做着贡献。我也似乎找到了一个革命者后代、共和国同龄人那种深深爱国情怀的根源之所在。
“这个国家需要一些理想
主义”
谈及恩耐特所做的项目,据不完全估算,目前真正进入启动阶段的三联供项目在全国近200个项目中,恩奈特能占到20-30%的市场占有率。冯总说,目前公司的优势是做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根据每个项目的特殊性和综合性量身打造,抛弃传统的以热定电和以电定热的方式,以实现最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他说这些年来做项目最深切的体会是公司中“人”的重要,他对目前的团队非常满意,在他看来这一领域的人才更需要具备专业的实践经验、不竭的创造力以及能够贯穿整个项目的综合能力。
无意中谈及他平时最爱看的书,是关于经济和能源领域,最近他正在看用他的话说“很popular”的一本书《第三次工业革命》。在冯总看来书中所说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其实质就是分布式能源和网络,这与他早在十多年前的想法有着很多暗合,“恩耐特(Energy Net)的英文释义就是能源网络的概念,是要把能源和网络联系起来,其实就是所谓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对于这种前瞻性的暗合冯江华并不意外,这也是他这么多年辛苦奔波的执着所在。
“我们最终的目的是为了中国的能源安全。一方面我们要注意去开发资源和提供多种渠道的能源供应,另一方面要加强国内的能源管理,注意调整国内的能源结构,使之符合最安全、最环保的要求,这样才能建立真正科学、安全的能源系统。”冯江华如是说。
几个小时的聊天过后,对这位原先多有猜测的“高干子弟”,我似乎已有了更深层的理解。他的血脉中传承了父辈的理想,一步步地在努力着。他的小小的成功,不是一夜爆发一夜暴富;他的小小的快乐,在于对能源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我们是在夹缝中生存,但你还是要去倡导一些最先进的东西、趋势性的东西,这个国家需要一些理想主义者。”
也许这就是冯江华,愿将强烈的英雄情结藏在心里,而以一个普通人的姿态融入社会,没有寒暄和世故,胸承志向,坦诚淡然。
冯江华简介
教育背景:
1973—1977 吉林大学物理化学专业学士;
1982—1984 北伊利诺大学地球化学硕士学位;
1984—1887 北伊利诺大学地球化学完成博士学业。
工作经历:
1987至1990 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助理研究员;
1990至1993 美国南州国际公司,创始人、总经理,从中国大量进口化工产品;
1993至1995 UCO石油公司执行副总裁,向中国大量出口成品油;
1995至1997 美国Falcon公司副总裁,担任美国Sithe Energy, Illinova, Unocal 等公司的中国电力投资高级顾问;
1997至2002 Falcon与中信证劵公司合资的东方能源公司的总经理,开发天然气热电联产项目;
2003至2008 与北京首创集团合资的青岛龙泽燃气公司,担任副董事长,投资建设50万吨LPG地下储气库;
2002至今 与北京燃气集团合资的北京恩耐特分布能源技术有限公司,任董事、总经理,公司建设并运行管理了北京第一个
燃气冷热电三联供项目及北京其他首批三联供项目,现已成为中国燃气分布能源技术第一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