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视角下的“学以立德”

2013-04-29 00:44万雷高明成
中国集体经济·下 2013年9期
关键词:价值教育

万雷 高明成

摘要:中国的崛起和中华民族的复兴已是举世瞩目,但其中仍存在许多问题,而最突出的是在社会环境、经济市场等方面缺乏健康的道德基础。面对中国社会和经济道德基础缺失的普遍性和严重性,我们不仅应当深入揭示道德基础缺失的根源,还应该加强人们对道德重要性的认识。

关键词:学以立德;教育;价值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胡锦涛同志提出“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创业”。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成为加强党和国家的建设的重要任务。新中国成立至今,60多年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为中国教育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机会。在这些年里,中国的教育事业得以实现了历史性的重大发展与飞跃。全国性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使中国文盲率大幅下降;加强农民工子女教育的扶持和贫困学生的资助力度;大众化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等使教育资源最大可能地平均分配。不可否认,中国已由刚解放时期的文盲大国转变为教育大国,实现了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成功转型。但凡事有利必有弊,这种大众化教育体制下出来的人才是否能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坚实基础呢?

中国提出了“教育公平”这一观点,其本质是“将教育无法控制的那部分变量排除后,只考虑教育体系自身的变量对学习成绩所造成的影响是平等的”。的确,近年来政府的一系列政策,如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改革招生和考试制度、扩大高校招生名额、加强成人再教育力度等,这些无一不诠释着教育公平原则。但正如工业革命给英国人带来的苦恼一样,虽然资源多了,人们却发现冰冷的机器制造远没有带着汗水的手工制品精细和舒适。同理,在大规模提高人口素质的同时,政府却相对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东西——人们的品德。虽然中国在进入世贸以后开始关注品德教育,但是社会上出现的道德缺失、奢靡之风、拜金主义等已经显现。国家以“批量化生产”大学生提高全民文化水平,学校则以扩招来提升知名度和财政收入。而这一切却又将单纯的教育在无形之中经营成了谋取利益的工具,以至于让社会对当代大学生的认可度由先前的天之骄子下降为现在的廉价劳动力。是因为人才多了吗?并不是,恰恰相反,如今的中国对人才的需求相比70、80年代更多。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妨把70、80、00三个年代的大学生当做商品来进行分析对比。在马克思的资本论中指出,“商品的两个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使用价值自然就是指学习的知识、掌握的技术等“智”的方面。当然使用价值必须通过交换才能进入消费领域,也就是说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中国劳动者必须出让自己的“智”才能被市场认同,才能成为一件有用的“商品”。相比70、80年代的大学生,00年代的使用价值无疑是得到了提升的。那为什么作为“商品”得到的社会认可一代不如一代呢?许多大学生无法想通为什么辛辛苦苦读出来了却得不到相对应的工作岗位,甚至发现自己的工资还不如专科学生的工资高。这畸形现状的原因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只是决定商品是否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只有被需求才能被市场认可。打个比方,假设你是学习外语的,现在一企业需要一名管理人员,你确实占有使用价值,但不是企业所需要的,所以你的使用价值不可能与企业交换从而进入消费领域,也就是说不会得到企业的认可。真正决定商品价格的却是商品的另一属性——价值。

“价值这种共同东西不可能是商品的几何的、物理的、化学的或其他的天然属性。”那么作为人,如果撇开相貌的优点、体型的差异、知识的多少、先天的性格等,那么剩下的也就只有他的内在属性——品德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品德,人的价值就在于品德。马克思有句很著名的话,“凡是有某种关系存在的地方,这种关系都是为我而存在的”。人的价值是人在社会中与他人的实践而构建的“为我而存在”的关系。在这种实践活动中,一个人的品德、修养是他们最有效的实践方法。这些品德被包含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

既然了解了人的价值是什么,那么我们回到商品这个视角下。商品的内在属性是价值并在交换中按价值形成一定的比例,越高的价值比例越大。“使用价值是商品的天然属性,这种属性不仅商品有,许多物品也有。价值则不然,这种社会属性只有商品才有。”让我们再次对比三个年代的学生。我们从他们小学立志语中可以窥见一二:70年代,“我要成为解放军,保卫国家,服务人民”;80年代,“我要成为科学家,报效祖国,强大中国”;00年代,“我要成为大老板,过好日子”。其内在属性由此可知。这就是为什么过去的天之骄子沦落为廉价劳动力的原因。我想说的是:人的结束并不是死亡,而是“信念”、“品德”丧失殆尽。

我们不能说他们从小就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因为他们还不能区别什么才是人真正的价值。但是,社会中的许多成人呢?因为我们知道一个人的价值观形成主要在青少年时期。人的价值观是其在人与人的社会实践中慢慢形成的。所以,这段时期政府乃至整个社会要给予他们一个正确的价值导向。这种导向并不是一张纸上提出的高谈论阔就能实现的,这需要用实际行动做出表率,因为身体语言往往比官方性话语更为管用。

政府的职能之一是引领社会为青少年创造一个良好的品德发展的外部环境。但是,政府此项职能似乎没有做到位。我们可以对比各地省市的绩效考核。据笔者统计,包括北京、深圳、吉林、山东等所有省市的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中,评估均以促进当地经济平稳快速发展为首要目标。尽管中央再三强调科教兴国、教育为本,却几乎没有一个省市在评估标准、内容和分值中给予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的评估项目。只有北京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但非常可惜的是,它的对象是党政机关人员,并不以青少年为主。政府这种盲目追求经济发展而忽视思想道德建设的后果必然是使整个社会的主流导向变为如何更快地发展经济。与此同时,社会环境和市场经济的道德缺失不可避免。这对于青少年的发展有害无益。虽然中央政府已经意识到这点,但是对此方面的改革力度还是明显不足,这不得不让人心忧。

综上所述,为了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充分实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先进文化的时代要求,必须在促进中国社会改革攻坚时期加强整个社会成员的品德修养。“君子进德修业”,德乃为处世,修业谓之功绩。只有先做好学以立德,才能最终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2]徐禾.政治经济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3]马怀德.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价值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软件工程教育与教学改革
什么是“好的教育”?
践行初心使命的价值取向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价值3.6亿元的隐私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