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菲
对于已经过去的2012,IT业界可谓是风起云涌,在移动互联的大背景下,以手机、平板、超极本为代表的终端设备成为当仁不让的主角。
在iPhone和Android出现之前,塞班是全球最流行的智能手机平台。然而,诺基亚在发布的2012财年第四季度业绩中确认,去年发布的808 PureView是该公司开发的最后一款塞班手机,这意味着塞班正式宣告死亡。而在那之前,诺基亚以1.7亿欧元价格出售其总部大楼,昔日手机霸主诺基亚已沦落到变卖家产“过冬”的境地。塞班已死,诺基亚变卖家产力图扭亏,索尼宣称自己是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机厂商。2012年的手机领域产业无疑是混乱和动荡的。
传统PC产业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当消费者和企业发现他们可以将一部分工作转移到平板电脑或者是智能手机上来完成,花钱升级个人电脑的人就大大减少了。尽管没有人认为个人电脑行业很快就将死亡,但大家都相信,PC市场未来的成长将乏善可陈。微软Surface尝试将平板和笔记本融为一体,力争在移动终端保有windows操作系统的一席之地,但目前整体销量并没有带给我们太多惊喜。
2013年,信息化领域又将带给我们怎样的冲击?
技术并非万能
先来看看技术方面,过去的18个月,移动、分析、大数据、社交和云等数字技术都已达到临界点。
根据全球技术研究和咨询公司GartnerIT高管项目(EXP)所做的全球CIO最新调查显示,CIO认为未来10年这些技术对业务将带来根本性的突破。当被问及哪个数字技术最具突破性这个问题时,70%的CIO指向移动技术,55%认为是大数据/分析,54%表示是社交媒体,51%认为是公有云。这些技术的每一项都具有突破力,但是CIO们认为这些技术组合在一起比单独使用时更具突破力。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需求和机遇的发展,更多的CI0们在传统IT领域外成为领导。除现有职责,他们开始担负起搜寻数字化机遇并获取价值的责任。接受调查的CIO中67%负有IT领域外的重要领导责任,只有33%没有其他责任。这种情况与2008年形成鲜明对比,当时几乎一半CIO没有IT领域之外的职责。现在近五分之一的CIO兼任所在企业的首席数字官(CDO),领导数字商务和渠道运营。尽管职责范围和领导风格各不相同,但这个新生职位通常包括领导数字业务——即确保业务在新的数字环境下得到最佳发展。
根据调查预计2013年的IT预算将连续第五年基本持平,这意味着企业在考虑常规问题外,还要考虑IT领域的战略和优先事项并制定计划。
Gartner EXP集团副总裁及资深研究员MarkMcDonald表示,只有CIO们适应新角色并发现数字价值时,数字技术才能提供平台帮助企业获得成功。CIO们需要新议程,这一议程能带来数字创新和全新机遇,使他们在产品、服务和运营中收获价值。如果没有转变,CIO们的关注点仍然只会停留在IT领域的传统资产和责任上。
McDonal说:“CIO们知道,利用IT提供具有成本效益的优质服务才是正确之举。CIO和IT主管管理成本、复杂性和风险,使业务在稳定的管理环境中运营。然而,IT以外的世界变化为IT带来一种无声的危机。在这个日渐数字化的世界中,需求不断增强。CIO们越努力处理当前问题,IT的重要性就愈加下降。CIO们知道,不能再一味重复过去,在数字化世界中不断追寻和收获,扩展IT领域才是未来的方向。”
迈入应用时代
技术的发展固然重要,但在没有能为企业创造利润的应用出现之前技术其实并没有价值。
有谁知道1859年发现石油后,在石油历史的头几十年中,石油商业仅向工业化世界提供了人们称为“煤油”的产品。人们提炼石油是为了得到用来点灯的煤油,汽油只是无用的副产品。而1881年爱迪生发明了电灯,使煤油照明时期走到尽头,石油工业失去了主要的照明市场。这时,汽车的发明拯救了石油工业。以汽油为动力的内燃机的发展,为石油工业开创了一个新时代,才使20世纪发生了彻底的改变,世界从此进入石油工业的“汽油时代”。
信息化领域也是如此,从一定意义上说,信息化的过程是信息技术应用与经济社会活动相融合的过程。在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虽然信息化水平的提升会受到技术革新的推动,但主要是通过与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深度融合来体现的。一方面,融合深度反映了信息技术应用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必要性和战略作用;另一方面,融合深度也反映了信息技术应用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智能程度。
特别是当我们进入移动互联时代,应用和创新就显得愈加重要。移动互联、大数据等相关技术都已经成熟,阻碍它们落地的只有一个理由,没有合适的应用。随着企业CIO们的IT预算越来越紧张,为技术而技术去上马一个项目已经几乎不可实现。只有应用带来的需求才能使IT技术在企业内部顺利推进。
2013年企业信息化的新拓展涉及深度和广度两个维度。在深度上,将沿着事务处理、分析处理和商务智能的轨迹提升,以逐步回答管理决策者在经营运作中提出的“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会发生”、“将发生什么”的问题。在广度上,一方面,拓宽企业内部业务信息化的领域,并进行必要的集成。另一方面,关注向企业外延展信息化的触角,以支撑与客户和供应商的业务活动。此外,特别需要重视企业外数据的分析与处理,如用户生成的数据(评论、口碑等)、社交网络和媒体的反馈等,以此为基础开发应用相关的商誉、企业舆情、开源数据分析等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