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红芬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爱因斯坦的话提醒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十分重视学生想象力的培养。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
一、运用课文插图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畫面是现实情境的直观显示,是帮助学生进行形象思维的阶段,也是启发、引导学生展开丰富想象的直接凭借。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是非常重视运用课文插图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的。
例如:教学《忆铁人》一文时,面对铁人“回头连忙抱小孩―向阿姨道歉”的插画,我要求学生成为画中人,进入角色,展开想象,有的学生说得很精彩:A生:“铁人这位堂堂男子汉,站在阿姨面前却你满脸通红,阿姨明白铁人的意思们带着友好和感激的心情笑了。一旁的工作人员也会心地笑了起来,原本紧张的气氛也因为阿姨的一笑而变得宽容与活跃。”B生紧接着说:“此时真是无声胜有声啊!”C生:“咱们班的副班长不正是一位女铁人吗?做事认真负责,知错就改,顾全大局。”同学们顿时哄堂大笑,同时大伙向副班长投去敬佩的、赞扬的眼神。再如,在教学新课程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六课《燕子专列》时,为了让学生们对小贝蒂给予燕子的关爱又更深刻的体会,我借助插图让学生结合课文中“一天下来,她一个人就救护了十几只燕子”这句话进行想象,小贝蒂是怎样救护燕子的,在后来的交流中,一个男孩写道:“这年春天,暴风雪在瑞士境内大显身手,成千上万只燕子从南方飞回北方,在瑞市境内被困住。在众多救护燕子的人群中,一个叫贝蒂的小姑娘顶着纷纷扬扬的大雪,在寒冷的野外寻找冻僵的燕子。突然,贝蒂向着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岩石边,原来那儿趴着一只奄奄一息的燕子。贝蒂小心翼翼地把小燕子捧起来,放在嘴边,努力地呼出热气温暖冻僵的燕子,一分钟过去了。两分钟过去了……燕子终于苏醒了,用疲倦的眼神望着小女孩,贝蒂见燕子醒了,急忙冲向火车站。”
插图具有形象强的特点,符合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充分利用课文插图让学生进行想象,从而创造出教材中蕴含的情境,使学生受到感染、加深理解,达到更好的阅读效果。在实践中我认为利用插图进行再创造,变无声语言为有声语言,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一条良好途径。
二、通过朗读教学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阅读教学中发展学生想象力,首要的问题是要引导学生读好课文,让学生在读中想,想中读,反复吟诵,要在眼前能呈现出文字所表达的具体形象,能把文字描述的内容想象出一幅画面(当然,这种做法并不适合于全体学生。)这样,朗读时才能有感情,才能进入课文描写的情境。为了让学生的思想感情融入课文所描写的内容中去,教学中要让学生仔细体会文章包含的意思。根据课文内容异同用不同的语调朗读,边读边想象文中所描绘的人或事,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基调。如:清明节前夕,学校组织五年级段的学生去烈士陵园采木,我班学生准备齐诵一首诗―《清明》以缅怀烈士。我先让学生自己通读,然后指导学生哪些地方语调要低沉缓慢(并让学生说出为什么);哪些赌坊该读得平静柔和。有了教师的指导,学生们自然会注意语调的抑扬顿挫,感情的起伏变化,在投入朗读中学生会浮想联翩。此时,我顺势诱发学生进行想象。学生在我的引导下结合电视剧、书籍、报刊等了解到的知识进行再创造,不仅朗读非常到位,而且有部分学生结合想象说出许多战斗故事。其中一位女孩说道:“解放前,有一位烈士被杀害后割下了头颅,头颅挂在老县政府门口半个多月……”说着说着,原先有些杂声的教师只听到那女孩带着哭腔的讲诉。由此可见,通过有感情的朗读,适时诱发学生想象,然后让学生进一步的分析再创造能将学生带入更深层次的学习境界。
三、随机点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一切创新活动都是从创新的想象开始。古希腊生物学家、散文家普罗塔戈曾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要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只限于课堂,只限于课本,那就太狭隘了。教师只有经常带领学生到大千世界去接触,去思考,去学习,去受影响,并有的放矢,随时点拨,放可以收到预期效果。课堂之外的天地是极其广阔的,结合教学我还时常组织学生开展试验、调查、参观、游览等活动。如学了《长城》一课后,我带领学生参观龙泉剑川大桥工地(部分桥栏尚未完工),指导他们欣赏着形式优美的装饰雕刻(学生对桥上的石狮子尤其感兴趣),以及雄伟的全貌。通过实际观察,引导学生联想外国古代建筑和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学生在参观及教师的引导后再一次谈到课文《长城》时,学生的感受更深了、课堂中学生的话也多了,思维也活跃了,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合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让思维具有明显的开放性,这不但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眼界,而且能引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他们的想象力,落实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推进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