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长篇小说《出了毛病》是美国著名 “黑色幽默”派小说家约瑟夫·海勒一部颇负盛名的现实主义心理小说,这部长篇佳作通过细致入微地展现中年犹太人鲍勃·斯洛科姆的心理世界的活动,准确地反映了当时美国社会里的中产阶级所面临的心理危机和精神困境,深刻地揭露了現代文明给人类带来的恐惧、空虚,甚至是绝望。本文通过深入剖析鲍勃·斯洛科姆的内心世界,来进一步把脉现代社会“人的异化”问题,理性分析现代人的生存窘境以及精神困苦,与此同时,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把握海勒“黑色幽默”式的文学创作的文化内涵以及价值意义。
关键词:《出了毛病》 鲍勃·斯洛科姆 内心世界 异化 世纪情绪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约瑟夫·海勒(Joseph Heller),是20世纪美国一位十分具有特色的优秀小说家,他是“黑色幽默”这一现代主义文学流派最具代表性的作家,被一致誉为“黑色幽默文学流派旗帜式的人物”。海勒于1923年出生在美国纽约市的布鲁克林,1961年因为发表第一部长篇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而蜚声世界文坛,第二部长篇小说《出了毛病》发表于1974年,为海勒的文学世界又增添了一部意义非凡的优秀作品,更加奠定了他在美国甚至是世界文坛中的重要地位,从此以后,海勒成为一名专业的小说作家,正式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
长篇小说《出了毛病》是一部着重描写人物心理世界活动的现实主义心理描写小说。该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名为鲍勃·斯洛科姆的中年犹太人,他是一家大型公司的中上层职员,家庭生活和日常工作看似安稳美好,实际上却危机重重。斯洛克姆无论对死气沉沉的家庭生活还是对令人窒息的工作,都充满了无法言说的恐惧和绝望,他每天精神苦闷无比,终日郁郁寡欢,一天到晚总是忧虑自己哪里“出了毛病”。整部小说由主人公斯洛科姆的自言自语絮絮叨叨的诉说而构成,令人发笑的事件背后折射出令人唏嘘的生活真相:不仅仅是鲍勃·斯洛科姆“出了毛病”,同时整个美国中产阶级都“出了毛病”,甚至整个美国社会同样也“出了毛病”。本文通过深入剖析《出了毛病》中斯洛科姆的内心世界,来进一步把脉现代社会“人的异化”问题,理性分析现代人的生存窘境以及精神困苦,与此同时,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把握海勒“黑色幽默”式的文学创作的文化内涵以及价值意义。
二 海勒关于斯洛科姆内心世界的外在呈现方式
1 成功选择了回忆独白的叙述方式
在创作《出了毛病》这部长篇小说的过程中,约瑟夫·海勒在选择叙述视角方面做得十分成功。整部小说采用了回忆独白式的叙述方式,为广大读者准确把握和深入了解小说主人公鲍勃·斯洛科姆的心理世界打开了一扇窗户。小说以回忆独白的方式展开,一方面,使得文本接受者在叙述人的叙述牵引下走进小说世界,并且能够基于主人公的意识而来认识和感受这部小说中其他人物和外部世界;另一方面,这种“自叙式”的书写方式,能够更好地完整呈现小说叙述人自身的精神世界和心理活动。与此同时,通过阅读小说《出了毛病》的整个文本,广大读者不难发现,小说主人公斯洛科姆的“回忆式的独白”叙述有着许多重复出现的内容,这些重复的内容主要包括斯洛科姆的思想感情、独特话语以及相关的人生回忆。虽然,作家海勒的这种重复式的叙述手法后来引起了文学评论界的许多诟病,但是不得不承认,这种重复式的独白叙述方式,更加有利于深入展示主人公斯洛科姆的内心世界的真实活动,能够更加细致入微地呈现出他的精神危机和内心忧虑。由此可见,约瑟夫·海勒在创作过程中,非常独特地选择了回忆独白式的叙述方式,成功地呈现了小说主人公斯洛科姆的内心世界,传递出作家所要表现的现代社会“人的异化”的重大命题及其文化意义内涵。
2 充分运用了“黑色幽默”式的表现手法
自上个世纪60年代起,随着社会生活的快速发展和文学创作的不断革新,美国文学界日益兴起一个独具特色的现代主义文学创作流派——“黑色幽默”派,而小说家约瑟夫·海勒就是“黑色幽默”文学流派的中流砥柱,被一致誉为“黑色幽默文学流派旗帜式的人物”。从第一部长篇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开始,海勒的文学作品就表现出“黑色幽默”的鲜明特质,同样,在发表的第二部长篇小说《出了毛病》中,海勒进一步将“黑色幽默”发挥到了极致。整部小说充分运用了“黑色幽默”式的表现手法,十分生动活泼地为广大读者呈现了小说主人公鲍勃·斯洛科姆的内心苦闷和精神危机。众所周知,“黑色幽默”又被称作“病态的幽默”、“悲观的幽默”以及“绝望的幽默”等等。与文学创作中传统幽默所呈现出来的乐观主义不同,“黑色幽默”往往给人们呈现的是悲观、无奈以及绝望。它的最主要的特征就是,用“含泪的笑”来表达恐惧、痛苦、残酷,甚至是绝望的现实生活和思想感受。在《出了毛病》中,通过主人公斯洛科姆的叙述,我们发现他的生活可笑而荒诞,如他的女儿因不满现在的家庭生活,竟天天盼望自己的父母离异、痴呆或者出车祸。在这种近似荒诞的叙述中,我们似乎可以感受到一个失去了人类温情的家庭是多么的可怜和冷漠。同时,在《出了毛病》中,斯洛科姆的回忆独白里出现的场景奇特怪异、故事情节缺乏逻辑性、人物行为举止夸张可笑、语言幽默犀利,这一切都是“黑色幽默”文学所独有的文学特征,因此,“黑色幽默”的表现手法是小说家海勒呈现斯洛科姆内心世界的主要方式之一,长篇小说《出了毛病》也因此进一步奠定了海勒“黑色幽默”文学大师的地位。
3 灵活采用了自然主义的创作手法
19世纪末20世纪初,自然主义在法国文学界悄然出现并快速发展。作为一种文学艺术创作手法,自然主义的基本特征就是:强调绝对的客观性,重视纯粹的描摹自然,着重如实记录现实生活,并善于用自然规律特别是生物学规律来阐述人以及整个人类社会。在长篇小说《出了毛病》中,海勒成功地借鉴了自然主义的创作手法,并以此来呈现主人公斯洛科姆的内心世界活动和精神苦闷。例如,小说通过主人公斯洛科姆絮絮叨叨的自叙,描述了他的日常生活中琐碎而繁杂的林林总总,甚至详细记录了没有任何价值意义的生活细节,让广大读者通过主人公斯洛科姆脑海里出现的这些类似速记记录的东西,来感受主人公的内心世界。由此可见,作家约瑟夫·海勒在小说《出了毛病》的创作过程中,试图在一定程度上放弃传统式的小说创作手法,灵活运用了自然主义的写作手法和克制性的“零度叙事”进行创作,刻画了现代文明进程中人的精神困境以及世界的冷漠和荒诞。
三 斯洛科姆内心世界里的“世纪末情绪”
对约瑟夫·海勒的长篇小说《出了毛病》进行文本细读,不难发现,主人公鲍勃·斯洛柯姆的内心世界充斥着一种挥之不去的复杂、矛盾、痛苦而绝望的“世纪末情绪”。这种情緒既是主人公斯洛科姆最重要的心理特征,同时也是笼罩在20下半叶现代文明社会中所有人类内心世界的一团挥之不去的阴云,因此对鲍勃·斯洛科姆内心世界的展现有着重要的象征意义。小说《出了毛病》中,通过主人公斯洛科姆的心理活动不难发现,他是一个内心矛盾、苦闷、动摇不定的人,他对现有的工作和家庭十分不满,仇视自己的上司和同事,不满妻子和子女,甚至厌恶整个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于是,整日沉迷在自己的郁闷和痛苦之中不能自拔。由此可见,小说家约瑟夫·海勒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存在主义”的理论和思想,在文学创作过程中致力于充分传递出一种忧郁、颓废、苦闷、孤独、彷徨的斯洛科姆式的“世纪末情绪”,表现了现代文明社会中就是一个丧失了信仰的“精神荒原”,整个人类切身感受到的是无处不在的孤独与恐惧、无奈,甚至是绝望。
四 海勒对斯洛科姆内心世界文学呈现的价值和意义
1 充分表现了“人的异化”的文学主题
海勒在长篇小说《出了毛病》中,通过描写中年犹太人鲍勃·斯洛科姆的内心世界和精神苦闷,表现了“人的异化”的主题。“异化”一词来源于拉丁文,它原本的含义指的是“转变、脱离、疏远”。德国著名古典哲学家黑格尔认为,所谓“异化”指的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分离和对立,并进一步提出了“人的异化”这一哲学命题。小说《出了毛病》的主人公斯洛科姆的行为举止和心理活动好像被某种外在的异化力量所主宰着,他无力反抗只能任由这种力量的摆布。海勒深受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影响,在这部长篇心理小说中,运用了精神分析的手法,成功塑造了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异化”了的人物形象,真实反映出现代人的思想状态和精神危机。在海勒看来,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只是一个欺骗大众的美丽幌子,人们在物质日益丰富的现代社会反而变得精神荒芜和思想贫瘠,对文明社会充满了恐惧甚至是绝望。在金钱至上的资本主义国家,人在日复一日的固定的工作和生活中逐渐地丧失了主观的能动性,人的个性得不到正常而全面的发展,只能片面或者畸形地发展,从而走向所谓的“人的异化”,这是海勒对斯洛科姆内心世界文学呈现的价值和意义所在,也是海勒通过文学的形式对现代人类思想界的独特贡献。
2 深刻揭示了人类精神苦闷的真正根源
海勒在长篇小说《出了毛病》中,通过对主人公斯洛科姆内心世界的生动展现,深刻表现了现代人的“斯洛科姆式”精神苦闷和思想危机,并进一步揭示了人类痛苦的社会根源。通过对小说的文本细读,广大读者可以很清晰地认识到不仅仅是斯洛科姆“出了毛病”,而是大多数的美国人“出了毛病”,同时整个人类也“出了毛病”。数不清的现代人物质生活十分优越,但内心世界却痛苦不堪。海勒在小说《出了毛病》中,淋漓尽致地刻画了人与人之间互相猜疑、敌视甚至是伤害,作者透过人的生活状态以及精神世界的苦闷,揭示和讽刺矛盾重重的美国社会现实。海勒在文学世界里向广大读者所展现的美国社会经济不断进步但并非一片欣欣向荣的美好景象,而是世风日下,政治黑暗,人心冷漠,没有真正的民主和自由。在小说中,作者通过斯洛科姆内心世界的生动展现,无情鞭挞了荒诞而畸形的美国社会政治生活,揭示出冷漠而荒诞的社会现实就是人类精神苦闷的真正根源。
五 结语
约瑟夫·海勒从开始文学创作起就一直致力于书写现代人的精神困境以及思想危机,并十分注重深刻揭示“人的异化”的社会根源。虽然,海勒前后发表的两部长篇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和《出了毛病》,在内容和风格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前者着重展现外部力量对小说主人公的压迫和摧残,后者则注重描写小说主人公的内心活动和精神危机,但是这两部作品始终都没有离开“人的异化”这一重大命题。长篇小说《出了毛病》是海勒一部颇负盛名的现实主义心理小说,这部长篇佳作通过细致入微地展现一个名为鲍勃·斯洛科姆的公司职员心理世界的活动,深刻反映了当时美国社会的中产阶级所面临的心理问题和精神困境,揭露了现代文明给人类带来的恐惧、空虚,甚至是绝望。纵观约瑟夫·海勒用生命筑造的文学世界不难发现,海勒的很多文学作品都具有十分强烈的文化价值以及象征意义,他十分注重发掘关于人类以及社会的重大命题,善于揭示现代文明进程中某种神秘的“异己力量”对人类的挤压和折磨,因此,具有十分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意义。
注:本文系珠海市社科“十二五”2012年度社科规划课题系列成果,课题编号:201229。
参考文献:
[1] 褚蓓娟:《论海勒长篇小说的重复艺术》,《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
[2] 王祖友:《论约瑟夫·海勒后现代小说的怪诞性》,《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08年第1期。
[3] 杨金才:《约瑟夫·海勒的小说世界》,《艺术广角》,2000年第1期。
[4] 邓芳:《从〈第二十二条军规〉解读黑色幽默》,《荆楚理工学院学报》,2009年第8期。
[5] 胡春丰:《从海勒的荒诞小说看黑色幽默的荒诞》,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年。
作者简介:王红艳,女,1983—,江西九江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英语教学,工作单位:广东省科技干部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