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艳梅 张筑铭 祝爱华
一、南明区发展低碳农业的资源优势
贵阳市南明区地属亚热带温和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无霜期长,雨量充沛,雨热同期。年均温为15.3℃,年均降雨量1174.7mm,无霜期270d以上。全区农业涉及云关、后巢、永乐和小碧4个乡。耕地面积1834.51hm2,农业人口56486人,种植业主要以蔬菜、果树为主。作为贵阳市的中心城区之一,南明区在区位、交通、资源方面都具有相对优势,是全省首批建设的经济十强县(区),北连云岩区,东北、西北与乌当区接壤,东南和西南接花溪区,交通十分便利,发展低碳农业具有天时地利的条件。南明区委、区政府紧紧抓住建生态文明市的历史机遇,将全区定位为生态文明城区,将永乐乡定位为生态农业乡,当地农户具有较强的种植经验和种植意识,为低碳农业的大力发展提供了“人和”条件。
二、南明区低碳农业发展的实践与特点
(一)生态观光农业初具规模
地处贵阳市东郊、乌当区东南部的永乐乡,以生态文明为中心,倡导健康生活理念,进行旅游设施配套,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建成了“万亩桃园”“万亩菜园”和莲藕、食用菌等生产基地,2004年获得了“永”牌艳红桃省优质农产品称号。通过桃、蔬产业的建设,生产时令鲜果、时令蔬菜,引导市民在园区进行休闲消费。贵阳市最具规模的莲藕基地成了市民群众生态旅游的好去处,成为农业生态旅游的一枝独秀,给当地农民带来可观收入酬。据区旅游部门统计,2012年全区乡村旅游469.61万人次,收入6123.79万元。生态观光农业的发展,在提高农民收入的同时,也为市民提供一个集观光、健身、度假、餐饮为一体的休闲娱乐场所。
(二)绿色有机农业迅速发展
南明区于2000年开始发展绿色有机蔬菜。通过示范带动,绿色有机农业迅速发展,已形成“万亩莱地”与“万亩桃园”2个标准化示范基地。在示范区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生物肥料、病虫害生态控制技术。先后在示范區安装太阳能杀虫灯13盏,用物理技术防治虫害,最大限度减少了常规农药的使用。同时,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力度,农产品上市质量合格率达100%。2012年辖区4个蔬菜品种已获得绿色认证。“永乐”绿色蔬菜在贵阳市已形成了自己的品牌,随着面积的不断扩大和产量逐年增加,“永乐”绿色蔬菜开始进入省内外市场。
(三)循环农业发展势头良好
区、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循环农业的发展,在市级农业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积极推行猪—沼—果,猪—沼—菜等典型循环农业模式。“十二五”以来,已建成中型沼气池3口,产生的沼气能满足农户使用,而沼液、沼渣运用现代科技综合利用。实现了猪—沼—果,猪—沼—莱等典型循环农业模式,促进了种植业与养殖业的良性循环,既提高了综合效益,又改善了人居环境。
(四)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提高
辖区内在全年实现秸秆零焚烧的基础上,大力推广秸秆的综合利用技术。作物秸秆栽培食用菌技术是代表。用作物秸秆发展食用菌产业,避免焚烧产生的环境污染,提高秸秆的综合利用率是南明区“低碳农业”发展的又一亮点。按照“公司+组织+农户”的发展模式,引进贵州万象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贵阳山里妹食品有限公司,依托食用菌生产建设有特色的食用茵生态示范观光园。目前,贵州万象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通过以公司为载体,把一家一户的农民组织起来,实行“六统一管理”(统一品种、统一生物农药、统一标准、统一检测、统一标识、统一销售)。年利用贵阳市周边奶牛养殖基地牛粪400万斤、全省范围木材加工厂的下脚料木屑800万斤、农村废弃桔梗稻草800万斤、玉米芯1600万斤,通过生态农业循环模式种植食用茵,减少能耗20%以上,年产菌包1200万个,年产值达5000万元,带领600户农户共同致富。
(五)“乡土文化”大力发展
区、乡党委、政府本着“低碳农业造福百姓,文化大戏惠泽于民”的理念,充分利用辖区内有着悠久历史的罗吏大古钟、永乐古堡遗址、清礼部尚书李端棻墓遗址人文景观,风景秀丽的石笋沟水库风景区、石塘小山峡自然景观,独特的“苗族二月场”“布依六月六”民族风情,以“万亩菜园”“万亩桃园”为代表的生态农业为依托,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文化。同时挖掘辖区内乡土文化、民间文化,展示民俗文化与历史人文风情,发展乡土文化与低碳农业相结合的特色文化经济项目,积极开发特色农家乐,为农民增收致富拓宽渠道。从2009年永乐、小碧乡成建制划入南明区以来,年年举办好深受市民追捧的“桃花艺术节”、“桃园文化节”,为市民打造好乡土文化餐,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
三、南明区低碳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对低碳农业理念认识不足
由于贵阳经济的整体实力不强,低碳农业起步较晚,使得政府各级相关部门及公众对低碳农业的概念、特征和功能的认识与理解存在着局限性,这是制约辖区低碳农业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此外,由于对低碳农业的宣传力度不够,使公众对低碳农业缺乏深入认识和了解。
(二)农业科技服务存在差距
全区虽然已建成了较为完备的农技推广机构及安排了相应的农技推广人员,但全面掌握低碳农业科技的农技人员少。同时在全区现有农技人员中,有些对低碳农业科技知识掌握不够,使科技服务力不从心。另外农业科技服务内容单一,缺乏系列的全程服务。
(三)低碳农业的科技含量相对较低
根据市委、市政府有关工作要求,实施“三环”内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涉及南明区“三环”内玉米改种果树和蔬菜共计6600亩。由于果蔬的管理技术要求相对较高,投入也较大,而刚刚改种的果蔬地在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方面相对滞后,造成低碳农业科技含量相对较低。同时由于蔬菜复种指数高,对土壤肥力要求也相对较高,为了满足改种后蔬菜对养分的需求,同时也为了节约成本提高效益,菜农加大了常规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导致CO2排放量相对增加,不利于减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