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民”模式塑造“美丽正安”

2013-04-29 00:44郑娟
理论与当代 2013年9期
关键词:示范带农家美丽

郑娟

正安位于贵州北部,是黔北经济文化的重要交汇区域,素有“黔北门户”之称,辖19个乡镇152个村(居、社区),总人口65万人,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和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面对县情实际,正安紧扣“富、学、乐、美”核心定位,创新了“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党建聚民、产业富民、文化塑民、乡风乐民、环境怡民”的“五民”正安模式,抒写了“四在农家·美丽乡村”惠民强县新篇章。

一、正安“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活动基本情况

正安“四在农家”创建始于2002年的“三治两推一倡导”试点活动,即“治愚变智、治穷变富、治脏变净,推进科技兴农、推进生态平衡,倡导文明新风”,历经长期探索,形成了如今正安“五民”特色创建新模式,赋予了“四在农家”创建新内涵。据统计,截至2012年,全县“四在农家”创建共计投入15亿元(其中群众投入9.2亿),建设集中点958个,打造特色示范带5条,打造精品示范点182个,建设”黔北民居”2.1万户,创建活动覆盖农户12.6万户,涉及19个乡镇142个村居1280个村民组,覆盖了85%以上的农业人口,有近50万人直接受益。

二、正安“四在农家·美丽乡村”“五民”模式解读

如何推进创建致富、创建促学、创建求乐、创建变美,全方位赋予“四在农家·美丽乡村”新内涵,正安立足县情实际,解放思想,大胆探索,打破常规,破除瓶颈,跳出创建抓创建,形成了“五民”正安特色模式。凡是创建重点区域,就是“五民”创建重点示范区域。这一模式让“四在农家”文明之花在广大农村遍地盛开,真正成为建设“富裕、文明、幸福”正安的有力抓手、有效载体和强大推动力。

(一)党建聚民

创建中,着力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充分拓展村民自治的广度和深度,达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目的,实现管理民主的建设目标。把创建活动与解决群众实际困难相结合,解决群众所需、所盼、所急;与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相结合,提高党组织和党员服务能力,自上而下的党务政务综合服务中心和便民服务站、点,形成了集“窗口服务、约时定点到村组服务、村组干部流动服务、村级轮流坐班接待服务、定期集中代办服务”为一体的服务平台。

创新了“党群连心”工程这一特色模式,即以“支部核心、党员中心、党群同心”为目标要求,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联系群众、发动群众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打造无职无岗党员参政议事、调解矛盾、推动发展、创先争优的活动平台,实现了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在村民小组(居民小区)的组织再拓展、功能再延伸、服务再深化,凝聚了基层智慧、激发了农村活力、顺应了时代所需。进一步畅通了“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渠道,转变了思想观念;进一步加强和创新了农村社会管理,促进了地方和谐稳定;进一步激发了党员服务群众的活力,带富了一方群众;进一步加深了党群干群关系鱼水情,凝聚了党心民心。截至目前,“四在农家”创建区域共发展党群连心户1200余户,服務农户25000户10万人以上,赋予了“四在农家”创建区域基层党建特色。

(二)产业富民

贫困县的新农村建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核心,这也正顺应了“四在农家”富字当头的内在要求。通过创建活动的开展,强力推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强力推进了广大群众增收致富。通过招商引资、向上争取、产业项目捆绑倾斜等具体措施,推进了农业产业区域化、规模化、优质化、高效化发展。成功培育了谢坝现代烟草单元、凤仪烟草单元、桴焉烟草单元、班竹烟草单元等现代烟草优质基础,进一步完善了优质烤烟基地烟农生产生活条件,为烤烟生产稳定增收、持续增收提供了坚实保障,成功培育了以乐俭乡、和溪镇、土坪镇为主的茶叶专业乡、专业村建设,截止2012年底,全县茶园面积达28万亩,其中被誉为“茶中茅台”的正安白茶种植达6万亩,因其白茶种植规模和白茶上等品质,2012年12月正安县荣膺“中国白茶之乡”的殊荣,为正安做大做强茶叶产业注入了新的动力;成功培育了以杨兴、新州、碧峰为核心区的野木瓜产业区;成功培育了以俭坪、格林为核心区域的核桃产业示范区;成功培育了谢坝大鲵生态养殖示范区;成功培育了以新州、庙塘为主的方竹笋,安场为主的经果林,凤仪、俭坪、桴焉为主的乡村旅游等产业,全面唱响了绿色生态致富之歌。据统计,凡“四在农家”创建区域,农民人均收入均高于全县平均水平,最高的达8000元以上。

(三)文化塑民

立足正安丰厚的文化底蕴,把尹珍文化、春晖文化、知青文化、小说文化、民族文化、白茶文化、生态文化、民居文化、曲艺文化和饮食文化等“十大文化”立体式展现在‘‘四在农家”创建示范带和创建点上,让群众从灵魂深处感知正安文化、建设文化,提整群众精神,增进作为正安人的光荣感和自豪感,从而推动正安“四在农家”特色效果。打造了新州镇了“尹珍文化”一条街;打造了安场镇兴庄集以历史文化、民间民俗文化、饮食文化为主的特色文化示范点;打造了安场镇自强村以“春晖文化苑”为标志的春晖文化示范点;打造了桴焉乡以九道水森林公园为主的自然生态文化乡村旅游带;打造了市坪乡苗族文化特色示范点:深入推进了土坪至安场的“百里文化暨精神文明”的墙体文化宣传长廊;正在着力打造班竹乡上坝茶场知青文化部落,正在拟建正安中国白茶文化城……

2013年将全力实施“四在农家”文化塑魂提质工程,通过专业策划,专业打造,把正安县域特色文化形象展示到“四在农家”创建区域,力争通过“富、学、乐、美”综合建设和文化特色展示打造全省一流的“四在农家”创建亮点,塑造正安品牌。

(四)乡风乐民

新农村、新气象、新风尚,创建过程中我们始终牢牢把握乡风文明这一关键,在创建中求和谐,在和谐中推进创建,创出文明,刨出和谐。以“学”在农家和“乐”在农家为切入点,深入推进“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现代农民学习培训、农村社会保障四项建设,在广大农村形成了崇尚学习、崇尚科学、崇尚文明的良好风尚。

深入开展“多彩贵州文明行动”进农村,广泛开展以公民道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为主的“讲文明·树新风”新风尚;深入开展“星级文明户”“文明信用户”“好儿女”“好婆媳”“好夫妻”“致富能手”“十佳优秀农民”等评选活动,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建立健全村规民约、防火防盗、禁毒禁赌、红白喜事简化文明操办等制度建设;依托公共文化服務体系建设,深化“乡镇文化站”“村村通”“远程教育”“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家书屋”“农民文化家园”等农村“学”和“乐”的阵地建设,深入开展现代农民学习培训,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体育健身”等传统美德和中华习俗为主的群众文化活动;进一步推进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建设。实现“乡风文明”的目标。

(五)环境怡民

创建过程中,正安始终坚持“党政引导、农民主体、项目整合、部门帮扶”的运行方式,坚持“财政投入为引导、项目整合为核心、群众投入为主体”的投入机制,破解贫困县“四在农家”创建基础硬件投入这一最大瓶颈,始终致力于满足广大群众对环境美的追求,让广大农村住上城市化的生活环境,通过若干个“美丽农家”“美丽村寨”建设,以点连线,打造了6条示范带,有力促进了“美丽正安”建设。通过环境民建设,不断提升“美”在农家建设品位,让广大农民群众乐享环境,乐在其中,把看似不可能实现的“美梦”变成了现实。

按“硬化、绿化、净化、美化、亮化和文化”的“六化”标准,深入推进了2万余户“美丽农家”建设;按“依山傍水、错落有致、精巧别致、林树环绕”的“十六字”要求推进人在房中、房在林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村寨”建设:通过打造207省道土坪镇明星村到安场镇自强村6个乡镇130余里的“百里民居”示范带建设,以俭坪、格林、班竹为主的303省道正安至务川示范带建设,以瑞溪、桴焉、庙塘、小雅为主的正安至桐梓303省道示范带建设,以杨兴、碧峰、新州为主的正安至重庆南川的示范带建设,以流渡、中观、谢坝、市坪为主的正安至湄潭、凤岗的示范带建设。以户成点、以点连线、以线促面、整体推动,谱写了农业贫困县“四在农家”整体推动新景观,谱写了“美丽正安”环境怡民新篇章。

三、正安“四在农家·美丽乡村”“五民”模式展望

正安“五民”模式与“富、学、乐、美”紧紧相连,与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紧紧相连,是对“四在农家·美丽乡村”深度和广度的深化和拓展。其中“产业富民”集中体现着“富”在农家,集中体现着“生产发展、生活宽裕”;“党建聚民、文化塑民、乡风乐民”集中体现着“学”在农家和“乐”在农家,集中体现着“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环境恰民”集中体现着”美”在农家,集中体现着“村容整洁”。“五民”模式是正安“美丽乡村”的积极探索和有效途径,是正安广大干部群众的伟大实践和智慧结晶。

(作者单位:中共正安县委)

猜你喜欢
示范带农家美丽
广角
让“示范带”作出好示范
广州这样带动“新乡村示范带”
农家笑
“红色示范带”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取得实效
看咱农家这丰收节
农家笑
春回农家
我们创造美丽
平凡又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