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文益
建立文化产业银行,不仅利于文化产业的发展和金融业务的扩张,对中国而言,还有更大的战略目的,使中国城镇化的文化安置水平领先全球。
城镇化的文化安置需要不同的文化金融服务层次。财政金融与城市人文基金能够满足文化安置的基本需要,而商业金融则能提升文化安置的中高端需求,在较高层次和更大范畴内实现文化服务的多样性与个性化。诚然,城市的贫困阶层需要文化安置,但是中产阶级及以上阶层的文化安置也是不可或缺的。商业金融的主体是银行、证券与保险,建立“文化产业银行”对拓展文化安置服务非常重要。建立“文化产业银行”,在城镇化进程中可以发挥多重作用,如赞助城市文化活动,为文化企业多元化融资奠定基础,支持文化企业的并购等。
法国:两大担保基金支持文化企业
鉴于文化产业与银行结合的重要性,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在积极创造条件以贷款的方式支持文化产业。在法国,媒体生产保障基金(IFCIC)就是一个专业的贷款机构,由法国文化传播部和财政部负责,便利文化企业从银行贷款。IFCIC定位为中立和独立机构,是服务大众的私营有限公司。说其中立,是因为其资本对大多数贷款银行开放(国家投入占股49%,其余股份来自近20个较大的商业银行和贷款机构);说其独立,是因为其金融决策全部由自己制定(是否担保最后都由总裁定夺)。
IFCIC有两大担保基金:一个由法国国家电影中心发起,一个部分由法国文化传播部发起,总价值已经超过7500万欧元。这些基金放大后的担保额度达到4.2亿欧元,带动的贷款规模为9亿欧元。根据欧盟与IFCIC的协议,IFCIC提供专家咨询服务保障担保项目的平稳过渡。IFCIC有自己的金融专家,能做出深度的风险分析。一旦经营不善,与IFCIC合作的银行不仅能得到贷款损失的赔偿,而且能得到针对文化产业的专业性风险分析报告。
西非国家:基金担保贷款额度80%
西非国家也在积极尝试创造条件给文化产业贷款,且敢冒更大的风险。西非8个法语国家在今年推出文化产业担保基金,担保覆盖贷款额度的80%;同时采用其他的担保基金,最高风险覆盖率可达到85%。如果亏损,保多少赔多少。在这样强势的担保条件下,银行的风险大大降低了,那些本来不符合贷款条件的文化企业可以获得支持。
文化产业担保基金设在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投资发展银行(EBID)内。担保对象是年营业额在10亿西非法郎以下的私营中小文化企业。支持方式包括信用贷款、金融租赁和银行保函,用于设备或无形资产投资、生产或企业并购项目。该文化产业担保基金最终将推广到全西非。EBID扶持中小文化企业,目的很明确,就是借助文化产业实现其扶贫、创富及增进就业的战略目标。
中国文化金融走得更远
中国的银行服务于文化产业发展和城市文化建设方面比欧洲、美国和西非国家走得更远,冒的风险更大。如果读一读英国关于创意产业金融的报告,看看英国银行界对于创意产业的种种担忧,看看他们把创意企业一股脑儿推给风险投资和天使投资的所谓“建议”,就会发现北京的银行比伦敦的银行更富于胆略。的确,比较起来,西方倒是有点落后了。在2007年至2008年的金融危机后,西方的银行业对于贷款非常谨慎,常常会告诉客户:“我们是比较保守的银行,没有抵押和商业计划是贷不出来钱的。”
反思北京银行和交通银行北京分行等服务文化产业的实践,似乎使人感到中国银行业有一次超越西方同行的机会,突破点就在学术界常说的“交叉学科”,即两个及两个以上毫不相干的学科的整合上,如金融学与文化产业整合而成的文化金融。西方的银行支行级的服务网点并不涉足贷款,其总部信贷部门是按照传统要求审批贷款的,具有更纯粹的金融属性;而中国的银行往往是政策导向、风险控制和行业发展特征三者的兼顾,其专业化服务(如科技贷款、农业贷款、文化金融服务)的能力与针对性更强。中国银行业贷款部门的职员往往由多学科、多个专业的本科和研究生组成,能够胜任较为复杂、较为专业和强度较高的工作,很容易在专业服务方面形成特色。
在相互学习的今天,西方国家和中国离建立专业化发展的“文化产业银行”的距离都不远。建立文化产业银行,不仅利于文化产业的发展和金融业务的扩张,对中国而言,还有更大的战略目的,使中国城镇化的文化安置水平领先全球。
(作者系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