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健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是一个实践上的技巧而已,而提出一个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学生的提问,不仅可以给课堂增添几分活力,而且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教育家这样评议:鸦雀无声,无人发问的课是一堂失败的课。可是,怎么让学生在课堂上提得出问题,多提出问题呢?笔者认为:除了平时对学生好奇、好问的表现加以鼓励外,更重要的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给学生创设问题意识的情境和条件,逐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你设置的教学情境中发挥出创新的想象力,提出更多的问题。笔者从小学计算机教学的角度谈谈自己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几点看法。
1.创设问题教学情境,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好奇心驱使孩子们去“寻求新异”,去“打破沙窝问到底”。对于电脑这个新鲜而又神奇的东西,初学的小学生更是充满了幻想,问题肯定不少。当电脑课上,孩子们把他们的问题提出来的时候,作为教师,不应该去责骂孩子们“异想天开”、“不切课题”等等,这样,就会压制学生的创新,束缚学生的思维,措伤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以后的课堂上不敢发言提问;相反,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去有意识地设计一些教学的情境,让孩子们在情境中产生更多的疑问,发挥想象。比如:小学一年级学“电脑画图”。我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这样的情境:师问:“美术课我们学了画图,现在如果要大家画个红苹果,大家肯定能画得出来吧?”生答:“我们都会画。”师又问:“今天电脑老师要教同学们不用颜料、纸和笔等画图工具来画这个红苹果,好吗?”这一下激起了许多学生的兴趣,也给学生带来了许多疑问。甲问:“电脑画图不要用颜料和画笔吗?”乙问:“电脑画图不用纸,那画在什么地方呢?”丙问:“画好的图可以拿回家给爸爸妈妈看吗?”……面对孩子们的好奇和他们提出的一大堆的问题,教师对同学们说:“同学们对电脑绘画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如果想得到这些问题的答案,现在大家就和老师一起来学画一画,不就知道了吗?”。于是,同学们学着老师,拖动着的鼠标,用椭圆工具画圆,用填充工具填上红色,用橡皮擦修正……一步步,不久,一个个红苹果出现在电脑屏幕上了。同学们看着自己第一次用电脑画出的图。心里乐滋滋的,在学电脑画图的过程中,课前的疑问也随之一步步解开了。又如五年级电脑课学internet中的“网上购物”,老师就给学生设置一个这样的教学情境:师问:“同学们日常生活中都去商店买过东西吗?”学生们对答如流,把购物的过程说得清清楚楚。然后老师又问:“如果要在网上买一本书,是不是也一样呢?”接着,学生中就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网上到哪里去买书呢?要办什么手续呢?”,“网上书店有新华书店的书多吗?”,“怎么付钱呢?”,“网上的书能打开看吗?”,“会不会上当受骗呢?”……然后老师带着同学们一起走进了网上书店,登录上了网上购书的网站,和孩子们一起“逛书店”。孩子们就象平时和爸爸妈妈一起上街购物一样,乐在其中。不知不觉地就学会了如何在网上购物了。在轻松学知识的同时,心里的疑问解决了,好奇心也得到了满足了。
2.创造问题教学条件,满足学生的好动心
创新是从问题开始,有了问题,然后再动手去尝试,去探究。也就是现在所提倡的“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学的双边性。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爱迪生小时候看见母鸡孵蛋,孵出了小鸡。于是他产生这样一个问题:人能不能也用自己的体温孵出小鸡呢?有了这种想法,于是他就学着母鸡也开始孵蛋了。哪个孩子不好动?如果片面地认为这种“好动”是孩子不守纪的表现而加以制止,那么,许多创新发明的火花将会被扑灭,孩子将失去灵感,失去童心。“因疑而动”、 “因疑而学”。当学生对某个东西产生了疑问时,也总想动手尝试一下,这时,老师应该为他们创造尝试的机会和条件。三年级学生学了文字处理软件word后,学生看到网上许多漂亮的贺卡时,就提出这样的问题:“word具有图文混排的功能,贺卡也是由图文组成的,能不能用word来给老师和同学做一个贺卡呢?”这时老师就鼓励他们说:“动手试试看吧!”结果他们的尝试成功了,一张张生日贺卡、新年贺卡、圣诞贺卡在他们的手中诞生了,他们高兴之余,美中不足的是:这些自己亲手为爸爸妈妈、朋友、同学做的贺卡,少数人能通过电子邮箱发送给收卡人,但许多人却没有上网,更没有电子邮箱,这时,教师为了让他们能如愿以偿地把这些贺卡送到收卡人的手中,就帮他们用打印机打印出来。还有象五年级学生学了做网页,学生总想自己设计一个自己的个人网页,做好了,都想在网上发布,让他们的父母、老黄牛师和同学都来欣赏自己的作品。这时,老师可以教他们在因特网上申请免费空间来发布他们的作品。许多电脑知识,既有知识性,又有娱乐性,对孩子具有很大吸引力,他们都想动手试试,如:许多电脑作品需要配音,老师应该放手让孩子们自己配音,再导入作品中,孩子们特别喜欢欣赏自己的配音在作品的效果,这样,他们的问题得到尝试,他们心愿也得到满足了,这样的电脑课,何愁学生不感兴趣呢?
3.设置创新问题竞赛,满足学生的好胜心
“争强好胜”是一个孩子追求上进的表现。教师正确引导,对学生的学习是大有帮助的。每个知识点的掌握,每个作品的成功诞生,都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而提出创新的问题却是作品成功的关键。在学习中,学生一个好的问题或建议的提出,往往具有突破性的创新意义。学生们往往也会因自己提出的某个问题或建议被采纳得到老师的表扬,或者因自己的作品的创新与众不同获奖而感到十分的荣耀。
在小学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通过设置教学情境、创造条件、举行竞赛等方法来满足学生好奇、好动和好胜的心理,逐步培养学生好问好学的习惯和求异创新的能力。让我们的课堂由“严肃”变得“活泼”,让我们的学生由“学会”变得“会学”,让学生在自由想象的空间里放飞出不羁的思维,提出更多更好的问题,在不断提问的过程中迸发出创新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