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李蕾
在柬埔寨暹粒召开扩大的全球环境基金地区研讨会(GEF Expanded Constituency Workshop)是全球环境基金(GEF)机制下的一个区域交流平台。巴拉圭、不丹、柬埔寨、中国、印度、老挝、马来西亚、蒙古、尼泊尔、泰国、越南、斯里兰卡等南亚、东北亚、东南亚地区国家,全球环境基金秘书处、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亚洲发展银行(ADB)、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及民间社团10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研讨会的主要目的是介绍GEF的最新政策和程序,进一步推动GEF项目与各受援国的国家战略和优先领域的有机结合,促进各国在国际、国内层面的协调及管理等活动,并探讨GEF2020年战略规划等。中国出席研讨会的代表分别来自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中华环保联合会和绿驼铃(甘肃省环保民间组织)。
研讨会期间,全球环境基金NGO网络(GEF-NGO Network)与全球环境基金秘书处还共同主办 “公民社会组织地区交流会” (Civil Society Organizations Regional Meeting),搭建NGO参与国际环境合作交流的平台。交流会邀请亚太地区的10个国家的民间组织20余名代表出席,并特邀中国、泰国、尼泊尔、印度、马来西亚的民间组织代表发言,相互交流经验。同时,会议围绕《全球环境基金公众参与政策》,分组讨论了公民社会组织参与大型全球环境基金项目所面临的挑战及解决的途径,形成《民间组织区域会议报告》。
中华环保联合会项目官员李蕾在会上介绍了联合会及中国环保民间组织及全球环境基金小额赠款中国项目的情况,重点阐述了我国环保民间组织面临的挑战,并以“北京市社区家庭节电节能促减排示范项目”成果为例,建议GEF政策制定机构在未来项目战略规划上,充分考虑我国环保民间组织的作用及特殊国情,为中国环保民间组织提供更多的项目资金支持。
世界环境问题日益严峻,GEF在未来的全球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领域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我国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与全球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相结合。作为我国环境保护领域的第三方力量,中国环保民间组织如何做更多的GEF项目,以国际项目促进国内环境保护,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或许可从以下方面进行尝试。
全球环境基金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环保国际资金机制,1991年开始运作。GEF的资金来源是捐款国的定期捐款,捐款国主要是发达国家,中国也是捐款国之一。GEF以赠款形式向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型国家提供他们为保护全球环境所需要的额外资金,帮助他们履行国际环境公约,包括《生物多样性保护公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斯德哥尔摩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公约》、《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及《维也纳臭氧层损耗物质公约》下的《蒙特利尔议定书》,以取得全球环境效益。目前,GEF赠款总额达92亿美元,支持2700多个项目,涉及约165个国家。GEF项目支持领域包括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国际水域、臭氧层损耗、土地退化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截止2011年12月,全球环境基金共有182个成员国,与政府、公民社会组织、国际公约秘书处及国际机构均建立了紧密联系。
GEF小额赠款项目是GEF支持的一类项目,支持的对象包括社区组织、土著居民社区组织、妇女团体及非政府组织等民间团体。小额赠款项目于1992年建立,赠款最高额度为5万美元。项目由GEF执行机构之一的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组织执行。小额赠款项目主要资助脆弱的、不发达的和贫困的社区,以一种分散灵活的方式由国家主导和运作的,在国家指导委员会的领导下建立国别项目。小额赠款项目向保护和恢复自然、同时提高人们健康福祉和生计的项目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直接向在解决环境和发展问题中起重要作用的社会民间团体提供赠款。目前,GEF通过小额赠款项目在世界范围内赠款3.04亿美元支持社会组织和社区的环境保护。在中国,民间组织可以关注“全球环境基金小额款款中国项目”的动态信息,以获得小额赠款的支持。
GEF已开展了四期项目,目前开展的第五期项目重点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气候变化(减缓)、国际水域、土地退化、化学品、可持续森林管理及能力建设。根据国际公约的相关内容,第五期GEF项目设定了长期战略性目标,支持的每个领域均设有不同小目标及衡量指标。其中,在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和防治荒漠化三个重点领域制定《第五期项目赠款透明度体系》,以确保公平、透明、有效地运行GEF项目。此外,GEF项目优先考虑重点领域及综合领域的项目。
GEF是一个政府间的基金机制,目前民间组织不能申请GEF大型项目。如何在大型项目设计、执行及评估过程发挥其重要作用是民间组织面临的重要问题。通过研讨会这样的平台,可以凝聚亚太地区的民间组织,特别是凝聚中国环保民间组织的力量,共同推动问题的解决。在本次交流会上,亚太地区的民间组织代表积极参与(中国方面仅有两个民间组织参与讨论),围绕《公众参与政策》,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1)建立民间组织的经验交流平台,争取获得全球环境基金的资金支持;(2)建立地区新闻通讯机制;(3)通过“全球环境基金NGO网络”,建立经验分享平台;(4)定期举办国家层面的民间组织年会;(5)通过“全球环境基金研讨会”开展民间组织之间的项目经验交流;(6)建立世界层面的全球环境基金知识学习平台;(7)希望在《公众参与政策》中明确民间组织参与全球环境基金大型项目的方式,即在项目设计、执行、评估及信息发布阶段明确民间组织参与的类型及方式。上述讨论意见已经形成《会议报告》,通过全球环境基金NGO网络总协调机构-全球环境中心递交给GEF秘书处,作为《公共参与政策》的重要修改参考。
全球环境基金NGO网络于1995年5月根据GEF理事会决议成立,旨在加强GEF与民间组织之间的联系,加强公民社会在保护全球环境的作用,通过加强与公民社会的合作来推动GEF项目的实施,保持和加强网络的能力。目前,中国会员有自然之友、北京地球村、绿驼铃、环境品质文教基金会(台湾)、北京林学会、中国绿化基金会,绿色江河,北京市朝阳区全极国际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等13家民间组织。
成为网络会员不仅利于中国民间组织拓宽与国际非政府组织网络的交流合作渠道、扩大了国际影响力,增加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同时也将有利于开辟民间组织与世界环保NGO间交流的新窗口,为使世界了解中国环境保护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