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汤、麻黄汤适应证再探

2013-04-25 09:33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无汗麻黄汤脉象

廖 冉

(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 610075)

本文就《伤寒论》桂枝汤和麻黄汤的适应证,再探如下。

1 桂枝汤

桂枝汤的适应证概括起来是头痛、恶风、发汗、汗出、脉浮缓[1]。病机为太阳表虚证,但这个表虚证也只是相对麻黄汤的太阳表实证,而并非桂枝汤证是虚证[2]。但对比了《伤寒论》条文发现,桂枝汤的适应证可以扩大。《伤寒论》第13条提到“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这一条并没有提到脉象。对比《伤寒论》第43条“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这一条却没有汗出一症。两条对比之后可以看出,第一,具备太阳表证,而又有汗出症状,就不用考虑脉象是缓是弱,就可以用桂枝汤;第二,脉浮弱,浮缓,提示正气稍显不足,就算无汗也不能用麻黄汤,也应当用桂枝汤[3]。

最后可以得出,桂枝汤的运用当是人体正气稍显不足,或表现在汗出,或表现在脉浮缓、浮弱,只要表现了其中之一就应该用桂枝汤。因为桂枝汤不仅是解表药,也有一定补益作用。柯琴在《伤寒来苏集》中提到“此为仲景群方之冠,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也”[4]。

2 麻黄汤

麻黄汤的适应证概括起来是恶风、体痛、喘、无汗、脉浮紧。病机为太阳表实证。上面讲桂枝汤是用在正气稍显不足的外感病人身上,那么麻黄汤就是用在正气不虚,邪气旺盛的外感病人身上。正气不虚,外感风寒克于肌表,卫阳被遏当出现无汗,但脉象不一定为浮紧之脉。《伤寒论》第51条和52条提到:“脉浮者,病在表,可发汗,宜麻黄汤”“脉浮而数者,可发汗,宜麻黄汤”,只要邪在太阳,无汗,脉象提示正气不虚,脉不一定浮紧,或但浮不紧,或浮数依然当用麻黄汤。

3 总结

通过对《伤寒论》条文的学习,扩大了桂枝汤和麻黄汤的适用范围,特别是桂枝汤,并非汗出、脉缓同时见到才能用。在临床中也可见到患者并未汗出,但脉象提示此人正气不足,就不能用麻黄汤当用桂枝汤否则伤人正气。也可以见到患者发热汗出,但脉象并非是浮缓,这时依然当用桂枝汤。总之,运用桂枝汤和麻黄汤的区别在于人体正气的强弱与否。

[1]熊曼琪.伤寒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5.

[2]张红霞,毛兴兵.桂枝汤适应证解析[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2,26(4):16-17.

[3]郭祖文,张雅菲,杨学,等.麻黄汤方证异同新解[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2,46(12):20.

[4]凌小浩,杨凤仙,黄进.桂枝汤合玉屏风散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观察[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4(3):291-292.

[5]侯养彪,杨涛,张再良.谈对麻黄汤发汗问题的认识[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8(1):183-185.

猜你喜欢
无汗麻黄汤脉象
基于时间序列和时序卷积网络的脉象信号识别研究
无汗运动
瞬时波强技术对人迎、寸口脉象研究的意义探讨
论麻黄汤不是发汗峻剂※
麻黄汤证与伤寒的对比研究
清凉无汗
105例弦脉的“计算机脉象仪”脉图参数分析
秋咳食疗验方二则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
以《伤寒论》为纲探析麻黄汤新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