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下高中化学的改革

2013-04-23 01:42刘晓萍
考试·教研版 2013年1期
关键词:化学高中化学新课改

刘晓萍

【摘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专业技能强、创新能力高都是现代人才必备的基本因素。为了培育出更多的合格人才,教育课程改革,即“新课改”便应运而生。化学课属于一门基础学科,化学知识是化工、制药等多个行业的基础,本文将对新课改下的高中化学课程改革进行浅显的阐述。

【关键词】 新课改 高中化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3)01(a)-0189-01

1 新课改的动因及方向

新课改的全称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20世纪末,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新课改的目的就是要在21世纪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传播,使得这个社会正以超乎寻常的速度在发生着变化。企业要发展,就要拥有“高、精、尖”的技术,就要不断的创新。2012年海尔集团研发出在世界领域领先的无尾技术,这项创新技术取得了40项专利。海尔集团将这项技术应用于小厨电领域,不仅使厨房更加美观,同时其安全性也大大提高。这些创新技术都离不开知识技能雄厚、创新能力强的人才队伍。所以说,21世纪最缺的是人才,而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为了培育出综合素质高的人才,教育必须对长久以来那种“全国万校一书”的课程体系、“万人一面”的培养方式、以考试成绩为唯一考核标准的评价体系进行改革,新课改将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1]。

一、课程目标方面,反对片面注重知识传授,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二、对课程结构进行改革,强调不同功能和价值的课程要有一个均衡、合理的结构,符合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三、课程内容方面,改变“繁、难、偏、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多地学习与生活、科技相联系的灵活的知识。四、教学方式方面,改变原有的、单一的被动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五、课程评价要发生改变,不能只凭考试的分数对学生进行评价,还要从思想品质,学习情感,学习习惯、学习方法、自学能力,特长发挥等方面全方位地评价学生。六、课程管理方面,以前基本上是国家课程、教材一统天下,现在强调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要充分调动地方和学校的积极性,也要增强教育的针对性。

2 新课改下的高中化学

2.1 注重情境创设,培养学生的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有机化学反应、无机化学变化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变化涉及物质状态的改变(沉淀的生成)、颜色的变化(根据反应体系颜色判断其进程)等,这些变化注定了化学是一门“活”的学科,也是其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特有属性。教师可以从这个切入点着手,激发学生的兴趣。江苏省泰州市民兴实验中学的潘姜林老师在课堂上进行过一个小的演示实验,在课堂上灼烧准备好的头发,通过教室中弥漫的烧焦的味道,让学生切身体会到蛋白质灼烧后的性质及气味。

对实验的重视同样体现在苏教版高中化学教材中,“观察与思考”(演示实验)、“活动与探究”(分组实验)、“实验设计”等栏目的设计,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2.2 组织探究性实验,开发学生潜力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化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6]。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就体现在要尊重学生的想法和个性发展。现在的学生思维很活跃、知识面也非常广泛,再加上发达的网络,学生们具有很大的潜力,所以教师应该合理地组织学生进行些探究性实验。

从查阅资料、设计实验、实际操作,再到处理数据、整理报告,这一系列的活动都能使学生得到很大的锻炼。如:有教育工作者在学习了苏教版选修化学《有机化学基础》后,围绕“拓展型知识”,设计了诸如“香烟烟气中部分有害成分鉴定”、“室内空气中甲醛气体简易测定”等探究活动,学生经历了“查寻资料—资料汇总—确定实验方案—做实验—写实验报告”的过程,创造性地设计了多种模拟人体吸烟方案,学生通过探究验证了CO、尼古丁和醛类的存在;在模拟人体吸烟、香烟烟气成分的鉴定方法等方面表现出了超常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7]。

2.3 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应用

现在,网络、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教师应该将这些现代化技术应用到课堂上。那样,课堂将会变得更加活跃、生动。比如,教师在对学生讲解化学与环境问题的关系时,可以播放《汉江怪物》这部电影,电影中就是由于个别科研人员随意将福尔马林倒入水中,而诱发了怪物的产生,进而造成了一场灾难。这个可以作为化学试剂毒性专题的切入点,也可以使学生意识到科技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通过多媒体的应用,一些细微的化学变化(如:酸雨对建筑、金属的腐蚀)都可以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

2.4 完善学生评价体系

传统的考核方式只是单一地针对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其它素质。新课改后对学生的评价、考核是从学生综合素质高低入手的,化学课程的考核更应如此。化学是一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实验设计能力的学科,所以这么学科对学生的评价,就应该将实验操作、项目调查、活动设计、社会实践等多种评价方式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只有评价体系完善了,学校和教师才能更清楚学生的长处和不足之处,才能因材施教,促进课程的不断改革。

3 结语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在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高中化学在新教材撰写、教学模式、学生评价体系等方面都进行了大的改革。这些都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的是对学生独立思考、动手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更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猜你喜欢
化学高中化学新课改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高中化学解题技巧分析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基于“336”模式构建高中化学智慧课堂的实践研究
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初探
新课改下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之浅见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