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陶容
【摘要】 近几年,语文教坛呈现出一片繁华景象,各式各样的公开课纷纷登场,可谓种类繁多,包装豪华,但尽管如此,语文课仍旧不受学生欢迎,甚至是学生最讨厌上的课之一。反思其繁华背后,真的是弊端多多,人为的驱驶,使语文课没了语文味,使现实变了调。作为一名语文老师,真心期望语文课回归本体,多一些语文味,从而落尽豪华见真纯!
【关键词】 语文公开课 繁华现象 弊端多多 落尽豪华见真纯
【中图分类号】 G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3)01(a)-0147-01
近几年,语文教育在对应试教育口诛笔伐的同时,又兴起了一种时尚,那就是各式各样的公开课纷纷登场,据有人统计,语文科的公开课应居各学科之首。乍一看,语文教坛呈现出一片繁华景象。但语文课仍旧不受学生欢迎,甚至是学生最讨厌上的课之一(据不完全统计,仅次于政治课),却是不争的事实,这不得不引起我们语文教师的深思,作为一名肩负培养祖国未来的语文老师,该反思我们的公开课了。
1 现象:语文公开课种类繁多,包装豪华
语文公开课有各种级别档次:校级、区县级、市级、国家级,每一个级别又分几个层次:骨干级教师公开课、高级教师公开课、中年教师公开课、青年教师公开课。为了上一节公开课,上课教师少则花一周的时间全身心投入准备,多则花一个月两个月甚至一学期的时间。动用的人力、物力更是达到惊人的程度。少则一个年级备课组的语文教师参与准备、讨论、试讲、修改、补充,另请多媒体制作高手帮其做课件,多则一个学校的语文教师,分管教学的校长及相关领导参与其中,有的还要到外校请专家进行专题指导,修改。某校一青年教师(学校重点培养的赛课选手)为参加一次大型赛课,除了全校语文教师、相关领导参与外,还专门请了多位专家,进行专题指导,先后进行了8次试讲,10次修改,最后终于获得了一个想要的好结果!
2 反思其繁华背后弊端多多
2.1 刻意追求形式而忘却了语文课的本质
语文课的本质在于以语言文字为载体,通过颂读来感知、领悟、语言文学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每一节语文都只能就其中的几个方面进行培养训练,不能面面俱到,重点在于学生的读、说、写活动。现行的许多语文公开课却只在上课的形式上花了很大的功夫,刻意追求花样,以所谓的趣味性、生动性、活动性、互动性取代语文的听、说、读、写活动,只注重一节课热闹而不顾效果,刻意追求课堂的掌声、笑声、歌声,而忽视语文素养、语文能力的培养,听课的人(包括老师和学生),只感到是在看一场戏。
2.2 没有多少学习研究的价值,背离公开课的初衷
上公开课的初衷,我以为首先在共同学习、共同研究,以探求先进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听课者(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是来学习的、研究的,而不只是观赏的、看戏的。但现行的许多公开课成了表演戏,也许戏觉得很精彩,学生参与度高,活跃有余,但观众却无法学到演员的演技。听课者总有一种云里雾里的感觉,何谈去学习、去研究,最后在讨论的时候,许多听课者往往是说些不着边际的违心的溢美之词。
2.3 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
陶行知先生有句名言:千教万教教人学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有此老师,平时上课并不怎样(据有关资料显示,上公开课的教师有些人平时教学效果并不是很理想),但为了上一节公开课,精心包装,这样,公开课与平时上课判如两人,于是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大打折扣,留给学生一个印象是,我们的教师为人虚假,更为严重的是这样明摆着言传身教,让学生学会做假,这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是极其有害的。
2.4 为一些沉醉功名利禄的老师提供了沽名钓誉的舞台
语文公开课本应是语文教师展示形象的舞台,展示平时教学功底的舞台,但是现在公开课却被一些人搞走了样,由于不知何时各类评职、评先、奖励、提升与公开课挂上了钩,于是一些师德修养不高的教师就一门心思花在公开课上,平时上课马虎了事。更有甚者苦心专营,行贿领导、评委,弄虚作假,这样公开课就成了他们沽名钓誉的舞台。
2.5 资源浪费严重,无实际意义
如前所述,为了上一节公开课,老师动众耗资惊人。试想,如果我们平时的每一节课都如此耗费,行吗?
3 寻根究底,原因较多
掩卷沉思,语文公开课变味成了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现实,原因较多,我个人以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3.1 社会风气的影响不可低估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品社会的形成,社会上各种制假售假,沽名钓誉的风气屡禁不止,这些风气自然会影响到量身于社会之中的教育行业。
3.2 一部分教师基本功的肤浅,师德的缺失。
老师是个崇高而艰辛的职业,要求从教者必须具有厚实的教学基本功和高尚的职业道德,但一部分教师由于种种原因,教学基本功不够扎实,就只能靠公开课来包装自己,而部分师德修养不高的教师,受追名逐利思想的影响,便以此作为沽名钓誉的舞台。
3.3 教学评价失衡误导
语文公开课本应该是展示教学水平的平台,是学习研究的平台,但不知何时因为何故,它与教学评价、职称晋升、职务提升,奖惩沾上了边,加之公开课的评委多数是行政领导非学术专家,他们只能看戏,上课者为迎合评委,当然就只能只追求形式。
语文公开课这种形式本身并没有错,而错在人为的驱驶使现实变了调。只要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改进,让它落尽豪华见真纯,它定会结出丰硕之果。(1)坚持正确的后轴论导向。(2)加强教师基本功训练和师德修养。(3)改革评教体制。
愿语文公开课,回归本体,多一些语文味,落尽豪华见真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