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 艳,卞贵建
(1.潍坊学院 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山东 潍坊261061;2.山东交通职业学院,山东 潍坊261206)
作为园林景观的重要组成元素,植物除了观赏价值,也具有类似建筑材料般的空间构筑功能,能够构成、限制或组织室外空间。枝繁叶茂的高大乔木,可视为单体建筑;一定株数的乔木栽植成林荫绿带、各种片林,能形成以线状、面状为主要形态特征的环境空间;廊架、屋顶的绿化,则可视作顶部因素。多样的植物材料以及各种天然特征,如形态、色彩、质地、气味、季相变化等,创造出丰富多变的空间类型[1]。本文着重对植物营造的园林空间的特征和构成进行阐述,对如何利用植物材料的特性进行园林景观空间艺术的塑造加以探讨,以期为植物空间景观设计提供基础的理论依据。
空间是由一个物体同感觉它的人之间产生的相互关系所形成的[2],处于空间中的人意识到自身与周围景物的相对位置的过程,即是空间感。植物景观空间是以植物为主体,经过艺术布局组成各种适应园林功能要求的空间环境。植物空间的基本形式是围合,不同的植物材料形成基面、立面和顶面,单独或者共同组成具有实在性或暗示性的范围组合[3],乔木、灌木、地被和草坪植物的高度与竖向郁闭度决定植物空间围合的程度,形成的植物景观空间主要有开敞空间、半开敞空间、覆盖空间、封闭空间、垂直空间、纵深空间等类型[4]。
植物材料性质有别于建筑物及其他人工构筑物,因此,其所界定的空间与建筑空间也存在着本质的区别。植物界定的空间有如下特点。
园林植物是生命的有机体,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季节的变化,经历了发芽、生长、落叶等自然过程,即便经由人工修剪,仍然能够旺盛生长。柔软的枝条、横斜的疏影、曼妙的芳香,摇曳生姿中透露出生命的气息,故其所界定的空间,具有不同于人工建筑物的软质性。
植物的生命周期中会在色彩和形象上发生一系列的变化,构成四季分明的时序景观。当植物空间由落叶植物围合时,空间围合的程度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春夏季,植物的生长会增加空间的封闭性,而秋冬随着植物的落叶,视线逐渐能延伸到限定空间以外。可见,园林植物空间景观是动态变化的,并非长久不变的。
植物形成的空间并不像建筑物构筑的砖墙那般密不透风,植物通过树干、枝叶限定一个空间,界面的不同处是疏密结合的,由于植物材料的软质性,部分光线、气流以及声音等能轻易地穿透植物构成的空间而渗透到相邻空间,使空间的整体富有层次而相互连通。
植物虽然因其自然或人为的形态具有类似建筑物界定空间的功能,但是二者性质不同,所界定的空间亦相异其趣。植物所界定的空间并不像建筑物界定的空间那样真实、清晰,而是具有意象性。植物茂密的枝叶犹如室内空间的天花板;植物的树干、如同外部空间的支柱,修剪整齐的树墙、绿篱则如同建筑物的墙体;不同高度和种类的低矮的植物则暗示着园林空间的地平面。
构成植物空间的形态限定要素主要有基面要素、立面要素和顶面要素,正是这3种限定要素以各种变化方式相互组合,形成各种不同的空间类型。空间的封闭程度随着围合植物的种类、高矮大小、种植密度以及观赏者与周围植物的相对位置而产生变化。
4.1.1 基面要素
基面是最基本的空间范围暗示,保持着空间视线与其周边环境的通透与连续。园林植物空间中,常常用不同高度和不同种类的地被植物或低矮灌木形成的基面来暗示空间范围,表现形式有草坪、缀花草地、模纹花坛、花坛、花境、花台、低矮的地被植物等。植物虽不是以实在的材料表现形式来限制着空间,但也确实在较低的水平面上筑起了一道范围。如一块草地和一片地被植物之间的交界处,虽然没有实体的视线屏障,但由于材料的种类、质感不同,其空间的领域性是显而易见的(图1)。
图1 植物形成的地面空间
基面是园林植物表现的一种非直接性暗示空间的方式,如同建筑空间的硬质铺装,不同的低矮植物象征着不同的铺装材料、质地以及规格大小,其质感对比和色彩的微妙变化大大丰富了地平面的空间层次,从而形成园林地面空间的重要视觉信息。
4.1.2 立面要素
立面是园林植物空间形成最重要的要素,形成了明确的空间范围和强烈的空间围合感,在植物空间形成中的作用明显强于基面。植物立面空间有绿篱、树墙、树群、丛林、格栅和棚架等表现形式,创造了植物空间的边界,给予人们一种方向感,或是形成如建筑物中的“套间”般的封闭空间,使游人产生“小中见大,别有洞天”之感。
在垂直面上,植物通过树干及叶丛的组合变化影响着空间的视觉感受。树干如同直立于空间中的支柱,其空间封闭程度随树干的大小、种类、疏密程度及种植形式不同而不同[5]。树干粗壮、种植密度大,像自然界中的森林,其空间围合感就越强。植物的叶丛是影响空间感的第二因素,叶丛的疏密度和分枝点的高低影响着空间的闭合感,叶丛越浓密,体积越大,分枝点越低,其围合感越强烈(图2)。
图2 植物形成的立面空间
4.1.3 顶面要素
权力观的扭曲。主要表现为对权力的崇拜,将权力凌驾于任何事物之上,这是当代我国的一个严重的弊病。一方面是权力与经济之间的关系。在我国市场经济迅速发展中权力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且往往是处于直接统治权地位。另一方面则是权力被置于法制框架之外,权力的金字塔结构将法制完全吞噬,使法律成为对下的统治工具,失去法制本身的意义。如何将权力关进法制的笼子里,这是直接关系我党和国家发展的核心问题。笔者认为对权力的崇拜是人类自身理性的缺失,社会不公平的具体表征,也是目前部分党员干部热衷于“搞关系”“找路子”“利益集团勾结”的核心问题所在。
植物同样能够形成植物空间的顶平面。植物的枝叶犹如建筑室内空间中的天花板,当树冠枝叶相互覆盖,遮蔽阳光时,其顶平面的封闭感最强烈(图3)。另外由单独或成丛的树木、攀援植物结合的棚架、绿廊等也能创造植物空间的顶面。
图3 植物形成的顶面空间
顶面的特征与季节、枝叶密度、分枝点高度以及种植形式密切相关,并且存在着空间感的变化。夏季枝叶繁茂,遮荫蔽日,封闭感最强烈,而冬季落叶植物则以枝条组成覆盖面,视线通透,封闭感最弱。
4.2.1 植物的形态
园林植物的形态表现为不同的形体大小和姿态,具体是指植物的树枝、树干、生长方向、树叶数量等因素的整体外观表象。不同形态的植物给人以不同的感觉,影响着植物空间景观的构图和布局。通常植物形态的基本类型可分为圆球形、椭圆形、锥形、圆柱形、垂枝形、水平展开形和不规则形(图4)。
图4 园林植物的形态类型
圆球形、椭圆形轮廓主要由弧线构成,所以产生弧线的效应,具有愉快、温暖、柔和、湿润、迟钝等情调,此类型的植物对视线的引导没有方向性和倾向性,容易与多种要素协调;锥形、圆柱形植物具有由静而趋于动的意向,将人的视线或情感从地面导向高处或天空,突出了空间的垂直面,产生较强的高度感染力;垂枝形植物具有明显的下垂枝条,具有将人的视线或情感由高处导向低处的功能,成为水平景观的视线纽带;水平开展形以水平线为主,引导视线沿水平方向移动,使空间产生一种宽阔感和外延感,联系功能强,既可以与垂直方向形状产生对比,又可以在水平方向上联系其他形态。
4.2.2 植物的质感
植物的质感,是指观赏者对于单株植物或群体植物外观或粗糙或光滑的心理感受,具有较强的空间感染力。质感受植物叶片的大小、枝条的长短、形状、排列形式、植物的综合生长习性以及植物的观赏距离等因素的影响。
不同的质感带来不同的空间感受。粗质型植物组合的植物空间具有减小空间尺度的倾向,而细质型的植物则能使空间距离扩大。单纯的质感可以使植物空间具有统一感,而多样的质感可以使植物空间活跃变化或者杂乱无章。
4.2.3 植物的色彩
园林植物的色彩千变万化,并且随着季节变化而出现特殊的颜色。色彩影响植物空间的距离感和尺度感,明艳的暖色使空间距离变短、尺度缩小,暗淡的冷色能增大空间的尺度感,低纯度明色使空间具有宽阔感,而高纯度暗色则使空间具有收缩感。因此,要使空间给人以宽阔感,就应选用低纯度的明色花系,如具白色或天蓝色的花卉;相反,对人少空间大的居室,宜选用高纯度暗色花卉植物布置。
色彩会使空间产生一定的“感情”或“性格”。如在总体格调高雅、古朴的高级住宅的道路空间,可选用紫色调的植物来突出高贵、优雅、神秘的氛围;而在以销售黄金钻石为主的街道空间中,植物可选用黄色基调的树种如金叶女贞、金叶槐、银杏等来营造相同色系的空间,烘托其华贵、高雅的气氛。
4.2.4 植物的气味
植物的气味是植物组织器官中含有香精油、挥发油或难挥发树胶类的化学物质以分子的状态漂浮在空气中,刺激人的嗅觉而引起的。以芳香为主题的植物空间具有独特的吸引力。例拙政园“远香堂”,南临荷池,每当夏日,荷风扑面,清香满堂,“香远益清,亭亭净植”;雪香云蔚亭丛植的梅花,清香悠远,意境空灵,道出了“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玄妙所在,从而造就了两处空间的不同氛围。
芳香空间的创造应与周围环境相和谐,并考虑环境的郁闭度和风向作用。露天环境中的空气流动较快,香气易扩散,达不到预期效果。因此,必需通过地形或建筑物的围合,来创造封闭的环境,维持一定的香气浓度,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同时,应注意将芳香植物布置在上风向,以便于香味的流动与扩散。
4.2.5 植物的季相变化
季相变化是园林植物对气候的一种特殊反应,是生物适应环境的表现。春花、夏荫、秋叶和冬枯形成了植物丰富的季相变化,在不同季节营造出不同的植物景观空间。
首先,季相变化影响植物空间的闭合程度,尤其是当植物空间由落叶植物围合时,空间围合的程度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夏季,具有浓密树叶的树丛能形成一个闭合的空间,视线被阻隔,而随着植物的落叶,视线逐渐能延伸到限定空间以外,空间产生流动,显得更大、更空旷(图5)。
图5 植物季相变化对空间闭合程度的影响
其次,植物季相在其变化的过程中会给人不同的空间感受,在植物空间中游览观赏,行在其间,不会感到强制性的约束,丰富的空间层次和光影的明暗变化,给人视线留有余地,引起观赏者自由的联想和情感变化。这在景观连贯性和整体性上提供了一个时间序列上的美感,形成了动态的三维空间性与时序性相统一的四维空间效果。
4.2.6 植物的文化内涵
植物蕴涵着不同的精神意蕴。自古以来,中国人在欣赏大自然植物美的同时,逐渐将植物的形象美“拟人化”,赋予其特殊的精神品质。如《论语》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赋予松柏虽经严冬霜雪仍能挺立风寒之中的坚强品质;《诗经·周南》有“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描述,誉桃花之艳丽;梅、兰、竹、菊被誉为“花中四君子”,习称松、竹、梅为“岁寒三友”等。
植物的文化内涵直接影响了空间的立意和人们的心理感受。如北京皇家园林的植物配植,讲究“玉堂春富贵”,即在庭院中对植玉兰、海棠、迎春、牡丹和盆栽桂花;承德避暑山庄“万壑松风”景区,运用松叶细长成针状,经风吹拂易产生振动发出声音的特点,创造出具有万马奔腾、翻江倒海之势的“松涛”主题空间;再如苏州拙政园中部主体建筑“远香堂”,南临荷池,夏日芙蕖满池,闲立堂前远眺,翠亭华盖,荷香四溢,能真切体会到园主人王献臣自喻脱离尘嚣世俗、理想高洁的意境空间。
植物景观的营造已成为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主要表现手法,每种植物都具有不同的生态位,占据着不同的空间。植物通过地平面、垂直面和顶平面以及各种变化方式的组合来表现其构筑的空间形式,而植物的形态、大小、色彩、质地、季相变化及文化内涵等特征就成为植物构成空间的相关因素。此外,植物空间还可以与其他各种空间形态相结合,构成相互联系的空间序列,形成多种多样的空间景观效果。总之,在以植物造景为主的现代园林中,如何充分利用植物的生长空间,合理配置,创造具有丰富的时序变化和文化特色的空间景观,是现代植物景观设计的发展方向。
[1]熊云海.园林植物造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2]芦原义信.外部空间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
[3]夏义民.园林与景观设计[M].重庆: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1986.
[4]赵爱华,李冬梅,胡海燕.园林植物与园林空间的营造[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4,19(3):136~138
[5]李端杰.植物空间构成与景观设计[J].规划师,2002,18(5):8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