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民国时期女子实业的创办及成功原因

2013-04-18 12:16:27张佩佩
妇女研究论丛 2013年4期
关键词:实业国货

张佩佩

(重庆交通大学 思政部,重庆 400074)

随着研究视野的扩大,妇女史的研究已由单一的政治史视角扩展到妇女生活的各个方面,近年来对妇女经济方面的研究也卓有成果,但仍有较大扩展研究的空间。本人检索了相关著作和论文后发现,现有研究大多是从宏观上论述妇女职业的发展情况,①主要有茹迺焘:《中国妇女经济问题》(著者刊1929年版)、何黎萍:《试论近代中国妇女争取职业及职业平等权的斗争历程》(《近代史研究》1998年第2期);蒋美华:《中国近代妇女就业初探》(《江苏社会科学》1998年第4期);吕美颐、郑永福:《20世纪二三十年代女性职业简论——从上海女子商业储蓄银行谈起》(《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6期)等。而以民国时期女子办实业为主题的文章较少,因此本文选取这样一个切入点,来考察女子实业的发展状况,并从经营策略角度分析其卓有成效的原因。

一、女子实业的创办

从兴办实业的主体看,大体分两种,一种是有独立的资本或自己独立经营的实业组织或团体;另一种是合资、合作经营。这两种并非截然分开,有些实业属于合资,但主要经营工作却是由个别女子实际操作。从分布的行业看,有农业、工商业、金融业和服务业等。

(一)农业

农业方面有不少女子从事。陈鸿璧本着“振兴实业,扩充女界生计”[1]的目的在上海建立女界畜植试验所,种植大豆、小麦等农作物,还设有饲养羊、鸭、鸡等家畜家禽的畜牧场。黄兴的夫人徐宗汉在江苏、安徽两省都办有农场,希望借此振兴农业。此外创办女子畜殖场的还有张默君。国民政府考试院副院长钮永建的夫人黄梅仙鉴于上海市县划分界域后生产落后于消费,沪县所生产的新鲜农副产品每天早晨由四、五十里之外由乡民肩挑到沪,对于农民来说耗费时间、体力,极不经济,而对于鲜货价值、卫生等方面也有妨碍,所以组织土产运销社,置备汽车,用极低的价格来运输农产品,实现“调剂农村金融,平衡生产消费”。[2]

(二)工商业

兴办工商业需要较多资金,但女子实业在这方面也有所建树。由于经营商业不需要像工业生产那样的特有技术,只负责商品的销售,所以经营商业的女子要比经营工业的女子多,并且分布较广。其实此时的女子工商业大都自产自销,兼及工业和商业的性质,其中有些还是较有成效的。

在上海这个中国近代工商业发达的城市,女子实业有较显著的发展。如赵友兰等人创办的女子工业社就颇有成绩。1923年4月,女子工业社在法租界辣斐德路开幕,主要生产“指南针”牌卫生品,化妆诸品如牙粉、香粉、预防冻疮的芝兰霜等,还有金虎牌葡萄酒。除制造部外,还有缝纫部,研究男女中西衣服以及领结、领带之类,一切工作多出自女工之手。该社牙粉的销路很广,除上海及外埠各商店批发外,还远销四川、烟台、新加坡等地。香粉等每月订单不断,雪花膏也供不应求。该社的生意还做到天津,“推举王益清等女士为驻津办事员”。[3]在服装行业中,张幼仪及家人朋友开办的上海云裳时装公司声誉卓著,效益极好。张幼仪在该公司任经理,主管经营事务。她到过英、法、德等国,亲身感受到西方女装的时尚与魅力。她将欧美社会中最流行的服装式样引入“云裳”的设计中,以自己的特色吸引了众多闺秀名媛。还有经营领带销售的,如上海著名舞星许四小姐鉴于改穿西装的人日渐增多,领带成为必不可少的配饰,创办了许四领带公司,制造精美领带,专营批发业务,经营很有些成效。据报导,“近来海上各大商号接洽经理该公司领带者,已有四十余家”。[4]出身贫寒的汤蒂因,小学毕业后考入益新教育用品社当营业员,经过努力提升至门市部主任、进货部主任,后开办自己的现代物品社,经销金笔等文具。1936年,她向一家小厂定制“绿宝”金笔,独家经销,经过种种努力终于创出自己的品牌。

除了上海,其他地方也有女子工商业的开设。浙江的王璧华开办了一个妇女工厂,所生产的“观音牌”线袜制作精良,供不应求。看到成绩后,以王璧华为会长的浙江女界联合会成立,“会务积极进行,将于上海、绍兴等处设立分会,并拟由会中组织一大工厂,推广女子生计”。[5]1923年8月,嘉善的吴梦琴在杭州创设女子国货公司,从经理到店员一律用女子,举凡女子应用物品一概齐全。周帼魂在镇江创办女子商店,经营8年有余,成绩颇为显著。随着经营的逐步完善和发展,并为了普及女子职业,周帼魂还在各埠设立分号。绍兴有沈仰云创办的越兴制布有限公司等。在北方,燕京大学教职员的太太们组成燕京妇女工厂。该厂存在了数年,产品主要是各种日用物品,如衣服、手巾、台布等,产品质量较高,图案式样新颖,销路广大。在天津也有一家经营不错的女子公司,即陶淑贤创办的女子商店百岁公司。创办初期有合作者,后因遇困难都退股了,所以公司方面遂统归陶淑贤自行经营。她办公司的目的是“为提倡女子职业,略尽女子服务社会的天职。同时为生活困难的女同胞在社会上谋一个生存的机会。”[6]公司开办时资本只有2万元,到1933年,每年的营业额约在6万元左右。公司共有7架缝衣机器,可制作单衣和呢绒的衣服。缝工以及门市营业的管理全是女子担任,有20余名工人,在夏天生意忙时,工人便增加到50余名。此公司成为天津地区经营较好的女子实业之一。

因为单个女子实力有限,随着20世纪二三十年代合作运动的发展,合作事业被认为是最适合中产阶级的企业组织方法,“极合于以最少劳费获最大结果的经济原则”。[7](P68)女子们也认识到必须合作才能有力量,所以就有一种将购买与销售、生产与购买相结合的组织形式,即生产合作社和购买合作社。工商业的生产合作社较为发达,比较有成绩的有中华妇女节制协会举办的女子生产合作社。1935年底,女子合作商店开业,成绩一直不错,后又扩充,附设女子生产合作社门市部,销售各种棉布、手帕、绒线衫、玩具等家用品,定价比较低廉。据经理胡瑛称,产品都是各地女性手制。该社为谋求推广销路,引起各界注意,“拟扩充范围,添设饮食部和书报部,收售一切女子手制食品及著作,设门市部营业,并由该社聘请专家指导,制造各种家用品,以提倡女子生产”。[8]女子生产合作社进一步扩大,有书画部、食品部和工艺部,食品部包括中西茶点、卫生饭桶、糖果饼干;工艺部则包括衣食用品、家庭用品和儿童用品等。女子生产合作社本着发展女子固有技能、促进女子经济独立、提倡生产合作、服务社会人群的宗旨,只要是女子的产品都可代售。该社自开幕起营业就颇为发达,社员不断增多,妇女节制会还召开董事会,决议女子生产合作社定期举行展卖会。该社还向社会保证将营业收入除开消费外,其余都捐助公益。在购买合作社方面有在定县成立的家庭购买合作社,被认为是妇女“联合创办合作事业,实为农村破产中维持家庭经济方法具体的实现。其任职精神尤可佩服。其他各县的农村妇女们曷不亦亟起提倡合作社的组织,藉谋经济上的独立”。[9]

(三)金融业

在以团体的形式开展的女子实业中出现了金融业,而且数量较多,规模也不小,形成了一定的影响,这在个体女子实业中很少看到。

1921年秋,北京女界为提倡女子职业,促成女子经济独立,陈丽华、张佩芬和赵默君等创立中国女子商业储蓄银行,包括商业部和储蓄部,存款超过30万元。北京中国女子商业储蓄银行虽然是女子所组织,但除了银行职员都是女子外,其他的像股东、存款放款等营业并不只限于女子。她们注重营业手段,如实行有奖储蓄等,经营颇有成效。北京吕戴之、王启常等人的夫人,为提倡女子储蓄,图谋女子生计,也发起组织中国女子商业储蓄银行。[10]

上海作为当时全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女子银行也相继开办。1924年4月,严叔和、谢姚稚莲和谭惠然等人集资20万元,创办上海女子商业储蓄银行,5月27日开业。在成立前,她们进行了大量的宣传工作,称主要是为了方便女子从事职业并实现经济独立。从长期的舆论和资金准备来看,上海女子商业储蓄银行计划很周详,准备很充分。该银行成立时,特别礼聘上海商业银行的严叔和担任行长。董事长为谭惠然,严叔和与谢姚稚莲任正副总经理。随着业务逐渐兴盛,1929年,该银行在原址对面南京路虹庙隔壁投资建厦扩充,截止1931年底,“实收资本总额为(单位元)20065000;储蓄资本(单位元)20000000”。[11]该银行先后加入上海银行业同业公会联会准备委员会和票据交换所,其后发展一直较好。到1936年规模进一步扩大,为发展业务董事会常务会议决再增加资本50万元,各股东认股甚为踊跃。在金融业中,上海女子商业储蓄银行继续较好的营业,除总行外,还在中西女校设立办事处,“全行员生总数五十人”,“营业力主稳健,成绩年有进展”,[12](P174)逐渐发展成为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的金融企业,在上海金融业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在上海,还有潘宇颖等发起的上海女子信托公司,“其内部组织颇为详尽,皆以女子本身而设施”。[13]

各地还有组建女子银行的,如浙江省组织女子商业银行,所有行中董事兼职员都由女子担任,其目的是为扩充女子职业及提倡女子储蓄。[14]

(四)服务业

由于服务业投资较小并且行业广泛,适宜女子经营,所以很多女子从事其中,如经营餐饮、舞厅、美容院等。

在餐饮业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要数董竹君的锦江川菜馆和锦江茶室。1934年3月15日,董竹君在上海华格臬路创办锦江川菜馆,用竹叶作店徽,餐具上都印有竹叶标志,既雅致又寓意董竹君其名,处处显示品牌意识。菜馆装修极为精致,设有日式风格小间,帐台上有醒目的字:“君若满意,请告诉朋友;君若不满,请告诉我们!”[15](P258)可以看出其服务贴心周到。餐馆还注意培训员工,给他们良好的待遇。同时董竹君自己也亲自下厨,曾三天三夜不下灶台。锦江不断扩充,成为能容纳600人左右的锦江川菜馆。次年,她又在华龙路开设锦江茶室,很快便成了文艺界的“沙龙”和“工作室”。锦江在菜肴、服务、清洁卫生等方面始终严把质量关,处处张显自己的特色。正如董竹君所言:“我在经营的过程中,一直是未把锦江作为仅仅是赚钱的企业,而是把它当为高尚有意义的文化事业来努力的。”锦江开办后,逐步闻名中外,很多国内外社会贤达名流都到过锦江,如电影演员卓别林、美国大使馆商务参赞等。

随着女子消费层次的提高,美发店、美容院等相继出现。中国第一代著名女影星王汉伦创办经营汉伦美容院。王汉伦在从影期间积累了一笔可观的收入,息影后潜心研究美容术,学有所成后开办汉伦美容院,主要经营烫发、化妆、修指甲、去雀斑和去皱等,[16]吸引了众多淑女名媛、交际花和电影明星等。

当然,女子实业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变化有一定的阶段性,在地域分布上也不平衡,在经济发达、风气较为开放的上海江浙一带较多,在北方则主要集中在京津地区等,有代表性的实业较少。

二、女子实业成功的主要原因

促成女子实业卓有成绩的原因很多,但其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女子的经营策略是否得当,是否能让企业有效运作。民国时期女子实业的成功经营策略主要有:

(一)乘国货运动的东风

提倡国货、争取利权本是女子实业兴起的原因之一,而国货运动又为其发展开辟市场。民国成立后,政府大力提倡国货以挽回利权。随着国外势力的侵入,抵制外货的运动此起彼伏,像五卅运动时,“经济绝交已普及全国,更进一步则为国货之提倡”,上海女知识阶级鉴于此,“由张惠如、涂竺筠、应令言、邱国英、吕素纨、苏伟、乔静文、吴蓉和吴苑等发起组织女子五卅国货社”。[17]

女子实业也不负众望,在1928年举办的中华国货展览会上显示了不俗的成绩。中华女子美术学校校长唐家伟带来的学生刺绣品,“孙总理博爱大同篇诸墨宝及翎毛花卉、仕女走兽等,类皆苍古遒劲,栩栩如生,极美术之精神,又贵女子之创作,诚属希珍”。[18]在江西陈列馆陈列的女子工业社产品,像桃花夏布、台布和泰毛庄的天鹅绒等也都极为精美,中外参观人士订购者很多。此次展览会不仅展示了女子实业的成绩,提高了知名度,还促进了其营销额的增长和销售渠道的扩大。如有一个美国人订购了两套女子工业社出产的精致桃花西餐台布,“该项出品约值二三千元,该美人允于闭会时,全数代为推销”。[19]

1933至1935年又掀起了一股国货热潮,特别是1934年被定为妇女国货年。这一年里提倡妇女用国货,进一步促进了国货特别是女子实业创办的国货的发展。上海女青年会为提倡国货时装而举办时装表演,上海职业妇女会前来参加,“希望在国际时装表演之际指示目前国货的质料、颜色、花样确实不亚于舶来品,设能人人采用国货,则亦救亡之一法”。[20]社会各界也大力提供支持,鸿新公司为此次表演赠送国货布衣料,鸿翔公司赠送制工,百乐门赠送烫发。同时也有人看到妇女不仅要做一个国货消费者,更要做一个国货生产者,建议妇女参加或协助国货生产事业,提倡女子实业的兴办。

(二)发挥女性特色

根据女性自身的特点和条件选择易于从事的行业,像轻工业、服务业等,发挥自身优势,更容易取得成绩,事半功倍。

女子知道女性和儿童的需求喜好,经营女子和儿童用品成效会更显著。陶淑贤在天津创办女子商店百岁公司,专门售卖儿童的衣物玩具等。作为经理和工人的女子凭着对儿童的了解,备有小孩从出世到12岁的四季衣服,一方面满足了儿童的需要,对没有生育经验的或已有小孩但为职业所累的母亲也是一种满足,这样她们就可以不愁料理孩子的衣服,领着小孩或在小孩未出世以前到公司去预先设计一年或半年的衣服,颜色、式样及质料都可得到称心的选择。北四川路虹口大旅社对面的妇女公司为满足女性需要经常进大批法国著名波罗克厂香水、美国企斯波厂口唇膏等。[21]

一部分女子实业以发达女权服务女性为宗旨,像兴办女子公寓、代女性收学费等。上海女子商业储蓄银行除主要开展零整储蓄、抵押贷款、证券投资等业务外,还为美术专科学校、人和助产学校、中西女校等代收学费。“该行宗旨颇注意于教育界,故在本埠各女校内亦拟吸收股款,协作进行。该行曾赴中西女塾圣玛利亚女校演讲《女子银行与发展妇女经济及职业之关系》,颇得女生之同情,中西方面已认股至二万余元,圣玛利亚亦不在少数。其他各女校如清心、爱国、宴摩式、务本、民立、裨文和爱群等校,亦正在分头接洽,闻上海女生颇多身家殷实者,故对于投资女子银行一事颇为踊跃。”[22]女子生产合作社专售女子制品,只要是女子的出品都可予以代售,像其书画部就出版刘王立明的小说《生命的波涛》。

女性感情细腻丰富,体贴周到的服务和注重优美的性情也成为女子实业成功的因素之一。“北京女子银行的创办人派人走访富家妇女,解释银行业务,并指导理财术,民国十一年成立的上海女子银行甚至为女子学校管理财务,并指导女生如何开银行户头。挨家挨户,努力游说的办法,教导不少妇女争取经济独立,如何理财,收效颇大。”[23](P288)她们用这种方法不仅帮助了女性理财,更拓展了自己的业务。在注重优美方面,像董竹君就很注重锦江的装饰。她意识到注重装修布置和改善经营管理方法的重要性,所以对锦江餐馆和茶室的设计装修都力求优美实用。茶室淡黄色新式砖砌墙的门面、大红色霓虹灯招牌、桌上的鲜花、墙端装置的一盏盏倒挂茄子形的磨砂玻璃灯、红木雕刻琴桌等营造出幽雅的氛围。这种精美的装饰再加上体贴周到的服务使锦江的经营很有特色,因此效益很好。

(三)营销手段科学多样

女子实业家在经营过程中注重营销手段,她们做广告、印发传单,充分利用宣传手段;在价格上做文章,打折优惠、送礼品,搞促销;不断推出新产品;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引进西方新技术,根据国情进行创新,中西结合;制造社会效应,注重人脉关系的运用。

她们为公司企业做广告,充分利用宣传手段。时人已认识到广告在营销中的重要性。《妇女专册》在谈到妇女商业技能时特别提到广告。“为推销商品唯一之工具,而其效力之大小,全视设计之善否为枢纽,至于格局、文词、图画、印刷等,尤为广告紧要之成分。引人视线,在此一举。女子之置身商界者,对此亦应附带研究之,以供实际之应用。”[24](P23)此时期女子实业的宣传手段也是多种多样。其一是为别人提供赞助以提高知名度。如云裳公司为上海舞台北平李丽小姐及大都会舞台燕妃小姐加冕特制衣裳。[25]其二,广告中注重用显目抢眼的时尚图画,以达到宣传的效果。如百乐门的广告中画有摩登男女跳舞,云裳公司做广告时,画一位着时装的美女。其三,做到广告语言精美、富有感染力。如百乐门称自己是“远东最摩登最伟大最富丽的舞厅”,“后来居上,远东独霸的舞厅。建筑富丽伟大,设备摩登精致。地点优雅,布置精美,宴乐陶情,呼唤灵便,名歌艳舞,人间化仙,行将开幕。”[26]还详细介绍了其装饰、特色等,广告词极具力度。其四,除了利用平面广告外,有的还利用广播电台,如汤蒂因利用广播为她的绿宝金笔厂做广告。初出茅庐的“绿宝”在一些国产老牌金笔面前知名度低,缺乏竞争力。汤蒂因不惜工本,包下越剧、评弹、滑稽和沪剧等节目在电台上大做广告,使得“绿宝”金笔逐渐展露头角,最后终于开创出自己的品牌。

在价钱上做文章,打折、送礼品、利用节日等方式搞促销。要想销售增长,方法不在商品价格的低廉,而在其所以低廉,要让顾客感到自己是占到便宜、所买是物超所值的,这是在价格上的营销策略之一。女子实业充分运用了顾客的心理采取打折赠送等促销手段。首先,多购者打折。如神州女报做广告:“每册零售三角,半年六册一元六角,全年十二册三元,公团向购八折代派,三十分以下八折,三十分以上七折,六十分以上五折,百分以上六折。”[27]中国女子生产合作社为刘王立明的《生命的波涛》做广告时,称其为“今日的青年不可不看!定价一元二角。一月内购阅者一律八折。”[28]其次,送赠品。如女子工业社为推销专治各种咳嗽以及肺痨结核等症的药丸,声明凡是剪报纸上该社的广告并向该社购服者特备优等化妆品奉赠以答惠顾盛意。该社还于元旦在西门浜桥红屋添设发行,举行廉价赠品一月。再次,实行商品大减价。上海妇女皮袋公司就趁开幕举行大减价三星期。[29]云裳公司则实行奉送工资、半价优待,并发售“优待预约券”,每张20元,以此券作为定金,无论何时持券向云裳公司定制时装大衣礼服,仍照“奉送工资”办法,不取分文。[30]还有利用节日搞促销。中国女子生产合作社利用圣诞节举行展卖大会,一律九折,在母亲节时实行半价优惠。[31]

不断出新,使产品多样化,以满足各种需要。如植权女子物产公司在其广告中宣称:“本公司以发挥民生提倡国产为宗旨,举凡丝织、棉织、皮革、服装、刺绣、缝纫、化妆、罐食、摘棉、造花、抽丝、铺罗、陶器、瓷器、铜器、漆器、竹器、藤器、古玩、文具、仪器、书籍、奁具、旅具、美术各物品莫不搜罗丰富,制作精良,籍各界光顾。”[32]经营范围之广可见一斑。上海女子工业社除了制造指南牌乌发水等化妆用品、专治各色咳嗽以及肺痨结核等症的药物外,还制造和血御风的药品芝兰霜,并发行西药配制大全书和美容圣约焕颜书等。

女子实业服务多样化。像上海女子商业储蓄银行自开幕之日起营业就很发达,储户赴该行储蓄的每天都有很多,女子尤其多。有鉴于此,该银行在二楼开辟了一个招待室,由行员招待各储户随意休息及享用茶点等,服务贴心周到。银行开设的服务项目有多种,除经营普通业务外,还主要开设抵押资产首饰、代售旅行券、代收学费和发售礼券等业务。[33]镇江女子商店为推广营业,除了平常经营还开设通信交易的方式以方便外地顾客购货。

女子实业在引进西方新技术的同时,根据中国的具体需求,进行改造求新,实现中西结合。如在化妆品等方面,西方的工艺较为先进,所以经营化妆品的女子兴业等公司就仿制洋货,如花露水、雪花粉、痱子粉、生发油、生发药水等,还有仿洋式的刺绣等。她们在仿制洋货时能独出心裁,结合中国人的实际需要进行改进,所以生产的产品较洋货实有过之。再比如服装的设计,当时的社会处于新旧结合、中外混杂的时期,人们的服饰千奇百样,所以服装的设计既要引进西方新技术,又要根据中国的具体情况进行创新。如卿云时装公司就花巨资向巴黎学习最新的衣服样式。上海云裳时装公司更是中西结合、不断创新,把原先款式单调呆板不显身形的中式裙子改成紧腰身、宽臀、开衩和长度不等的时装裙,尽显女性的曲线美,制造出流行的时装,成为上层妇女们在交际场中必穿的“裙套装礼服”。[34]上海妇女手皮袋公司则在英美上等手皮夹的基础上,向美国各厂定制一种“青天白日满地红皮夹”,把皮夹图案制成国旗式样,这种创新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锦江的成功与董竹君对川菜的改进有重大关系。因为上海有大量外来人口,川菜太辣不太适合各地人的口味。董竹君根据具体情况改进川菜,但同时还能保留着川菜既有的传统特色,使其既调了众口又极具特色。锦江的菜肴还力求做到色、香、味俱全,因此吸引了众多客人,生意极为兴隆。

她们还制造社会效应,注重人脉关系。在注重人情和官僚习气较重的民国时期,女子实业要想得到较好的发展就不得不制造社会效应,注重人脉关系。如植权女子物产公司,她们在开幕的当天在会场中间悬挂中华国货维持会赠送的绫匾,上面写有“经济平权”,并请国货维持会正会长伍秩庸、副会长吕葆元、王介安三人及戍成女校全体女学生到场,因此当天的盛况就是“睹者甚为拥挤,斯亦女界之佳话也”。[35]社会轰动效应非常明显。上海女子商业储蓄银行开幕时,所受各界贺仪、计幛联、镜框等多至600多件,当天前往道贺的有政、绅、学、报等中西男女各界人士2000余人。社会名流的助阵使该银行的开幕式盛大非凡,当天的储款就达50余万。

三、女子实业的意义

有些事情过程与结果同等重要,有时过程甚至比结果还重要。由于女子实业是新生事物,女性刚踏入社会,要面临各方面的压力,成功的道路比男性更艰辛。但是这些勇敢女性创业者的奋斗经历在之前少有变化的女性世界里投下粒粒石子,使平静的水面荡出层层涟漪,它使女性发出了光和热,使社会注意到女性的力量,这个过程意义非凡。女子实业起到了铺路作用。开创实业的女性们踏着泥泞坎坷之路,披荆斩棘,筚路蓝缕,开风气之先,为后来者提供经验与教训。她们为国为民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令人敬佩,她们勇于奋发努力,不因困难而放弃、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创业精神值得学习。

女子实业对女性自身有非凡的意义,它为女性自身求得了权力、利益和荣誉。女性融入社会兴办实业,体现自尊、实现自立自强,具体实践而不流于空谈,使得她们的生活质量提高,自身素质得到提升,实现了自身的价值。她们吃苦耐劳务实真干,并能真诚回馈社会,为他人为社会作出贡献,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她们凭着顽强的实干精神和辉煌的业绩慢慢地改变着国人心目中女性的形象。董竹君被认为是池中的莲花,是中国的“娜拉”,有力地回答了出走后的“娜拉”怎样奋斗。

女子实业促进了社会物资生产的发展。女子实业一方面为社会提供财富,满足民众的生活需要,为经济发展提供服务,进而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为他人提供就业机会。她们更多地把创办实业作为解决社会问题改造社会的一个重要手段。如燕京妇女工厂规模虽不大,但每年出品的价值也在4万元左右,其工人多数是十几岁的姑娘至四五十岁的农村女子,这为很多女性提供了就业机会。

女子实业的发展使得女性实现了一定的经济独立,为达到社会的根本变革提供了动力。女性参政议政追求政治解放与女子兴办实业求自立实现社会解放相互促进,为实现男女在文化上的解放,实现男女公平创造条件。民国时期女子兴办实业的具体行动推动了法律承认男女的平等,而这种种具体行动,又把法律上的平等落实到现实的社会生活中,为实现由形式上的独立平等到实际上的独立平等,进而为改变社会观念,实现观念层面和文化层面上的真正独立平等提供前提条件。女子兴办实业对男尊女卑陈腐观念形成冲击,改变着人们在性别分工中“男主外,女主内”的思维模式,对人们的价值观念等产生着重大影响,比如人们对女性的评价标准有所变化,对于“新女性”有了新的认识,“只有真能自食其力、最理智、最勇敢,最关心大众利益的,才是当代最摩登的女性”。[36](P337)这种影响由点及面逐步扩散,促进了社会变革。

女性创办实业为女性树立了榜样。开办实业的女子们不仅实现了自身的价值,而且推动妇女职业发展,她们是时代进步的象征。她们的杰出贡献有力地证明了中国妇女的聪明才智,争得了社会的承认,争得社会对女性认识的改观,她们的开拓精神及努力实践形成了无形的感召力量,为女性提供榜样,不仅有示范的作用,还提高了女性的认识水平。比如董竹君为了争取男女平等地位,纠正社会上轻视女招待员的不正风气和改变妇女的社会地位,登报招聘了一批女招待员进行培养。有位姓高的受训女青年后来自己开设了餐馆。

小结

民国时期女子实业在经济发展等客观条件的催化下,在女子主体意识觉醒、能力具备的情况下得以产生。女子经过自身的努力,在较为有利的社会环境下,恰当使用经营策略,充分发挥女性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发挥聪明才智,使得女子实业得到有声有色的发展。女子实业虽然规模小、创造的社会产值有限,但是,女子实业还是有着巨大的意义。女子实业家的创业实践起到了铺路作用,女子实业不仅为女子自身求得权力、利益和荣誉,而且对当时社会发展有相当的促进作用,可以促进社会物资生产的发展,改变社会风气,促进社会变革,还为女性树立了榜样。

[1]神州女报,1912,(4).

[2]钮黄梅仙组织土产运销社[N].申报,1936-07-07(第3张第12版).

[3]上海女子工业社开会[N].民国日报,1923-01-23.

[4]许四领带公司之创设[N].申报,1929-04-12(增刊第2版).

[5]浙女界联合会筹设工厂[N].民国日报,1921-08-24(第8版).

[6]荷.本市一个女子商店百岁公司访问记[N].大公报,1933-11-12(第3张第11版).

[7]茹迺焘.中国妇女经济问题[M].著者刊,1929.

[8]妇女节制协会——扩充女子生产合作社[N].申报,1936-01-12(第4张第14版).

[9]瑛.定县家庭购买合作社业正式成立[N].大公报,1934-04-15(第3张第11版编者按).

[10]北京女子职业之曙光[N].民国日报,1921-07-01(第8版).

[11]上海通志馆编.上海通志馆期刊[C].1934年3月(第1卷第4期).

[12]中国银行经济研究室主编.全国银行年鉴(上)[C].1937年,沈云龙.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三编24辑.台北:文海出版社,1987.

[13]潘宇颖等发起上海女子信托公司[N].申报,1934-01-16(第3张).

[14]筹设女子商业银行[N].民国日报,1924-01-13(第7版).

[15]董竹君.我的一个世纪[M].北京:三联书店,1997.

[16]吴红婧.女理发师的悲哀——老上海职业女性之四[J].上海滩,2006,(12).

[17]发起女子五卅国货社[N].民国日报,1925-07-10(第2版).

[18]中华国货展览会(六)[N].申报,1928-11-07(第3张第21版).

[19]中华国货展览会[N].申报,1928-11-16(第4张第13版).

[20]上海职业妇女国货时装表演[N].申报,1936-05-27(第3张第9版).

[21]妇女公司又到新货[N].申报,1928-11-03(第4张第16版).

[22]女子银行之筹备进行[N].民国日报,1924-04-22(第11版).

[23]A.Anderson.Humanity and Labor[M].London,1928,p226;Paul Hutchinson.the Real Revolution[M].p99,转引自“ 中华民国建国史讨论集编委会” .中华民国建国史讨论集[C].台北:中正书局,1981.

[24]张寄岫.妇女专册[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

[25]大都会舞厅假座百乐门大饭店举行茶舞大会[N].申报,1934-11-12(增刊第10版).

[26]百乐门大饭店[N].申报,1933-11-16(本埠增刊).

[27]女界之曙光[N].民立报,1913-08-11.

[28《]生命的波涛》业已出版[N].申报,1936-06-10(第3张第12版).

[29]上海妇女皮袋公司开幕大减价[N].申报,1928-12-20(增刊第2版).

[30]云裳[N].申报,1933-11-01(本埠增刊).

[31]女子生产合作社筹备圣诞展卖[N].申报,1936-11-06(第3张第11版);中华妇女节制会五九开会纪念母亲节[N].申报,1936-04-29(第3张第10版).

[32]植权女子物产公司开幕广告[N].申报,1913-02-20(第12版).

[33]女子银行之新营业[N].民国日报,1924-07-21(第10版).

[34]骆贡祺.争妍斗奇古今裙[J].上海滩,2002,(7).

[35]植权女子物产公司开幕记[N].申报,1913-02-21(第7版).

[36]中国大百科全书(电影卷)[C].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1.

猜你喜欢
实业国货
中牧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千年国货奶茶店
中牧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路上那些记忆中的国货老物件
国货新生
商界(2021年4期)2021-04-19 00:10:51
消费者心目中的“国货”
中国商界(2021年1期)2021-04-08 08:03:38
中牧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复盛实业(上海)有限公司
纺织机械(2020年1期)2020-05-20 13:29:10
国货之光
女报(2019年7期)2019-11-16 10:49:20
心无旁骛做实业 扶贫助困为人民
人大建设(2019年4期)2019-07-13 05:4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