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 全国妇联原主席 中国妇女研究会会长陈至立
很高兴能出席今天的晚宴并在此就女性领导力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这次论坛十分有意义也很独特:一是由中国和美国两个知名大学——北京大学和维斯理学院(Wellesley College)联合举办,北京大学王恩哥校长和维斯理学院Kim Bottomly院长还亲自出席论坛,是强强合作;二是主题为“Women’s Leadership:Makinga Difference in the World”十分重要,令人关注;三是与会者和演讲及发言者都是卓有成就的女性杰出领导者,显示了其高水平。特别是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莱特女士和驻华大使骆家辉先生莅临会议,必将进一步推动中美两国之间的人文交流合作,包括女性发展的交流合作。我也热烈祝贺论坛获得了丰硕成果,取得了圆满成功。
下面,我就大力开发和充分发挥女性领导能力谈谈自己的看法。
人类的文明进步史实际上也是一部女性解放、进步、发展的历史。就在几个世纪前,女性还不享有经济权、政治权、就业权和受教育的权利。她们处在社会的最底层,因此更谈不上女性领导能力的开发和女性领导者群体的存在。而当今世界,女性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科技、教育等各个领域群星灿烂、英雄辈出;女性领导人领导国家、企业,主持各个层次、各个行业的工作已日趋普遍,世界也因此很不一样,和谐、包容、对话、共同发展已成为共识。
这是因为,首先人人平等是人类进步的追求,男女平等无疑是人人平等的应有之义,是进步的潮流。人类社会特别是女性为追求这种平等而不懈斗争并不断取得新的成果,妇女应享有的各种权利在各个国家、各个领域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并形成潮流。其次,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智力比体力更重要,妇女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展现聪明才智的平台。掌握了知识的妇女与男子一样能担负起各个领域的领导职务,甚至在许多方面由于女性特有的素质而彰显优势。再则,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为女性领导力的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今天,在许多国家,大学生中女性比例已超过男性。可以预计,未来女性领导力将进一步提升,并必然有愈来愈多的女性走上各个领域、各个层次的领导岗位。第四,大力开发女性人才资源和领导力是应对人类发展遇到的机遇和挑战的需要。中国有句话:“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女性的参与及其能力和智慧贡献,将使世界更美好、更和谐。
中国是一个封建社会统治长达两千多年的国家,中国妇女深受封建枷锁的束缚,地位低下,苦难深重。在封建社会中,“小脚女人”是中国旧社会妇女受欺凌、被扭曲的真实写照。那时,妇女没有任何权利,只是男性的私有财产和生育工具。新中国成立后,妇女获得了新生,成了国家的主人。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第一部法律是《婚姻法》,坚决废除了包办婚姻和童养媳制度,实行男女婚姻自由。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明确规定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此后,中国妇女走出家庭,活跃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发挥着“半边天”作用。在各级领导岗位上,女性“巾帼不让须眉”,展现出杰出的领导才能,大家所熟悉的吴仪女士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今天,中国国家领导人中有6位女性,省部级领导中有222位女性,新录取的公务员中有45%是女性,在企业中女性高管占25%,据悉比例居世界前列。
取得这些成绩的主要原因有:
第一,中国把坚持男女平等作为基本国策是女性领导力形成的基础。中国从法律、政策及各项措施上保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落实,已形成了以《宪法》为基础、《妇女权益保障法》为核心,包括几十部相关法律和大批法规的保障体系,使妇女在政治、经济、教育、文化、健康、劳动等各方面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这一切为女性领导力的形成和充分发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中国女性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为女性领导力的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领导力的形成是以接受良好教育为前提的。没有文化,没有知识,没有视野是不可能成为领导人的。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女性的文盲率高达90%。而今天,女童入学率已达到99.7%,大学生中女性的比例超过男性。这就意味着,中国每年有300多万女大学生源源不断地加入四化建设队伍。她们奋力拼搏、开拓创新,在各个领域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她们中的一批优秀分子也脱颖而出,成为杰出的女性领导者。
第三,中国在女性人才和女性领导者的培养选拔使用上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例如,我们规定各级班子中必须有女性,并倡导更多的女性担任“一把手”,在推荐选拔领导干部时,采取女性单列的方式以保证女性人才脱颖而出;我们与耶鲁大学合作,专门为高层女性领导举办提高领导能力的培训班,为她们提高战略思维能力,拓展战略眼光提供了良好条件。
第四,弘扬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四自”精神,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是女性领导力提升的精神动力。中国妇女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良好环境和时代赋予的难得机遇。她们胸怀远大理想,发扬“四自”精神,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种种困难,不断攀登新的高峰,形成百花争艳、百舸争流的生动局面。今天,她们又把自己新的梦想融入“中国梦”之中,开始新的征程,努力创造新的业绩。
第五,全国妇联始终为女性领导力的提升而不懈努力,作出了应有贡献。在全国妇联的密切关注和积极努力下,在各有关方面的支持下,中国妇女参政议政水平不断提高。党的十八大女性代表比例提高了2.9个百分点,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比例提高了2.07个百分点,达到23.4%,突破了长期在21%左右徘徊不前的局面。全国妇联开展的女性高层次人才成长的政策研究和推动课题成效显著,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带动下,青年女性申请科研资助和参与评奖的年龄比男性放宽了5岁,使资助比例提高了10个百分点,得奖比例提高了18个百分点。在全国妇联的推动下,《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明确规定,村民委员会中应当有妇女成员;实施中我们又采取专票专选、定向选举等方式予以保证;我们还对参选村委会委员的妇女进行参选培训,消除她们“我干不了,别选我”的顾虑,树立自信心和为人民服务的观念。为了造就一支遍布城乡的基层女性领导队伍,各级妇联开展了规模庞大的培训工作。据统计,每年培训的女干部达数百万人。令人可喜的是,大学生村官中女性比例为53%,她们经过基层工作的历练,必将成长为各行各业的骨干和各级领导人才。
无论就全球状况而言还是就中国的现状而言,进一步提高女性领导力并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任务艰巨,意义重大。
从中国的现状看,女性参政议政的比例仍偏低,离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发表的《北京宣言》中要求的妇女在决策层中应占30%的比例还有较大差距;女性领导人的数量还偏少,作为主要领导的“一把手”就更少。在中央和国家30个部委中仅有正部长2人,全国31个省区市仅有一位女省委书记和一位女省长。愈到高层,女性领导愈少,女性领导能力并未得到充分发挥。要解决这些问题,尚需坚持不懈的努力。
第一,进一步破除社会上根深蒂固存在的“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内”的陈腐观念,从思想上、观念上真正树立男女平等的先进性别观念。
第二,要解决男女在理论上、法律上平等但实际上存在的不平等问题。尤其要消除对妇女的就业歧视和用工制度及劳动待遇上的不平等现象;消除对妇女的经济权益特别是土地权益的剥夺。
第三,加大对女童和妇女教育培训的投入。事实证明,对女性的教育投入是最有效、最长远、最有意义的投入,它不仅关系到当前女性人才资源的开发,而且关系到子孙后代的健康成长,是一举多得之举。接受良好教育的女性愈多,她们的领导能力就能得到更好的培养、提升,女性领导人产生的基础和土壤将更加广泛深厚。
第四,广泛采用配额制,为女性参政议政、走上领导岗位提供制度保证。在男性仍为主导的社会里,女性要脱颖而出,除了自身的努力和素质条件外,还需要有必要的制度保证。我认为,在决策层中合理规定女性比例的配额制是有效的,值得借鉴和推广。除了政治领域外,在企业董事会、协会、学会、事业单位领导层中都可以作出适当的比例规定。
第五,进一步关心和激励优秀女性人才成长。在女性中进一步弘扬“四自”精神,广泛开展评选“三八红旗手”、“巾帼建功标兵”、优秀女科学家、杰出女企业家和女经纪人等活动,使优秀女性人才受到社会的更广泛的关注和认可;关注基层女干部、女大学生成长,关心和解决她们在工作和事业发展上碰到的问题,鼓励她们在实践中增长才干,锻炼成长。
今天在座的有许多北京大学和其他学校的女大学生,我们衷心祝愿你们在这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中,树立远大理想,迎接社会生活的考验,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成就一番事业。相信今天的一代女大学生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奋斗中,必将出现更多共和国的杰出女性领导人。我也衷心祝愿维斯理学院的同学们,在你们中将来涌现出更多女性杰出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