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陆宇
老人退休,青年接班,一代新人换旧人。这本是自然规律安排好了的,然而,行将报废的风电机组却面临这样的问题:20年质保期,是光荣退休还是超期服役?
2013年1月26日,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梁志鹏在“2013年风能新春茶话会”上透露,国家能源局开始关注风电机组的以大代小、以旧换新政策。
新疆达坂城某风电场就矗立着这样一群“耄耋老机”。36台破旧斑驳的风电机组缓缓转动,还有一台已经躺在维修厂的手术台上,4、5个工人忙得汗流浃背,试图延续这个垂危病人的工作周期。
工人们知道,他们的抢救费力不讨好,即使能够起死回生,但谁也说不准它还能工作多长时间?况且,老机组随时面临着二次、三次抢救,也许风电场耗费的人力、物力比所发电量还多,这还不包括机组倒塌、起火等重大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这批机组安装于达坂城风电场一期项目中,是1991年从丹麦、荷兰进口的,当时承担了中国试水风电产业的重任。之所以选择新疆,是因为其“三山夹两盆”的有利地形。
当时的机组功率只有300千瓦,还不到现在主流2000千瓦机组的1/5,随着后续引进的4台450千瓦机组,总装机容量约1万千瓦的达坂城风电场一期项目拉开了中国风电产业的序幕。试验成功后,1995年中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增长了4倍,达到了近4万千瓦。按照风电机组寿命20年计算,在今后不到3年的时间里,这4万千瓦风电机组将陆续面临以旧换新的局面。
事实上,风电场业主乐于看到这个局面。用一台额定功率1500千瓦的新机组置换5台300千瓦的老机组,不仅在技术上没有任何障碍,而且,置换之后的风电场将会赚钱更多。
“这相当于提高了40%的发电量和收入。在达坂城,老机组的年利用小时数只有2800小时,新机组则可达到3500小时以上,再加上节省下来的维修费用,就能多赚一半。” 该达坂城风电场厂长告诉《中国能源报》记者:“如果利用5台风电机组节省下来的占地,还能再多装3、4台新机组。”厂长当时说这番话时,似乎要拿出计算器来算算。
“除了经济上的收益,风电机组的以新换旧也能避免倒塌、起火等无法预料的重大伤亡事故。” 该厂长补充道。
以新换旧的好处显而易见,达坂城风电场已将想法上报到新疆公司及北京总部。然而,由于一系列条条框框的政策限制,本应是最简单的更新换代却举步维艰。目前工人们能做的只是抢救老机组。
当风电场业主付诸行动时马上发现,为几台老旧风电机组不得不走一次类似长征般漫长的繁杂手续。新疆发改委需要重新论证、立项、备案;电监会需要重新核发业务许可证;电网公司需要重新计算结算电量,甚至还要牵涉到国家能源局。
据悉,该公司每年都会有结束寿命期的风电机组。这意味着,他们每年都得跑一遍手续。然而,即使开发商愿意付出时间,这也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没有一个部门愿意为几台风电机组增加工作量,况且,各部门之间又由谁来协调?”该公司新疆总经理向记者诉苦。
“我们已经为风电机组的以旧换新跑了一年多,结果成效甚微。”
事实上,以大代小最难以逾越的障碍是电价。一涉及到钱,问题就变得更加复杂了。
按照利润最大化和效率原则,一台300千瓦老机组腾出的位置应由一台1500千瓦或更大功率的新机组替换。这意味着风电场将会增容,报批等繁杂手续暂且不提,重要的是,多发电量的电价怎么结算、谁来支付?
这种现象的产生,与中国特有的审批制度和相关风电政策有关。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改造项目因政策的限制而搁浅。
达阪城风电场是中国早期的试验性项目,上网电量及电价由“老政策”单独核定,新疆自治区全额支付。之后,为推动风电快速发展,又经历了特许权招标电价阶段。当风电建设在全国大范围铺开后,国家发改委按区域设立了四类风电上网电价,并规定一部分电费由电网公司结算,剩下的由可再生能源基金统一补贴。
“风电场增容后,所发电量必然会成倍增长,多发的电量是按老政策还是新政策支付?如按老政策,新疆电力公司需要多补贴,如按新政策则需要中央的可再生能源基金来补贴。”该公司新疆总经理一脸愁容:“现在是地方希望中央掏,中央希望地方掏。这个关系不是我一个小小的风电场业主可以协调的。即使地方和中央可以协调,一定发电量之内地方补贴,超出部分中央补贴,就会产生一台机组两个电价的现象。”
这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这又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否则,每年都会有风电场被废弃,并且被废弃的风电场会越来越多,不仅文中的风电场会碰到这个难题,其他风电后来者都会陆续碰到。
据了解,该公司把遇到的困难与发改委、能源局、电监会及电网公司进行了沟通。新疆发改委最初给出的解决方案是“先往前一步一步做,探索探索。”、“遇到什么问题,我们再沟通。”在公司负责人锲而不舍地沟通下,新疆发改委曾提出过一个参考方案:“先一台一台地改,一台一台地备案,当达到一定量后,再考虑统一报批。”而对于核心的电价问题并未提及。
当地电网公司和电监会对此也没有给出答复,并且国家能源局也未制定出相关政策。
上述总经理告诉记者说:“大家都是第一次遇到这个问题,谁也不清楚应该怎么操作。或许,政府部门并不想因一个公司而突破既有的政策框框。”
目前,该公司风电机组的以大代小,只能在可以控制的范围内,近乎“自娱自乐”地尝试。
(本文转自《中国能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