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贤聪 福建省永安市农业局 366000
鸡白痢是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雏鸡的常发传染病,主要侵害出壳后3 周龄以内的雏鸡,发病雏鸡以腹泻和败血症为主要特征,发病率和病死率高,是影响雏鸡成活率的主要因素之一。成年鸡感染后多呈慢性或隐性带菌,可随粪便排出,因种鸡卵巢带菌,将垂直传播到种蛋严重影响孵化率和雏鸡成活率,对养鸡业危害严重。现将一例雏鸡白痢的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永安市某鸡场于2013年1月8日从安徽省某种鸡场购买一批817 商品肉鸡苗10 000 羽,采用网上笼养,用热风炉供热保温,5日龄后个别雏鸡出现精神不振,怕冷打堆,排白色浆糊样稀粪,畜主使用氟哌酸饮水治疗,但效果不佳,无明显好转,且患鸡数量不断增加,死亡数也不断增加。使用3~4 d 后又改用环丙沙星等药物均未能控制该病。到1月21日求诊时已经死亡雏鸡860 多羽,约50%以上雏鸡出现病状。
患鸡表现怕冷打堆,精神萎靡,闭眼打瞌睡,两翅下垂,呼吸困难而急促,后腹部快速地一收一缩,将患雏放在耳边,可听见随呼吸节奏发出“哔卡”声;排白色、浆糊样稀粪,肛门周围的绒毛上黏着石灰样粪便,干后结成硬块堵塞肛门,患雏排便时常发出尖叫声;饮水和采食量下降;个别患雏表现头颈扭曲、运动障碍等神经症状,头颈扭曲的患雏以颈为轴向左或右旋转,也有的歪头转圈,严重者喙向上头朝下,运动障碍患雏表现呆立不动、侧卧不起,瘫痪或劈叉等病状。
剖检12 羽病死雏鸡,其病理变化基本一致,主要表现为患鸡脱水,眼睛下陷;肝脏肿大呈土黄色,表面有大小不等、数量不一的坏死点;脾脏肿大,肾肿大,表面有灰白色小坏死灶;心包增厚,心肌上可见坏死或结节略突出于脏器表面;胆囊充盈;肠道呈卡他性炎症,盲肠膨大,个别盲肠扁桃体出血。
4.1 细菌分离鉴定 无菌采集病死鸡肝脏、肺脏组织研磨后接种在麦康凯琼脂平板、SS 琼脂平板和血液琼脂平板,37 ℃培养24 h 后,麦康凯琼脂平板、SS 琼脂平板上长出细小、无色透明、圆形菌落;血液琼脂平板上长出灰白色、边缘整齐、不溶血菌落,用菌落分离鉴定仪进行鉴定,结果为沙门氏菌。
4.2 血清学诊断 取一小滴沙门氏菌全价血清滴于一块清洁的玻片上,挑取上述琼脂培养物少许与玻片上全价血清混匀成适宜菌液,混匀后摇动玻片,在室温20~25 ℃时,2 min 出现凝集现象,结果为阳性;而生理盐水对照组无凝集现象。
4.3 药敏试验 对分离的菌株用常规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该菌对新霉素、氟苯尼考、头孢噻呋钠高敏;对庆大霉素、卡那霉素中敏;对氟哌酸、环丙沙星、恩诺沙星低敏。
根据雏鸡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确诊为鸡白痢。
6.1 加强饲养管理 (1)做好鸡舍的保温和通风工作,在鸡群发病阶段适当提高鸡舍温度;在确保鸡舍温度的前提下保持空气流通,以提供适宜的环境。(2)做好卫生消毒工作,每天做好鸡舍的清洁卫生,对被鸡粪污染的食槽和垫网要及时清洗;对鸡场选用聚维酮碘和百毒杀交替喷雾带鸡消毒,每天1 次,连续7 d,以后每周2 次常规消毒。(3)饲料搭配要合理,特别是各种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的供应,确保雏鸡生长发育的需要;淘汰出现神经症状和严重运动障碍的患鸡。
6.2 药物防治 对全群鸡在每吨饲料中加入新霉素150 g,连用3~7 d;同时在每吨饮水中加入氟苯尼考40 g,连用3~7 d。
经采取以上综合防治措施,3 d 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1)此次发病可能是雏鸡带菌所致。因此,要提倡自繁自养,认真对待购苗工作。如需购苗要选择从防疫规范、无疫区的场购苗,以防外来病原菌带入。治疗该病时,由于该菌对各种抗生素的敏感性不同,应先做药敏试验,避免走弯路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该病的预防首先要从种鸡场抓起,避免垂直传播,种鸡场要定期对种鸡群进行鸡白痢沙门氏菌的检测,一旦发生该病,应及时进行控制和净化;其次,为了防止种蛋受污染,在孵化前要对种蛋进行消毒,可用福尔马林+高锰酸钾熏蒸消毒,以防止雏鸡苗带菌。第三,进苗后为防止雏鸡被污染可用0.01%高锰酸钾(连用1~2 d)和0.01%~0.02%庆大霉素或卡那霉素(连用5~7 d)饮水,这样可一定程度上防止该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