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丽蓉 林玮灿 福建省厦门市动物卫生监督所 361019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即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非接触性自动识别的通信系统。RFID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到动物识别、跟踪、饲养及动物类食品溯源领域,并卓有成效[1-3]。
1.1 RFID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
1.1.1 电子标签 也称应答器。由标签天线及标签芯片组成,每个标签中保存有唯一的电子编码,用于标识该标签所附着的物体。
1.1.2 阅读器也称读写器、询问器。为读取(有时还可写入)标签信息的设备,可设计为手持式RFID读写器或固定式读写器。
1.2 RFID技术的工作原理 在动物及动物产品的应用中,当目标动物或动物产品进入到阅读器的识读范围内,阅读器将自动激活附在目标对象上的电子标签,同时接收电子标签的应答信号并进行解码,以非接触方式将目标对象的标识信息连带标签上其它相关信息读出,从而实现自动识别。
1)具有体积小,外形多样化、防水、使用寿命长等特性,可应用于动物机体,放置于动物耳垂或体内,包括颈圈式、耳标式、可注射式以及使用于反刍动物的药丸式。
2)具有不受粉尘、油脂、寒冷、炎热及食物加工处理环境的非金属质构的影响,可适用于屠宰场、动物类食品加工场所、放养或野生动物所处的户外环境。
3)具有无线传输特性,操作方便,可穿透纸张、木材、塑料等非金属非透明材质,可远距离辨识目标动物,且无需人工干预,即可快速完成信息的输入和处理。
4)采用低频标签,辐射功率低。标签一般处于休眠状态,只有在被激活后才会有效,不会对动物和人造成不良影响。
5)信息数据储存量大,可存储动物从出生到屠宰、动物类食品供应链全过程的所有数据,并建立动物及其产品电子标识和信息化管理系统,形成不易丢失的电子档案,方便各层管理者和消费者随时快捷查询到动物及动物类食品各环节的相关信息。
6)标签具有唯一的ID码,信息不可篡改或复制,可准确追踪到相应的标识动物或动物产品,及时找到问题源头,避免造成动物疫病的大范围传播和严重的经济损失。
3.1 动物的识别和跟踪
3.1.1 宠物识别 近年来,饲养宠物的民众越来越多,带来的宠物丢失、伤人、疫病及遗弃等现象,给市民和管理者带来很多问题。因此,在宠物的管理上,已经使用RFTD技术,给宠物植入存储有其照片、年龄、检疫情况及饲主资料等信息的电子标签,宠物监管部门通过手持式终端,扫描动物体内的电子标签,可快速、准确地查询到该宠物的相关信息。在宠物产业链方面,也可在电子标签上存储宠物的习性、爱好、医疗记录等商业信息,便于商家为宠物提供个性化全面服务。
3.1.2 赛鸽身份识别 赛鸽活动在民间流传较广,职业赛鸽对比赛的结果要求公平、准确。赛鸽协会为参赛鸽的身份实行双把关,在其出生时就系上两个不同频率、可辨识身份的RFID电子标签。赛鸽从出生、幼检、总检、会训、资格赛,到最终的正式比赛中,全程佩戴,极大降低参赛鸽被替换的几率。
3.1.3 动物个性化喂养 目前,RFID技术已被应用在家畜的精细养殖方面。例如,在生猪的养殖上,通过给母猪、种猪佩戴RFID身份识别标签,获取该标识生猪的进食量、生长状况、繁殖情况等信息,经过畜牧管理系统对一系列参数的综合计算,为其配制专门的营养餐和饲喂量,大大提高了饲养效率、母猪繁殖力及仔猪成活率。
3.2 RFID技术在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方面的应用 目前,主要是通过RFID技术,对动物个体或群体进行标识,并采集在其生命周期中免疫、产地检疫、道路监管、屠宰检疫环节的信息,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当发生重大动物疫情或动物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时,通过扫描动物体上的电子标签,快速、准确地追查到其产地、饲养者、防疫检疫责任人,追查到动物及其产品的流动路线,从而提高重大动物疫病快速反应和扑疫工作进展,实现动物从出生到屠宰、动物类产品从生产到消费各环节全程监控,确实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3.3 在动物类食品安全可追溯方面的应用 在动物类食品供应链中,使用RFID电子标识,录入及存储包括动物类食品的繁殖饲养、屠宰加工、销售配送全过程的信息数据,建立动物类食品追溯系统,实现动物类食品供应链中安全信息的可回溯,可迅速查找出生产和销售问题食品的部门,查出与加工不当相关的问题,实现更快更有针对性地召回问题产品,降低了其到达消费者手里的风险。通过完善的过程信息,可查出问题食品出现的原因甚至根源,提高动物类食品的质量。
4.1 发展制约 (1)我国缺乏对RFID标识管理的相关规范,监管部门不能有效地对生产厂家进行监督管理,造成市面上RFID标识质量没有保障。(2)不同厂家没有统一的生产标准,生产的RFID标识及阅读器不能相互替代使用,阻碍动物及其产品无线射频标识的推广和发展。(3)RFID技术应用于动物标识在工艺上较复杂,生产成本较高,在畜牧业领域不能得到大规模使用。
4.2 发展对策 (1)制定有关电子标签设计、生产和使用的可操作性强的应用标准,规范生产,加强管理。(2)制定符合中国市场需要的动物电子标识标准,为尽快与国际接轨打好基础。(3)发展新工艺、新技术,生产出质优价廉的RFID电子标识。
目前,人们已利用RFID技术实现对畜禽繁殖、生长发育、饲养及动物类食品安全生产的现代化管理。未来RFID动物电子标识将保持高速发展的趋势,识别、读写功能更快速,作用距离更远,成本更低。RFID技术在动物及动物类食品上的使用将日益广泛,产生更为重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1] 陆昌华,王长江,胡肄农.动物及动物产品标识技术与可追溯管理[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29-39.
[2] 张玉香,张延秋,徐肖君,等.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25-33.
[3] 史密斯(英),费内斯(英).食品加工和流通领域的可追溯性[M].钱和,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128-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