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民族服饰文化的现状思考

2013-04-18 00:39
纺织科技进展 2013年1期
关键词:民族服饰服饰文化服饰

李 陶

(北京服装学院,北京 100029)

民族服饰文化可以定义为具有人种、语言、宗教、区域等同一文化传统及生活方式的人类集团(民族),在服饰方面所形成并共有的物质形式与精神内涵的综合[1],在我国常常被特指为少数民族服饰文化。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民族服饰在满足人类基本需求的同时,其社会功能逐渐增多,服饰的审美性、识别性和象征性等不断突显出来。

1 民族传统服饰的现状

服饰作为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一种载体,必然会随着社会生活的变迁而不断变化。在21世纪的今天,许多民族的传统服饰已成为一种文化记忆,或是作为特殊场合的一种象征符号出现。

王敬在《流失破损失传——渔猎民族服饰现状堪忧》一文中写道,如今在赫哲族聚居地熟悉鱼皮、兽皮制作工艺的老人不过5人,大多60岁以上,如果不加紧把传统工艺记录复制下来,在不久的将来,面临的便是人亡艺绝[2]。就算是服饰形制最丰富、最具特色的苗族服饰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苗装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变迁速度明显加剧,并呈现出3个方面的变迁态势,分别为传统生活装的礼服化、服装材料的非本土化和传统工艺技术衰退[3]。在怒江傈傈族自治州的丙中洛,身穿现代服装的当地人比比皆是,有时你甚至无法感到自己身处民族自治区。当然也不是绝对看不见身穿本民族传统服饰的人。经过对比,可以很明显的发现,其呈现出的趋势是男少女多、幼少老多[4]。

可以看出,我国的传统民族服饰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民族服饰通常只在特殊场合穿戴,如在电视媒体、旅游景区或庆祝活动的表演中等。无论是作为标志物,还是作为工艺品,民族服饰都远离了人们的生活,其使用价值早已大大减弱,进而变成了象征符号或艺术品。

2 民族传统服饰变迁的原因

民族传统服饰的变迁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如经济水平提高、新技术的使用、政府出面提倡或干预、族际交往和文化交流等。现代文化和价值观对传统民族服饰的强大冲击是显而易见的。

2.1 文化交流对民族传统服饰的影响

文化传播是人类生活的主要形式,也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武器和工具。文化的传播和融合实际上是人与人、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社会文化信息的交流与互动过程。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融合促成了文化的整合、分层和变迁。

在闭塞的自然环境里,民族服饰是很难发生变化的,而在与外族相互往来的过程中就会发现服饰之间的差异,本民族的传统服饰也会潜移默化地发生一些变化。玉时阶在《瑶族服饰文化变迁》中提到,瑶族服饰从其先民在秦汉时期的“好五色衣服”、“衣裳斑斓”,到明清时期其服饰民族特点与地域风格的形成,虽然这期间服饰的汉化已经出现,但五彩斑斓一直是其服饰文化的主要民族特点与风格。20世纪50年代后,特别是到80年代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加强,瑶族服饰文化在与异族文化的接触过程中,不断借取、创新,使瑶族服饰日趋时装化[5]。孙绍先在《“现代化”辐射下的民族文化抉择》中写道,很多黎族人流露出羡慕汉族生活方式的倾向,觉得本民族许多习惯是“落后”和“家丑”。他们不愿谈及像“放僚”(黎族女子婚前自由结交男子)、“文身”之类的话题。可见,在他们的心目中已经有了一个“先进”与“落后”的价值标准。在黎族同胞中,有个值得注意的现象,越是受教育水平高,越是职位和社会地位高的人,越倾向“汉化”。黎族出身的干部,大都不愿谈及本民族“落后”的文化传统。他们热衷于改造甚至消灭本民族那些所谓陈旧落后的东西,喜欢向外界展示黎族“现代化”的成绩[6]。

2.2 价值观的转变对民族传统服饰的影响

在男耕女织的社会里,女红技艺的高低决定着女性的社会地位。对于一个少数民族妇女来说,不会做本民族的服饰是无能的表现。然而当大量价格便宜的外来服饰涌入少数民族地区后,只要有钱就能买到想要的衣服,因此女红的好坏不再是评价女性的尺度。

上世纪90年代后,由于打工风潮影响到少数民族地区,大批年轻人外出打工,一方面从事民族服饰制作的人减少,另一方面到发达地区打工的年轻人受到主流文化的影响,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知发生了变化,他们认识不到民族传统服饰的价值,甚至认为其是贫穷落后的一种体现,就算是没有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也同样受到现代服饰文化的影响,开始追求时尚。这种价值观念的改变使年轻一代对民族传统服饰变得冷漠,也让民族传统服饰技艺面临失传的危险。

3 民族传统服饰的传承与发展

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是体现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同时展现出其发展演进中的自觉水平。文化是在传承中得以发展延续的,它是指文化与主体在结合的过程中,受内在机制的支配而具有稳定性、完整性和延续性等要求,并在整个社会发展中呈现出再生的特性[7]。

3.1 文化创新产业的振兴

通过文化创新产业的形式,将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推向国际舞台。挖掘传统服饰文化宝藏,并对其进行艺术化的编导创作,打造成文化创意产品,其中《多彩中华——大型中国民族服饰表演》和《大型服饰歌舞表演——中华五千》就是具有代表性的两个作品。通过远赴亚、非、欧、美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巡演,以文化血脉的传承、历朝经典的再现、民族融合的祥和、衣冠王国的雅韵,使众多外国朋友见识到了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此外,还应该加强对外宣传,利用电视、广播、报刊和网络等多种媒体平台全方位介绍传统服饰文化,并在旅游景区建立民族传统服饰展示窗口或博物馆等,利用旅游景区的优势,进一步扩大其知名度,让更多的人能够近距离接触到民族传统服饰。

3.2 民间手工艺传承人的培养

目前,很多古老的手工艺都面临失传,原因之一就是后继无人,出现断层现象。因此应该从教育入手,让民间工艺技术教育进入学校,在少年儿童中加强民族传统艺术和传统文化教育,提高他们对民族传统工艺的兴趣。民间艺人对初学者和有一定基础的新人应该进行传、帮、带,使其尽快成长为新的手工艺传承人。

日本和韩国的优秀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在日本,被命名为“人间国宝”的每一名具有文化财修复技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或者国家级歌伎舞演员,每年都可以从国家领到110万日元,同时政府还赋予他们相当高的社会地位,以激励他们在传承方面做出的努力和贡献。此外,为了弘扬传统文化,日本文部省还规定,小学生在学期间必须观看一次能剧。为了保证重要无形文化财的传承,韩国政府特设了奖学金,以鼓励和资助那些有志于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技艺的年轻人,称之为“传授奖学生”,并对传授奖学生的选拔条件、年龄要求和学习期限等做出了详细规定。

3.3 民族自有品牌的崛起

作为礼仪之邦、衣冠古国,最好展示国粹的应该是中国式的服装[8]。当代服装设计师应该尊重祖国的文化艺术,尊重服饰文化发展的脉络,深刻理解民族服饰的文化内涵,正确把握民族服饰语言的创新运用。对民族传统服饰的运用,并不是将传统元素原封不动地照搬,而是经过对元素的深层次内涵进行挖掘与整理后,再灵活运用到现代设计作品中[9],从人类服饰文化学的角度来理解、思考民族服饰文化,将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纳入到世界范围,以更加开放广博的胸襟融入到全球一体化的大环境中。

许多品牌和设计师已经走在探索的道路上。带有强烈民族色彩的“太子龙”服饰,以“中华立领”走出国门的“柒牌”男装,还有江南布衣、德云华服等服装品牌都发展迅猛[10]。中国的NE·TIGER还将中国华服带到了博鳌亚洲经济论坛上,向亚洲乃至全世界展示了中国绚丽多彩的服饰文化。著名服装设计师张志峰一直致力于从云锦以及“四大名绣”中挖掘织制手法,并将其应用于高级服装定制当中,代表作有“国色天香·华服大典”系列等。

4 结语

民族传统服饰传承与发展的根本在于持续发展,而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服饰文化传承机制的再确立,以及整个民族的每一个人,尤其是年轻人在心理上保持民族文化感和认同感。当所有人认同并热爱本民族传统服饰,而且自觉地继续穿着和制作传统服饰时,民族传统服饰才能在所属的社会环境中继续发展。

如何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融入时代的发展,融入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如何挖掘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如何打造中国特色的文化品牌,如何使民族传统服饰的传承与发展纳入到动态的良性循环状态,这都是需要我们深深思考和付出努力的方向。

[1] 陈 莹.对民族服饰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几点思考[J].大家,2010,(20):74-75.

[2] 王 敬.流失破损失传——渔猎民族服饰现状堪忧[N].黑龙江日报,2004-12-04.

[3] 杨正文.苗族服饰文化[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1998:305.

[4] 尹 航.丙中洛民族服饰特点、现状调查及思考[EB/OL].(2006-11-11)[2012-11-30].bank2003.blog.hexun.com.

[5] 玉时阶.瑶族服饰文化变迁[A]//杨 源,何星亮.民族服饰与文化遗产研究[C].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5:251-261.

[6] 孙绍先.“现代化”辐射下的民族文化抉择——以海南黎族为例[J].文艺争鸣,2006,(3):140-142.

[7] 赵世林.论现代化进程中的民族文化传承[J].思想战线,1995,(6):46-52.

[8] 龙小天,雒薇艳.当代华服再设计的必要性[J].纺织科技进展,2010,(6):77-79.

[9] 黄永利.原始服饰元素在当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思考[J].纺织科技进展,2008,(6):83-85.

[10]李 毅.“文化经济”的汉服演绎[J].中国市场,2007,(50):17.

猜你喜欢
民族服饰服饰文化服饰
傣族服饰文化在现代生活的运用
动物“闯”入服饰界
听诸子百家讲“服饰穿搭”
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
雪人的服饰
传统茶元素与民族服饰设计的融合探讨
甘丹颇章时期藏族服饰文化解读
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
净美雪顿·美好生活——西藏民族服装与服饰文化展演活动盛大举办
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