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东安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质量保证部技师 高晓东
2013年是国家推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结构调整,特别是基础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关键年,中国齿轮行业正面临中低端产品产能过剩、同质化严重、高端缺失、成本优势丧失、开工不足等诸多不利形势。如何扭转危机,加快产业转型步伐,如何找准产业发展的正确道路,如何以最小的代价,赢得转型升级的最大社会效能,行业效能和企业效益。东安动力人正在努力探索中。
2012年东安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变速器齿轮产品产量的大幅下滑,后驱老线机加产能放空50%,前驱新线产能几近放空60%以上,经营状况一度陷入极困境。面临这种危急形势,2013年初,公司以开源节流、精干职工队伍为重点,以精益改善、科技创新、提质增效为手段的总体工作思路,内强管控,外拓市场,上下同欲,高效务实,为实现新突破而不懈努力。
在成本管控方面采取三层管控制度,即车间整体调控,工段分别管控、班组积极预控并且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内部挖潜,降低生产成本,努力增加经济效益。集思广益在年初制定了优化工艺路线、提高刀具使用寿命、工具工装国产化,提高性价比、廉价油品替代降低物料消耗成本等6个大项、19个小项的科技降成本项目。截止2013年上半年分别节约金额8.8万元和3.4万元,截止2013年8月科技降成本项目共节约金额86.05万元,实现扭亏奠定了坚实基础。产业核心技术是市场竞争的制胜法宝,要真正拥有产业核心技术,只能靠自主创新和联合创新。只有凝聚行业和跨行业自主创新力量,才能加快齿轮产业转型升级。
外部市场是车间领导亲自跑市场,2013年年初以来车间陆续与国内外几家公司进行交流洽谈齿轮加工业务,使前驱生产线产能大幅提升。东安汽发配套任务也已开始定单式生产,由原来的100~200台套已上升到2000台套,月末总计选用配装车间齿轮产品21014件。
效益依赖市场,市场依靠质量。产品质量控制方面实行有重点的“质量特管”制度,新品齿轮研制期间,对外市场产品均采用三级严控的“质量特管”和全尺寸测量制度,一次交检合格率达到99.5%以上,不合格品外流率为0,成熟产品质量稳中有升,新品齿轮从研制阶段提高标准,达到质量飞跃,以精品和信誉满足客户要求,赢得更多市场。
对于未来的发展还要依托东安汽发,利用产品和地缘优势积极与之洽谈自动变速器齿轮产品,寻求投资少见效快的长线产品,对国内变速箱齿轮市场进行一次调研,寻求更多的合作机会。中国齿轮产业从设计到制造,从工艺到装备,从试验到检测,在具体技术的方方面面仍然需要业内人士不断地努力创新与完善。未来的竞争是产业链的竞争,是行业整体实力的竞争,是一个国家的产业与另一个国家的产业的竞争。站在东安动力转型升级的新起点,我们面临的市场形势紧迫而严峻,积极奉献,实现经营新突破,东安动力人正在为实现东安动力梦而不懈奋斗!
在全球经济放缓,国内购车优惠取消的环境下,车企面临转型升级的需求。汽车企业是一个大投入大产出的行业,需要大量制造设备和检测设备,给设备制造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和挑战。
建议一:要求设备制造企业在技术创新中适应车企零部件生产对设备的需求。众所周知中国车企多数从西方国家引进了生产线,这对国内设备制造厂家来说挑战很大.设备供应商的产品性价比一定要高,要适应车企的提质降耗需求。
建议二:技术要突破,要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打造一支“技术靠得住、服务跟得上”的核心供应商队伍。国内车企使用的国产设备故障率比较高;主要零部件耐用率低,针对这一现象要有技术突破。 加强售后服务理念;才能提高竞争力赢得市场。
建议三:车企和设备供应商互惠互利合作共赢。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三个竞争:营销竞争、服务竞争和质量竞争 。供应商必须和企业建立紧密配套体系,输出成功的管理经验。设置与车企相关的生产辅助小组帮助解决设备故障。供应商和企业深化管理降低成本打造优势链接,走互惠共赢的道路,为车企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