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晓初
(浙江湖州电力局,浙江 湖州313000)
作为供电企业一项十分重要的技术经济综合性考核指标,线损不仅是电网规划设计、生产技术以及运营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同时对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也有着直接的影响。而随着10kV及以下配电网建设及应用规模的不断扩大,目前电网总体损耗的60%以上都在10kV及以下配电网环节。因此,对10kV及以下配电网采取精细化的线损管理措施已经成为电网降损的一个关键所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所谓线损,就是指电网在电能输送及分配的各个环节中所产生的电能损耗的总称。将电网所供电量减去所售电量,得到的就是电网的线损电量,其表示了从电能生产端(即发电厂主变压器的一次侧)到电能最终使用端(即电力用户电能表)之间所有的电能损耗。而线损率就是线损电量与总供电量的百分比。10kV及以下配电网的线损包含技术线损和管理线损2部分,其中技术线损又分为固定线损和可变线损,它与电网结构以及所采用的电气设备有关;而管理线损则等于统计线损与技术线损之差,它由电网管理程度所决定。统计线损即供电量与售电量之差,是指通过电能表计量统计得到的线损[1]。
10kV及以下配电网技术线损的主要影响因素有:(1)配电变压器、CT、PT、无功补偿电抗器以及消弧线圈等电气设备的铁损和铜损等固有损耗;配电线路以及用户专线的线路损耗;电缆、无功补偿电容器以及绝缘子等电气设备的介质损耗与电晕损失。(2)由于电气设备的绝缘失效而造成的泄漏损失;变电所、开关房中各种二次设备、保护和控制装置以及通风消防等设备的损耗。
目前,在10kV及以下配电网的技术线损控制中存在以下问题:(1)配电网中电气设备陈旧、老化现象比较严重;早期建设的配电线路的线径不合理,普遍偏小;电源点不足导致配电线路供电半径普遍偏大;配电网中一些应该淘汰、退运的高损耗配电变压器仍在运行。(2)电力用户感性负荷不断增多,导致配电网区域性无功不足,对功率因数的影响很大;实际用电负荷增长过快,配电变压器的容量难以满足供电要求;电力用户的负荷性质变化大,对配电网的电能质量有很大的影响。
管理线损具有不可预知的特点,其并无固定规律可循。供电企业对电网的管理不力以及计量设备误差等是产生管理线损的主要原因。10kV及以下配电网管理线损的主要影响因素有[2]:(1)由于电能计量装置自身精度问题而引起的计量误差,以及计量装置安装位置和安装工艺存在问题所造成的计量损失。(2)在电力营销的管理环节中,由于抄表和核算过程的差错所导致的损失,以及供电端与售电端抄表结算时间不统一所导致的误差。(3)在用电管理过程中,电力用户的窃电、不规范用电行为以及电网漏电等原因所导致的损失。
在原有的线损管理模式中,只实现了线损的分电压等级、分区和分线路管理,难以满足线损精细化管理的需要。而作为今后10kV及以下配电网节能降损管理工作的重点,线损精细化管理要求在原有线损管理方式的基础上实现线损的“四分”管理,找出线损率的直接影响因素,为降损节能提供依据。要通过精细化管理来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降损工作,提高经济效益[3]。
要实现线损的精细化管理,首先要建立完善的线损管理机制。供电企业可以通过成立由高层领导直接挂帅、主要生产部门归口管理、各相关部门及单位共同组成的线损管理专项领导组和工作组,建立起“牵头管理、分头负责、上下联动、全员参与”的线损管理组织体系,从思想层面和组织层面做到协调统一。其次,还要结合实际制定出合理、可操作性强的线损“四分”管理工作方案,为线损精细化管理工作的推进提供依据。
(1)加强基础档案管理。要建立10kV及以下配电网完整的10kV线路以及380 V台区设备台账,及时更新客户档案资料。可以说,线损“四分”管理的基础就是以闭环控制的台账管理来保证台账与实际配电网的一致性。为保证记录资料与电网建设以及电气设备变更保持一致,要对资料档案进行动态管理和闭环控制,最终确保基础档案资料的准确性与完整性。(2)对理论线损的计算要加以重视。作为评估电网自然线损水平的依据,要把计算理论线损当成是实现管理降损的一项重要工作来完成。不仅要对计算过程和结果进行严格的审核,还要及时组织相关人员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以制定出下一步的降损措施。(3)明确线损指标的考核责任制。要将线损指标的考核责任层层落实,一方面要从供电公司层面对相关部门以及下属各分公司进行考核;另一方面要将考核指标进行分解,将责任下达到部门内部的各班组及个人,以进行内部考核。
可以通过推广应用多功能电子表、安装环网计量点、定期对电能计量装置进行轮换等方法,有效提高计量精度和计量管理水平。此外,利用计量自动化系统可以实现实时抄表管理,也能够有效提高抄表管理水平。而且计量自动化系统还能够避免传统手工抄表所造成的错抄、难抄和漏抄等问题,在技术上保证了“四分”管理的实现。
要通过明确电力营销系统管理线损工作定位,加强管理线损工作,提高管理线损工作质量,努力推进管理线损统计分析规范化、精益化[4]。
(1)依托信息化手段固化管理线损工作流程,实现线损异常分析与处理、线损基础资料维护管理、设备异动变更管理等规范化、精益化。(2)加强计量管理工作,切实提高计量装置配置水平和计量自动化水平。积极推进计量装置改造工程,全面核对计量档案,消除计量差错,提高计量准确度;加强计量运行管理,建立电能计量装置运行现场检查的常态化工作机制。(3)加强抄核收管理,利用营销信息系统加强抄表例日管理,提高计量自动化系统自动抄核电量覆盖率,减少因抄表不同步造成的线损异常现象。(4)强化用电检查和营业稽查管理工作。加大反偷查漏工作力度,建立常态化的反偷查漏机制,充分利用科技手段提高反偷查漏的工作效率。完善营业稽查制度,堵塞工作漏洞,将事前预防手段和事后补救措施结合起来,有效减少电量的不明流失情况,实现营销管理效益最大化。(5)加强用户侧无功管理。加大对用户功率因数的考核力度,提高线路功率因数和末端电压,降低电网企业的综合线损率。(6)研究新形势下的功率因数奖惩体系,建立新的无功价格机制,引导并促进用户侧功率因数的提高,降低线路损耗。(7)加强站用电管理,规范站用电考核标准,降低站用电损耗。(8)加强谐波监测和治理。完善谐波技术监督制度,严格把关非线性设备入网;加强研究谐波对计量装置的影响,积极防范其对计量准确性的影响。
10kV及以下配电网线损管理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应该从技术和管理等多个方面来对其进行有效监控,将线损管理从传统的统计分析转变为线损监控,通过精细化的管理手段和有针对性的管理降损措施,使10kV及以下配电网线损管理工作更上一个台阶。
[1]李姝,龚佳怡,莫颖涛.10kV及以下电网线损精细化管理[J].供用电,2009(3):65~68
[2]温爱玲.10kV配电网的线损管理及降损措施[J].安徽电力,2010(1):64~67
[3]李姝,钟鸣.配电网线损的精细化管理[J].供用电,2008(5):65~68
[4]张华,冉文胜.降低10kV配电网线损措施的探讨[J].华北电力技术,2005(S1):3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