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瑞敏
【摘 要】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幼儿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习惯的养成无论是对幼儿的身心健康还是良好品德的形成都有很大的影响。作为幼教工作者,应该抓住幼儿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着重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关键词】习惯 幼儿教师 合格
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人类的动作十分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幼年时代应当特别注重习惯的养成。但是习惯不是一律,有好有坏。习惯养的好,终身受其福;习惯养的不好,则终身受其害。”但是,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一 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活动应贯穿于一日活动中
1.晨(午)检教育
在接待幼儿入园的环节中,当班教师除了要进行“摸、查、看、问”外,还要教育幼儿主动向老师问好、热情礼貌对待身边的人,养成一个有礼貌的好孩子。还要对幼儿进行卫生大检查,让幼儿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好习惯。比如,有的小孩子不会洗手,而且喜欢吃手指头。教师就通过谈话或实践活动教育引导他们,培养他们养成正确的卫生的习惯,通过开展洗小手活动,给幼儿示范正确的洗手方法,再配合儿歌活动,“清清水,哗啦啦,卷起袖子洗手啦,先洗小手心,再洗小手背,小手洗得真干净”。让幼儿边念儿歌边洗手,慢慢就形成了洗手的好习惯。
2.课堂教育
在课堂上,除了教育幼儿遵守课堂纪律,养成良好的倾听和学习习惯外,还要通过讲故事、背儿歌、听音乐等方式教育幼儿热爱祖国、热爱集体、团结友爱、乐于帮助有困难的同伴,以及同伴之间互相配合等。例如,我在教幼儿玩“制作糖果”游戏时,把幼儿分成四人一组,共分成五组,每组发一种材料制做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糖果,并且规定在五分钟内完成,然后要求把糖果放到老师指定的盘子里,数量多的小组获胜。游戏过程中需要每一组把多余的材料相互交换成自己那一组所需的工具才能完成,这样幼儿不仅在愉快的游戏中学到了集体相互配合的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且还学会了独立思考、不怕困难的良好品质。达到了让幼儿在乐中学、学中乐的目的。
3.游戏教育
在幼儿园里,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可以说是幼儿的第二生命,幼儿的年龄特点也决定他们需要通过游戏的方式才能更好地学习与生活。老师在带领幼儿游戏学习的过程中。必须选择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通过不断的操作、探究、重复和延续来帮助幼儿建立经验积累。幼儿在游戏活动中不仅需要独立思考、克服困难,而且还要养成与他人合作,共享成功的乐趣。
二 面对不同类型的家长,教师与其交流时要做到因人而异
1.对孩子要求过高、急于求成的家长
与这样的家长沟通时,教师应多向他们解释幼儿的年龄特点,让其明白过高、过急地要求孩子只会适得其反,使幼儿丧失自信心。比如,不少家长问“孩子说儿歌时总是手舞足蹈,怎么办?”教师可以解释道:“孩子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他们需要用动作来帮助自己理解儿歌内容,这是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的。”同时还可以告诉家长手舞足蹈还是一种很好的激发孩子学习兴趣的方式,平时给孩子讲故事或者描述事物时也可以采用这个方法来帮助幼儿记忆。
2.对孩子期望过低、任其发展的家长
与这类家长沟通时,教师应客观地评价孩子,既要有横向比较,又要有纵向比较,使家长全面了解自己孩子的发展水平,从而对孩子提出合适的要求。除了常规的沟通以外,教师还可以利用 “家园共育手册”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情况和其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促使他们反思自己的教育态度,改变原有的不合适教育观念。
3.对孩子漠不关心、寄希望于教师的家长
与这类家长沟通时,教师应向他们宣传家园合作的重要性,使家长明白言传身教对孩子具有重要影响,从而主动承担教育责任。对于这类家长教师应主动“出击”,利用双休日或晚上的时间与家长沟通,或面对面地交谈。一方面,给家长提出建议,告诉他们除了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外,不能忽视孩子的精神营养;另一方面,争取与家长建立友谊,真诚地请他们支持幼儿园教育,共同为孩子的健康发展而努力。
4.对孩子粗暴或指责教师的家长
与这类家长沟通时,教师应采取聊天的方式先听听家长的想法,再逐步引导他们明白自己的认识误区,重新寻找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比如,孩子之间发生矛盾时,有的家长立刻对孩子发脾气,还当着孩子的面找老师“兴师问罪”。对这种家长,教师可采用“降温”法先主动承担责任,同时向家长解释孩子之间发生摩擦是正常现象,成人最重要的是引导孩子学会如何与伙伴友好交往。同时,教师要保持耐心,让家长感受到教师的爱心,理解教师的苦心,进而愿意与老师心平气和地交流。
四 教师要注重与家长的沟通艺术
1.重仪表
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要随时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在小事上也能为人师表才能赢得家长的尊重和信赖。教师在与家长交谈时要面带微笑,同时保持良好的站姿或坐姿。
2.语速和语调适宜
教师语速不要太快,声音不能太小。尤其面对爷爷奶奶一辈家长时一定要吐字清晰响亮,语速适中,不然会因为对方听不清楚又不好意思反复追问而达不到沟通的目的,甚至会听错内容办错事。
3.用语礼貌,注意称呼
无论是口头沟通还是书面沟通,教师对待每一位家长都要有礼貌,对家长要尊称“您”。谈到孩子时不要说“您家孩子”,最好说“咱们”,让家长感觉与教师处在同一位置,教师像家长一样对待孩子。
4.不卑不亢
对于有些不明事理的家长或家长的误会,教师一定要把握自己的原则不卑不亢,应该耐心地向家长解释,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都应以诚为贵,同样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而结果也可能千变万化,但最终目的只有一个:一切为了孩子可以得到更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