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瑞卿,严 巍
(上海市绿化管理指导站,上海 200020)
行道树,即沿道路或公路旁种植的乔木[1]。一般认为,在城市道路2侧按一定方式种植的、起到遮荫作用的乔木称为行道树[2]。行道树作为城市绿化的骨架,是连接城市分段隔离绿带的纽带,在城市绿化中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3]。行道树是城市森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线”的形式联系着城市中分散的“点”和“面”的绿化,构成完整的城市绿地系统。行道树是城市绿化美化的重要内容,它直接关系到城市绿化的成败、绿化成效的快慢、绿化质量的高低和绿化效应的发挥[4]。
上海行道树始栽于清同治四年(1865年),于扬子路(今中山东一路)沿江边种植。至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上海地方政府才开始在直辖区(俗称华界)内马路植行道树,已有近150 a的历史。1998年以来,根据上海市委、市政府加强城市环境建设的指示精神,按照“形成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的社会发展体系和人与自然较为和谐的生态环境”的要求,坚持“建管并举”、“重在有质”,探索了具有“时代特征、上海特色”的绿化发展之路,继景观道路建设之后,本市正在开展林荫道创建工作。
目前,上海市有行道树92万株余,40种多,常见树种有悬铃木、香樟、栾树、银杏等,其中悬铃木、香樟作为主体树种占全市行道树总数的70%以上。上海市行道树经过多年的生长已成线成链,成为了道路中连续的绿廊[5]。近些年,新优树种的应用极大地丰富了上海市行道树的种类,形成了以悬铃木为主,香樟为辅,多树种相衬的特色,基本达到了夏季遮荫,冬季透光,春秋有景,3季有花的季相格局。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上海市行道树已形成了特色鲜明、技术管理体系完备、机械化水平逐步提高的新局面。
1949年全市有行道树1.8万株,1957年增至15万株余,1990年达22.6万株,1996年已超过40万株,1998年上海行道树数量为48.17万株,2003年共有行道树73.9万株,2005年共有行道树79万株,目前已突破92万株余,具备种植条件的道路都已基本栽植了行道树。
1990年上海行道树树种为29种,悬铃木数量占总数的64%,香樟占14%;2000年行道树新品种推广应用以来,行道树树种已达40种,常见树种有悬铃木、香樟、栾树、榉树、银杏等,其中香樟占总量的40%左右,悬铃木占总量的30%左右。行道树树种的不断丰富,不但增加了生物多样性,而且提高了道路景观面貌。
以前上海市的道路随处可见架空线,到处都是“蜘蛛网”,不仅影响了市容市貌,而且对行道树的修剪、剥芽等养护作业有一定的影响。另外,行道树也很少进行施肥工作,行道树地下生长条件较差。近年来,随着已建架空线入地工程的实施,绿化管理部门对透水铺装材料的推广、行道树施肥技术的研究和推广等措施的落实,行道树的地下、地上条件都有所改善。
制定了《行道树养护技术规程》、《上海绿化植物保护技术规程》、《园林绿化植物栽植技术规程》、《园林绿化养护技术规程》、《行道树修剪工作手册》等一系列标准规范,并且每年对全行业600多名工人进行了技术培训。为进一步规范本市行道树修剪作业,于2012年11月制作了“行道树冬季修剪演示”光盘,标准体系逐步形成。
随着经济、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绿化的重视,本市绿化机械化水平逐步提高。据统计,本市2010年绿化林业机动车辆499辆,2011年机动车辆592辆,数量增速明显。另外,小型机械工具应用也较多,如油锯、电子剪刀、电短锯、粉碎机、液压施肥机、扶正器等。
以往行道树种植多采用单排、单树种、穴植为主。现在,特别是郊区新建道路多采用双排或多排、多树种、隔离带种植,部分道路的行道树树种搭配还考虑到季节色彩变化。如奉贤区的年丰路、宝山区的美兰湖路等。
城市街道绿化更应注意行道树的选择,改变行道树树种单一的现象[6]。树种的单调,不仅难以提高道路景观效应,而且植物多样性带来的综合生态效应、多种功能作用难以发挥[7]。尽管本市行道树树种40种以上,但香樟、悬铃木所占比例高达70%,银杏、栾树、无患子、榉树、乌桕、珊瑚朴、合欢等观叶观花树种绝对数量较少,栽植时间大多为近10 a,以中型和小型居多,整体上看行道树季相变化不明显。
为了适应城乡道路复杂的生态环境和各种功能要求,可适当引进外来的优良树种,以丰富行道树的选择,满足城乡道路系统绿化多功能的要求[8]。从长远来看,乡土树种适应能力更强,笔者认为行道树树种的丰富应把引进外来优良品种与乡土树种的应用相结合,做到适地适树。
在城市园林绿化中,树木的养护管理工作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人们形容城市绿化施工与树木养护工作的关系是“三分种,七分养”,可见,养护管理的重要性。然而,在道路绿化建设中“重建设、轻养护”现象仍存在,往往是只重视建成后的景观效果,“见绿就行”,而对土壤、基肥、树穴规格等强调不够,致使一些树木生长不良,增加了后期维护管理的难度。
因此,绿化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养护管理的考评力度,建立并完善考评办法,特别是应加强对养护公司的作业台账考核。例如本市普陀区的“三级巡查制度”、松江区绿化管理部门成立了专门负责绿化巡查的巡查科、奉贤区采取的行业委托考核等,把养护考核与养护经费直接挂钩,达到通过考核促进养护管理水平提高的目的。
行道树的养护管理,看起来好似一项简单的工作,实则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它涉及多方面的技术问题.只有高素质的养护管理人员,才能胜任此项工作[9]。行道树养护劳动强度大、风险高、收入低、社会认可度较低,因此,人员流动性大,稳定性差。目前,大部分区县作业人员主要是外来民工,并且年龄普遍偏大,技术人员相对较少。尽管每年开展技术培训,但技术水平仍参差不齐。
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提高养护人员的收入、改善养护作业条件,是稳定作业队伍的有效方式,同时加强宣传报道,提高养护作业人员的认可度。另外,随着新定额的执行,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人们对城市绿化的重视,行道树养护队伍会越来越稳定。
与以往相比,本市行道树养护管理水平提高较快,如养护管理更加规范、人员培训工作逐步加强、施肥工作稳步推进、病虫害防治工作常抓不懈、贯标工作顺利开展。但是,行道树的养护技术与管理水平已不能满足人们对行道树景观面貌的要求。因此,提高行道树养护管理的科技含量,改进、创新行道树的养护管理模式,形成一套完整的、切合实际的技术标准体系和管理标准体系是摆在绿化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
与2007年以前相比,本市绿化行业机械化水平有所提高,但与城管部门、环卫部门差距依然较大,并且差距在扩大。从装备车辆看,2010年本市绿化行业共有绿化机械车辆499辆(包括喷洒车、高空作业车、抢险工程车、栏板货车、电动车及其他机械),2011年592辆,而2010年城管、环卫部门分别有车辆1 039,7 674辆,2011年城管、环卫部门分别有车辆1 108,8 479辆。机械化程度相对较低,一方面是因为投入不足,另一方面是因为从事园林机械研发的企业相对较少,技术力量相对薄弱。
地下环境是行道树生长的基础条件,在调查中发现,本市行道树地下生长环境较差,主要表现在地下空间小,土壤养分含量低、密实、粘重、污染,地下水位低,管线较多等。树穴周围各种管线密布,尤其是热力管线对树木生长影响很大,会造成树木的物候期紊乱,并可直接造成树木毛细根因热死亡[10]。近年来,随着已建架空线入地工程的实施,行道树地上条件有所改善。但是,城区相当一部分主干道都有架空线,有些架空线已嵌入树体,部分高压线下面的行道树被“强回头”,既影响整体景观又不利于行道树的正常生长。绿化管理部门应加大对透水铺装材料推广、行道树施肥技术研究,改进修剪方式,改善行道树的生长空间。
为适应现代社会和城市发展的需要,建设现代化的苗圃,生产出大批量、高质量的绿化用苗势在必行。苗圃作为城市园林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规划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1]。园林苗圃应按照树种规划与城市街道发展规划,有计划地进行行道树苗木的培育。唯有如此,才能为丰富城市行道树种类提供根本保证[9]。
苗木是行道树建设的物质基础,苗木的质量直接影响到行道树的成活率以及景观面貌。当前,本市悬铃木的种植或补植用的大多是独干苗,有带一级及以上分叉的苗木较少,部分苗木即便是带一级分叉,但冠形较差,大多需要重新回头定干培养,因此,建立适合本市行道树发展需要的苗圃,定向、按需培养行道树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般来说,城市的绿化要经过2个阶段,一是普遍绿化阶段,二是在普遍绿化的基础上提升绿化品位阶段,在植物配置上进一步追求其造景的科学性、文化性、艺术性的统一,绿化的功能性、生物性、多样性的统一,即通常所说的先绿化后美化[5]。走进一个城市,最初映入眼帘并能产生直观感觉,足以体现出整个城市特色和面貌的,往往就是城市街道上的行道树和绿带[12],由此可见行道树对一个城市的重要性。上海世界博览会之后,本市行道树建设取得了巨大进步,基本达到具备种植条件的道路都已基本栽植了行道树。尽管如此,上海市行道树与国内外其他城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如在市民参与度方面不如伦敦区的“居住地附近的居民主动承担行道树的保护工作”;在行道树价值的量化方面不如纽约市,该市为其500万株行道树在清洁污染、净化空气方面的作用作了货币量化估算;在行道树种类方面与韩国首尔的50种相比还略有差距;在公众的认知度方面与日本东京还有一定的差距;在机械化方面与香港差距较明显。
目前,本市行道树正处发展的转型期。在分类分级的基础上,实现精细化管理。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也是实现科学化管理的必然要求,未来行道树管理必然向着精细化管理的方向发展;随着一批标准、规程的颁布实施,行道树的养护技术、管理要求等正在向着标准化体系方向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机械化是未来行道树养护作业乃至整个绿化行业的发展必然趋势;在普遍绿化以发挥行道树生态功能的基础上,本市行道树正向着美化、香化阶段发展,最终会向着具有完整生态系统的城市森林方向发展,这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和谐城市的必要条件。
[1] 建设部.CJJ/T91-2002建设部关于园林基本术语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 杨赉丽.城市园林绿地规划[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
[3] 张本全.合肥行道树现状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09,1(11):155-156.
[4] 吴永波,薛建辉.城市行道树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中国城市林业,2005,3(2):54-56.
[5] 王桂萍.城市道路绿化设计探究——以上海地区为例[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8.
[6] 黄东兵,魏春海.园林规划设计[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7] 陈 新.上海行道树的品种与质量有待改进提高[J].上海建设科技,1998(1):29-30.
[8] 吕正华,马 青.街道景观环境设计[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9] 金荷仙.试论杭州市行道树的选择与配植[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1(S2):100-102.
[10]古润泽.城市地下环境殃及树木生命[J].科技潮,2007(5):20-23.
[11]姬 康,鲁芹利.榆林市园林苗圃现状及发展对策现[J].现代农业科技,2013(3):191-195.
[12]杨乃琴.行道树在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中的作用[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1(S2):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