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烟线水准测量精度控制

2013-04-16 01:27
铁道勘察 2013年2期
关键词:水准测量测站外业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济南设计院,山东济南 250000)

1 工程概况

新建铁路龙烟线均在烟台市境内,自大莱龙铁路的龙口西站东端起,经龙口市、蓬莱市、经济开发区、福山区、芝罘区至珠玑站(不含),正线全长112.512 km,福山联络线长11.387 km。全线共布设CPⅠ控制点30个,CPⅡ控制点220个,水准点62个,其中水准点和CPⅠ、CPⅡ控制点共桩,点位选设均匀,点间距为1~2 km,联测4个高等级水准点,按照四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其中高程控制点布设示意图如图1所示。

图1 高程控制点布设示意

测区大部分位于丘陵地带,地形起伏较大,且沿线果园、树木众多,正值夏季,树叶茂密,道路也崎岖复杂,这些都给水准测量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因此必须对全线水准测量进行精度控制,以确保测量成果的质量满足后续施工、运营、监测要求。

2 影响水准测量精度的因素

2.1 仪器误差

仪器误差主要有水准仪i角误差,水准尺变形和水准尺底零点不准引起的误差。其中视距累计差对i角的影响而引起的高差变化较大。

i角对高差的误差影响会随着一个测站上前后视距差或者测段前后视距累计差增大而增大。因此,实际作业过程中,应该使用校核合格的仪器,同时要控制好一个测站上前后视距差和测段的前后视距累计差。

2.2 外界条件的影响

主要有温度变化对i角及水准气泡的影响、仪器和水准标尺垂直位移的影响、风速对水准仪器和水准尺的影响、大气垂直折光的影响。

其中三脚架和尺垫沉降随着观测时间在垂直方向的下沉是精密水准测量中系统误差的重要来源,采用“前后后前、后后前前”的观测顺序可将此类误差消除。水准尺垂直位移,主要发生在迁站过程中,由原来的前视尺转化为后视尺而产生下沉,总是后视读数偏大,使各测站的观测高差都偏大。这种误差影响在往返测高差的平均值中可以得到抵偿。

大气垂直折光的影响:接近地面的大气层,密度的梯度越大,前后视线离地面的高度不同,视线所通过大气层的密度也不同,折光影响也就不同。大气密度的变化还受温度等因素的影响,测量规范中规定每一测段的往返测应分别在上午和下午(避开日出、日落、中午),往返测取均值可适当减弱其影响。

2.3 观测误差和人为因素的影响

观测误差和人为因素主要有读数、记录误差,外业测量人员水准尺扶不直而造成的误差和照准水准尺上的分划误差,其中因为外业测量人员水准尺扶不直而造成的误差对观测成果的精度影响比较大,人为因素主要指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平差方案的选择和平差参数的设置等。

3 水准测量具体实施和精度控制办法

龙烟线水准测量采用天宝和徕卡的S03电子水准仪及配套的3 m条码尺,分四个小组同时进行作业。为了控制好水准测量精度,按时完成测量任务,在实施过程中采取了以下措施。

3.1 制定详细方案

根据水准测量人员的技术水平、新仪器的使用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根据各种误差的性质及其影响规律,在测量中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尽可能地减弱或消除各种误差对观测成果的影响,如观测前30 min,应将仪器取出置于露天阴影处,使仪器与外界气温趋于一致;每一测段均应安排偶数站测量;每一测段的往测与返测,其测站数均应为偶数,由往测转向返测时,两水准标尺应互换位置,并重新整平仪器。

根据需要联测的已知水准点位置和待测水准点的位置、自然地理条件、沿途的交通情况等,制定详细的观测方案。方案主要包括设计外业观测的水准路线,具体测量人员安排,统一待测点、转点、间歇点的命名规则,对外业测量的技术指标进行落实等,外业测量的技术指标见表1。

表1 水准观测主要技术要求

3.2 强调水准尺的扶直

在实施外业测量时,作业人员相互之间利用对讲机做好联系和沟通,尤其是要避免出现后视转点提前移动的情况;操作仪器时,使用木质三角架,要避免观测顺序的错误而产生的粗差。

扶尺者要选择坚实的地方放尺垫,并且要踩实尺垫,尤其在下雨过后,更应将尺垫踩实,在扶尺时集中精力,用好尺撑,使尺子能稳定的竖直。在因风大尺子不稳的情况下,应通知照准者暂停观测。

3.3 数据平差

根据天宝电子水准仪的原始数据特点,将测站和测段数据从原始观测文件中提取出来,并按照统一命名规则来整理和存档;安排具体人员对数据进行检查,剔除粗差,然后合并测站,得出测段数据;制定数据初步统计表格,将检查无误的测段数据统计到表中,统计表格样式如表2所示。

在往返测高差不符值及附合水准路线闭合差均不超限的前提下,将经过预处理的数据导入到COSA平差软件中,采用“沉降监测和等级水准测量观测数据处理软件”进行数据后处理。最后得到的结果如表3所示。

表2 数据初步统计

表3 平差成果

4 结论

对影响水准测量精度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在龙烟线高程控制测量具体实施过程中,采取相应的对策,降低系统误差,减少偶然误差的影响,消除了粗差,控制好了测量精度,最后得到合格的测量成果。

[1]GB/T12898—2009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S]

[2]孔祥元,郭际明,刘宗泉.大地测量学基础[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

[3]潘正风.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4]TB/10101—2009铁路工程测量规范[S]

[5]GB/50026—2007工程测量规范[S]

[6]武汉大学测绘学院测量平差学科组.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7]武汉测绘学院控制测量教研室.控制测量学[M].武汉:测绘出版社,1995

[8]张秋波.基于精测网测量数据平差模式的比较[J].铁道勘察,2011(5)

[9]谢华.高精度GPS跨河水准测量法在钱江隧道高程控制网中的应用[J].铁道勘察,2012(4)

猜你喜欢
水准测量测站外业
WiFi室内定位测站布设优化的DOP数值分析
福海水文站气象要素对比分析
基于移动 GIS 的公路工程外业调查系统研究
基于无人机和全景技术的“空-地”联合公路设计外业调查方法
美伊冲突中的GPS信号增强分析
基于市政管线外业采集命名规则和辅助软件开发
天津市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外业调绘核查
三四等水准测量教学的测站图示法
高层建筑沉降观测技术及数据分析探讨
水利工程测量需掌握的基本原理和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