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利县人民医院药剂科,湖北 监利433300)
近年来,随着药物种类、剂型的不断增加,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ADR)和药源性疾病已越来越受到关注。为避免或减少ADR发生,促进合理用药,现对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集的药品ADR报告15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收集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由我院各临床科室呈报的药品ADR有效报告153例。按照患者性别与年龄分布、不同给药途径发生ADR情况、引起ADR的药品种类与分布、以及抗感染药种类分布进行统计、分析[1]。
153份药品ADR报告中,男70例(45.75%),女83例(54.25%)。发生ADR患者中年龄最小者4月,最大者83岁。ADR在不同年龄段的分布详见表1。
表1 ADR 153例患者年龄分布情况
本组报告的ADR 153例中,以静脉滴注方式给药125例,占81.70%。其次为口服给药17例(占11.11%),肌肉注射4例(占2.61%),外用3例(占1.96%),皮下注射和静脉推注各2例(分各占1.31%)。
本组报告的ADR 153例共涉及药品57种,其中单一用药98例,合并用药55例。引起ADR的药品种类及分布见表2。
在153例ADR报告中,抗感染药品21种,发生ADR 65例数,占ADR总例数的42.48%,是引起ADR最多的药物类别。引起ADR的抗感染药品种类及百分比见表3。
表2 引起ADR的药品种类及例数
表3 引起ADR的抗感染药物种类及百分比
本组报告的ADR 153例中,男性和女性ADR百分比差异不大,但ADR的发生与年龄关系密切,年龄越大,ADR百分比越高,60岁以上年龄组ADR 46例数,占ADR总例数的30.07%,居第1位。老年患者易发生ADR的原因可能是:随着年龄增加,肾血管硬化,肾血流量减少而影响体内药物的排泄;同时,肝功能减退,肝脏解毒能力下降。因此,对老年患者应慎重用药[2]。
在153例不良反应病例中,以静脉滴注方式给药125例数,占81.70%,表明静脉滴注给药更易引发ADR。这要求医生在给患者用药时多选用口服药。在静脉给药前注意询问过敏史,静脉给药时尽量避免联合用药,注意控制滴注速度[3]。
在153例不良反应病例中,抗感染药物引起ADR 65例数,占ADR总例数的42.48%,在抗感染药物中引起ADR最多的为头孢菌素类21例数(占抗感染药物的32.31%),其次为喹诺酮类14例数(占21.54%),青霉素类10例数(占15.38%)。ADR与抗感染药物关系最密切,可能与抗感染药物种类多,使用范围广,用药频率高有关。因此,应强化抗感染药物的合理应用,以减少ADR的发生。
在153例不良反应病例中,12个中药品种发生ADR 28例数,占ADR总数的18.30%,仅次于抗感染药物。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①中成药注射剂中所含有效成分复杂,人们对其有效成份的药理、毒理、疗效等方面的机理至今尚未完全阐明。在缺乏科学、有效的内在质量控制方法下极易引发ADR。②中药注射剂多为复方制剂,其中的抗原、半抗原可引起过敏反应[4]。如双黄莲注射液和清开灵注射液的主要成份绿原酸和黄芩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却也有致敏原样作用。③中药注射剂中的微粒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十分严重,微粒在体内无法正常代谢,可引发静脉炎、过敏反应、热原反应等。另外药物配伍应用可改变溶剂性质,使药物的溶解性改变而引入微粒。由此可见,中药注射剂杂质、微粒含量、溶解性及稳定性等对ADR的发生都可直接影响[5],由此,需要高度重视中药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
总之,本分析结果表明,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患者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等多种因素有关。建议临床医生一定要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尽可能减少静脉注射剂的应用,特别是对老年患者要强调个体化用药,以有效降低ADR的发生,减轻ADR危害。
[1]张卫同,谢婷婷,周晓兵 .我院42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J].中国药业,2009,18(6):50-51.
[2]唐雪生,刘芳 .我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329例分析 [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7(1):49-51.
[3]王立军,周学琴 .我院40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J].中国药房,2007,18(2):137-138.
[4]胡婉素,刘帆 .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97例分析 [J].现代实用医学,2011,23(3):334-335.
[5]阎爱荣,彭芳辰.10种中药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及相关因素分析 [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8,28(9):765-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