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智慧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广西柳州545006)
自媒体是最近几年新闻传播界利用最新技术发展而提出来的一个全新的概念,是为了区别于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相对说法。自媒体是传统的媒体方式经过数字科技化、全球化的知识体系融会贯通后,最初被认为是广大人民如何提供和分享他们自身的事实、他们自身的新闻的途径。
我国传统的媒体舆论监督指的是社会的各个阶层通过广播、电视以及报纸等大众新闻媒介发表的自己的看法,从而形成舆论,并对国家、政党、公职人员以及社会团体的公务行为和社会上的一切违反法律规定、道德的行为进行规范和制约。自媒体时代的到来,由于监督的主体、特点、作用、内容、模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笔者将自媒体监督舆论的新含义大胆定义为:所谓自媒体的监督舆论就是专业的新闻媒体和个体媒体的传播者借助包括新媒介手段在内的各种媒介手段对被监督的人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多变化的批评和建议的过程。
传统的舆论监督因为借助媒介进行传播,容易受到审查、核对、组稿以及编辑等很多程序的限制,导致最后所表达出来的言论不能够及时、如实地反映公众的意见和批评。所以传统的舆论监督表现出单向性流动,互动性差、群众处于被动地位的特点。然而与传统监督舆论不同的是,自媒体的监督主体遍布在整个社会的各个阶层、各个领域,使舆论监督的客体拥有前所未有的广泛性,因为群众记者的数量要远远大于职业记者的数量,他们可以在任何自媒体之间对事件进行大规模的讨论和评价,容易产生强烈的社会反响。经研究调查显示[1]: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新闻记者和社会评论员的行列。
在传统的媒体舆论监督体系中,经常会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如果要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就需要想方设法去获得一手的资料,这样的话导致很多记者只能通过暗访、偷拍等形式去获得证据。但是在获得资料的过程中,记者很容易因为被发现而带来人身安全问题。与传统的舆论监督相反,自媒体时代由于监督的主体是广大的公民,监督的工具仅仅需要一部手机就可以完成,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人们获取图片以及视频证据。如果遇到被监督者抵赖时,自媒体强大的社会舆论聚集效应将对这些信息进行重组,让被监督的人无可抵赖。
自媒体的舆论监督充分将网友的“掏粪”精神挖掘出来,他们可以把表面上没有任何意义和联系的信息进行迅速收集,从这些细微的地方找出隐藏的逻辑,从而实现监督的效果。在自媒体的舆论监督上,已经不再停留在传统意义上的大事件、大影响上,而是通过一件件微小的事情去挖掘出巨大的影响力。
在自媒体的监督舆论中,每一个普通的群众都可以通过简单快捷的注册来获取自己的媒体通讯平台,从而成为潜在的舆论监督主体。舆论监督的主体可以利用自己的通讯录对部分信息进行发布和公布。在一些传播因素的作用下,信息几乎马上被其他的自媒体关注和转发,导致相关的信息以及转载量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在这个过程中,一部分信息的碎片也将同时被评量或者加入其他的相关信息进行重组和完善,将自媒体的传播规模迅速扩大,让信息呈现出裂变的传播方式,这个时间也是短暂的,有的仅仅在一两个小时的时间内就可以完成。另外,自媒体的舆论监督不管是在传播强度还是在传播速度上都是传统的媒体没有办法达到的。
要将监督舆论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就要确保新闻的真实性。在传统的舆论监督中,新闻记者要时刻牢记将新闻的真实情况记录下来。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竞争的日益加剧,同时也刺激着媒体竞争加剧,在这种新形势下,部分媒体为了吸引读者的眼球,故意制造出一些虚假性新闻或者夸大新闻的真实性。但是近来,由于微博实名制管理的实施,自媒体舆论监督的真实性在不断提高[2]。
自媒体的出现给广大的群众构建了一个监督社会的“零中介”的舆论空间,每一个群众都可以成为信息发布者并在自媒体上发表自己的言论,成为自媒体的“新闻发言人”。但是从整体上来看,自媒体舆论监督表现出的零散性较为突出。这是由于自媒体的舆论监督缺乏专业媒体大规模专业化议程的建立,信息的来源一般呈现出零散的特点,在舆论监督中,信息最开始只是零散地出现在各个自媒体中,不能够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另外,舆论监督的主体分布在社会的各个角落,他们发布的消息一般是随意和无组织的,所以如果想把信息聚集起来比较困难。就算有网友转载或者跟帖,数量也不会太多。但是随着自媒体传播主体的数量不断增加和信息量的不断增大,目前只有少数舆论监督主体在某些传播因子的作用下能够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并最终形成可关注的聚焦以及意见聚焦,形成了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媒体舆论监督。
自媒体对群众来说,是一个相对自由表达意见的空间和场所,但是由于网路的匿名性以及传播主体来源的广泛性的特征,决定了自媒体对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更为真实和全面,能够充分将社会的矛盾客观真实地表现出来,能够真实地反映社会不同群体之间的价值观[3]。但是,这些特点的存在也给媒体舆论的监督带来了自由化的负面作用,由于自媒体舆论监督的可控性差以及信息发布存在随意性等,部分媒体的传播主体表现出对意见表达存在过激和失控行为,借助舆论监督的名义散布谣言、揭露隐私、进行偏激性以及非理性的谩骂,甚至是人身攻击,最后触犯了法律的底线,也导致自媒体舆论监督表现出非理性的特征。
在自媒体舆论监督中,部分商业化和娱乐化的元素太多对监督职能的发挥产生了消极作用。专业的媒体一般会根据运营的情况以及群众的审美情趣,将商业信息和娱乐信息的发布限制在可以控制的范围内。但是自媒体的传播具有个性化的特点,信息的种类更是千变万化,人们在媒体信息的这个平台不仅关注公共事件,而且能够利用自媒体从事营销活动,更可以传播舆论信息,这一类的信息大量存在于自媒体信息中,在无形中将自媒体的监督信息冲淡了。
要促进自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进一步发展,就离不开信息监督部门顺应发展趋势,建立一套相应的完整的法律法规以及行之有效的执行机制,实现有效监管。除此之外,还需要大众媒介的参与并做正确的指导,从而提高作为自媒体传播主体的媒介素养,将自媒体的监督功能充分发挥出来,从而摆脱传统媒体舆论监督的困境。
自媒体的产生,已经将舆论监督的主体从最初的媒介的主体变成了广大人民群众,人民群众不再需要通过大众媒介这个中介来发表自己的看法。由于人民群众来自不同的阶层和不同的领域,导致舆论监督的话题不仅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还包括军事、外交等各个方面,这在很大的程度上提高了人民群众表达意见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改变了传统媒体舆论监督的死板和沉闷的特点,这无疑体现了舆论监督的进步,也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大众媒介在舆论监督中的遗憾和缺陷。但是,要想将自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真正发挥出来,还需要大众媒体的参与和正确指导。
媒介素养的含义是指人们在使用和接触媒介的过程中,应该学会正确地使用媒介资源,对媒介的信息进行正确的选择、评价,从而提高媒介的传播效率,最终实现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目的。提高传播主体素养的具体措施是:
1.面对复杂多样的自媒体信息,信息的传播主体首先应该具有理性的判断能力,能够判断出信息来源的可靠性以及可信性,从而抓住信息中的关键细节并对其中有意义、有价值的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而不是单单因为自己情绪愤怒就对某个事件草率地贴上负面的标签,进行所谓的“舆论监督”。
2.自媒体的主体要树立社会责任意识。自媒体在新闻资料的收集、发布过程中,具有和大众传媒相同的角色。自媒体信息传播主体在享受发布消息权利的同时,也肩负着传播者的责任和义务。作为自媒体的主体应该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责任意识,用社会的责任理论来对自己的行为规范进行约束,从而遏制在自媒体舆论监督过程中出现的虚假新闻以及网络暴力等失范行为,增强自媒体信息的公信力和可信度。
[1]邓新民.自媒体:新媒体发展的最新阶段及其特点[J].探索,2002,(2):135.
[2]童兵.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5):28.
[3]张美玲,罗忆.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传播特点和优势分析[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47.